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珍珠梅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珍珠梅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硬脂酸为载体,以珍珠梅黄酮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研究载药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鉴别,并对纳米粒的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实验制备珍珠梅黄酮固体纳米粒为类球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药物以分子或细小粒子分散于脂质骨架中.体外释药研究表明,纳米粒体外释药先快后慢,包封于降解材料骨架内的药物通过骨架溶蚀缓慢释放.结论 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TTF1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较为理想,所制备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9)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麦角甾苷眼用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的情况。[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超滤离心法测其包封率,并对其粒径、电位、进行进一步考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麦角甾苷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5.56 nm,Zeta电位约为-20.97 m 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8.31%,DSC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累计释放率62.46%。[结论]制备的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卿  张良珂  袁佩  汪程远 《中草药》2011,42(4):691-693
目的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其包封率、粒径、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59 nm,包封率为77.1%。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可用于制备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评价其制剂学性质,并探讨其经鼻腔给药后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了其包封率、体外释药、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形态;大鼠经鼻腔给予固体脂质纳米粒或静脉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后经股动脉插管采集血样,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以DAS1.0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为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04.4±0.56 nm;Zeta电位为(-18.50±0.98 mV;包封率为(98.8±3%。经鼻腔给药后,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tmax为11 min,ρmax为(0.33±0.01 μg·m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01%。结论 鼻腔给予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后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有望成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21,(9)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考察其形态、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木犀草素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0.5%CMC-Na混悬液(10 mg/kg),于0.15、0.5、0.75、1、1.5、2、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类球形或球形,平均包封率为85.24%,载药量为5.24%,粒径为176.35 nm, Zeta电位为-33.8 mV,24 h累积溶出度为71.5%,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79 2)。与原料药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28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促进木犀草素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于桐  吴超  季鹏  徐杰  赵颖  郝艳娜  赵文明  王铁良 《中草药》2015,46(18):2720-2726
目的制备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冻干,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多分散系数(PDI)及体外溶出。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状体,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2.64±6.78)nm,PDI为0.242±0.013,Zeta电位为(-25.7±0.5)m V,包封率为(81.3±1.2)%,载药量为(7.16±0.14)%(n=3),以5%甘露醇作冻干保护剂效果较好,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得的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径、粒度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RP-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研究其体外释药和透皮扩散特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04.47±3.98)nm,跨距为(0.96±0.04),包封率为(95.53±1.15)%,载药量为(9.22±0.12)%,Zeta电位为-(34.3±5.1)mV;体外药物呈缓释释放,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Q=0.1156t1/2-0.1373(r2=0.9905);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氮酮、油酸和丁香油对尼莫地平的促透作用。结论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和工艺合理可靠,经皮渗透特性较佳,作为药物微载体可用于多种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并优化其处方组成。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法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包封率为58.06%,平均粒径为189nm,Zeta电位为-28.91mV。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稳定,可用于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10.
王风云  李伟宏 《中成药》2020,(5):1114-1119
目的 制备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光稳定性(4 500 lx,25℃).MTT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所得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为(198.84±4.17) nm,Zeta电位为(-21.8±2.5)mV,包封率为83.27%,载药量为3.83%,36 h内累积溶出度为61.8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 =0.960 5);光照72 h后,莪术醇含有量仅降低了3.42%;对Caski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P<0.05,P<0.01).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明显提高莪术醇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姚艳胜  季鹏  刘畅  赵文明 《中草药》2016,47(4):591-598
