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从川芎中分离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并进行结构鉴定.制备色谱条件:Shim-Pack Prep-ODS色谱柱(20.0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50∶50),体积流量5 mL·min-1,进样体积1 mL,检测波长278 nm.经分析 HPLC测定纯度,用UV,MS,NMR等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鉴定结果确定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大于98%.该方法简便、快速,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很高,既适于用作对照品,也可满足新药研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12)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舒脑欣滴丸的入血及入脑成分。方法大鼠灌胃舒脑欣滴丸后,采用UPLC-Q-TOF-MS法对给药、空白血样和脑组织进行分析,通过基峰离子(BPI)图寻找差异峰,并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舒脑欣滴丸给药后,有4种成分能吸收入血,经鉴定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H、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2种成分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经鉴定为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I/H。结论本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舒脑欣滴丸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小阳  翟小林  王丹  范晶  裴纹萱  董玲  孙裕  宋学斌  王晶娟 《中草药》2022,53(20):6354-6360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a single marker,QAMS)同时测定当归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CSH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8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在线性范围内各成分线性良好(R2>0.999)。以藁本内酯为内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和丁烯基苯酞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73 4、0.564 8、0.468 1、0.926 2、1.083 5;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6个成分的含量,将2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了当归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6个成分的QAMS法,该法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及其质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以控制其质量。方法:HPLC采用Alltima C18 (4.6 mm× 150 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 (60∶40) 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350 nm,以外标法测定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Z-藁本内酯在0.10~4.0 μg 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 (n=5)。21份川芎原药材中Z-藁本内酯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40 mg·g-1,即川芎原药材中Z-藁本内酯的含量以干燥品计,应不少于0.6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区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差异较大,道地产区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等级川芎饮片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为传统川芎饮片分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为Comat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进样量10 μL,流速1 mL·min-1;藁苯内酯、阿魏酸流动相分别为甲醇-水(70:30),甲醇-1%乙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分别为326,321 nm。结果: 一等、二等、统货川芎饮片中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3.14%,2.91%,0.30~2.84%;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26%,0.23%,0.1~0.21%。结论: 川芎饮片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含量为一等饮片最高,二等饮片次之,统货最低,证明川芎饮片的传统分级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洋川芎内酯I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 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4个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介质3个方面对洋川芎内酯I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514、257和128.5 μg·mL-1)洋川芎内酯I在相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与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空肠、回肠、结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在所选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过程,提示其吸收可能以被动转运为主;在大鼠各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为其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7.
张明惠  朱田田  晋玲  王富胜  徐丽  康舒淇 《中草药》2022,53(19):6187-6199
目的 建立当归Angelicae sin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岷归1号、岷归2号)当归差异成分,为当归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当归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不同品种当归中的16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8个色谱峰。岷县产区当归的2个品种当归间存在差异的成分是绿原酸(P<0.01)、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藁本内酯(P<0.01)和丁烯基苯酞(P<0.05),渭源产区的是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洋川芎内酯A(P<0.01)、藁本内酯(P<0.01);临洮产区的是绿原酸(P<0.01)、阿魏酸(P<0.01)、阿魏酸松柏酯(P<0.01)、丁烯基苯酞(P<0.05);通渭产区的是阿魏酸(P<0.01)、洋川芎内酯H(P<0.05)、洋川芎内酯A(P<0.05)、藁本内酯(P<0.01)。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CA、因子分析、PCA、OPLS-DA分析可以客观、全面、有效地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可为当归品种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杨燕  于春强  郭子娴  王梦月  李晓波 《中草药》2021,52(15):4666-467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当归Angelicae sin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建立各产地当归的“识别标志”。方法 采用HPLC-DAD方法建立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当归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Fisher线性判别(fisher 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FLDA)等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不同产地当归中的13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E-藁本内酯、E-丁烯基苯酞、Z-藁本内酯8个色谱峰,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绿原酸、洋川芎内酯I、E-丁烯基苯酞、总阿魏酸(阿魏酸与阿魏酸松柏酯换算后总量)、Z-藁本内酯6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变化范围分别为0.10~0.52 mg/g、0.10~0.24 mg/g、0.19~0.54 mg/g、1.42~2.66 mg/g、21.75~29.15 mg/g。PCA、PLS-DA分析结果表明,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阿魏酸松柏酯、阿魏酸在不同产地当归的中变化显著,Z-藁本内酯、E-丁烯基苯酞、总阿魏酸分别可作为甘肃当归、四川当归、云南剑川当归的成分识别标志。逐步线性判别验证当归产地其中自身判别正确率为96.3%,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2.3%。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PCA、PLS-DA客观、全面、有效地对不同产区当归质量特征进行探究,确认各产地当归的标志性成分,为当归的产地溯源及质量控制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产后逐瘀胶囊中10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8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柱温40℃;质谱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扫描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 益母草碱、水苏碱、咖啡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6-姜辣素、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6-姜烯酚分别在22.56~1443.75、33.50~8575.00、7.13~456.25、10.94~700.00、14.06~450.00、12.89~412.50、10.06~643.75、15.53~993.75、17.38~1112.50和18.46~590.63 n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均小于5.91%;加样回收率在80.66%~108.37%,RSD在1.74%~5.98%。12批胶囊中益母草碱、水苏碱、咖啡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天舒胶囊中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建立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同步测定法,基于在线全波长扫描光谱和UPLC-Q-TOF/MS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确证待测色谱峰;以丁基