目的制备柚皮素(NRG)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考察其理化性质及经大鼠肺部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粒径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及体外释放。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采用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通过肺部给药考察NRG固体脂质纳米粒和NRG原料药溶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NRG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7.69±2.8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07±0.010,Zeta电位为(-26.20±0.45)m V,包封率为(81.09±1.37)%,载药量为(8.30±0.04)%(n=3),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最好,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NRG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NRG原料药和纳米粒的Cmax分别为(163.00±23.05)、(269.00±35.34)ng/m L,t1/2分别为(5.13±0.23)、(18.93±7.90)h,AUC0-t分别为(929.32±190.28)、(3 390.23±533.68)ng·h/m L,MRT分别为(7.19±0.44)、(23.29±9.27)h。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得的NRG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工艺简单。NRG固体脂质纳米粒肺部给药后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黎黎  邓黎  林芸竹 《中草药》2013,44(5):552-556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 nm(n=3),Zeta电位为(23.4±2.7) 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孟祥平  周群  王治平  樊化  王一飞 《中草药》2014,45(17):2467-2474
目的制备口服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并考察其主要有效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释放度。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以人工胃液(pH 1.2)为溶出介质,考察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中4种有效成分的释放度。结果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脂质-表面活性剂比例及用量为2∶1及2.0%、葛根总黄酮用量2.5%、150 MPa均质15次,并制备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其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分别为(517.1±10.3)nm、0.484±0.210及(-21.91±2.03)mV。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中4种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显著低于其物理混合物,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延缓主要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有望成为葛根总黄酮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核壳型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粒度分布仪考察理化性质,并用透析袋法分别研究其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PEG-g-PECA能包埋亲水性多肽神经毒素,制备的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粒径为(89.6±8.9)nm,多分散系数为(0.110±0.003),包封率为(58.43±0.62)%,Zeta电位为(-38.81±0.47)mV;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0.474lnt-1.6121,r=0.9946(pH7.4)及lnln[1/(1-Q)]=0.351lnt-0.8271,r=0.9708(pH6.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方法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冬凌草甲素硬脂酸固态类脂纳米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并考察其质量和性质。方法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技术制得了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结构和质量、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得到的硬脂酸固态类脂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dav=(22.22±15.5)nm;ξ电位-45.07mv;包封率为(44.83±1.504)%;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用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以制成硬脂酸纳米粒,各项物理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nm,(30.61±0.34)m V,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7.
陈梁  李维  唐琦  王迪  邱海燕  陈加容  章津铭  邹亮 《中草药》2020,51(18):4627-4636
目的制备槲皮素与microRNA-150(m R150)共载阳离子固体脂质纳米粒(Que/mR150 SLNs),考察其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细胞摄取能力以及眼部给药安全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载槲皮素的阳离子固体脂质纳米粒(Que-SLNs),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静电吸附法将m R150共载于纳米粒中,制备Que/mR150 SLNs,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考察纳米粒对miRNA的吸附效率;并考察Que/mR150 SLNs中槲皮素的体外释药性能;采用MTT法测定Que/mR150 SLN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其在HUVEC细胞中的摄取情况;并通过兔眼病理组织切片考察Que/mR150 SLNs对兔眼的刺激性。结果经过工艺优化,制得的阳离子纳米Que-SLNs载药性、粒径分布、稳定性均较好,其外观呈类球形,放置2个月能保持稳定,槲皮素包封率为(85.25±1.29)%,载药量(1.67±0.02)%,平均粒径(110.00±2.10)nm,Zeta电位(53.20±5.12)m V;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槲皮素在纳米粒中释放较缓慢,48 h内累积释放量约(80.69±1.29)%;在不同阳离子材料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与m R150的质量比(DDAB/RNA)为6∶1时,阳离子固体脂质纳米粒可基本将m R150包载完全,且对其粒径、电位影响较小;MTT实验表明,50~150 mg/L的空白纳米质量浓度对HUVEC细胞无明显增殖毒性;细胞摄取实验表明,Cy5与香豆素6(coumarin-6,C6)双荧光标记共载纳米能有效进入HUVEC细胞;兔眼病理组织切片显示Que/mR150SLNs多次给药对眼部角膜组织无明显损伤。结论 Que/mR150SLNs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贮藏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好,有利于高效递送槲皮素与m R150进入HUVEC细胞,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血管增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谭蓉  刘颖  冯年平  赵继会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31-1435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并进行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CR-PBCA-NPs,考察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98.9±3.05)am,包封率(55.23±0.96)%,载药量(7.87±0.11)%,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了VCR-PBCA-NPs,其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包载马钱子碱(brucine)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B-PLGA)纳米粒进行处方与工艺优化。方法采用沉淀法制备B-PLGA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筛选B-PLGA纳米粒的最优处方,并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最优处方选择丙酮作为有机溶剂,泊洛沙姆188(F68)作为稳定剂,超声时间为1 min,磁力搅拌速度为900 r/min,磁力搅拌时间为30 min,F68用量为0.35%,载体用量为25 mg,药物用量为1.0 mg,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为0.54。所制得的B-PLGA纳米粒为淡蓝色乳光透明液体,粒径为(97.12±4.23)nm,PDI为0.098±0.035,Zeta电位为(-27.30±0.31)m V,包封率为(69.24±1.42)%,载药量为(2.65±0.03)%。通过表征,纳米粒形态完整,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得知,纳米粒体外释放拟合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包载马钱子碱PLGA纳米粒处方与工艺优化,且优化后的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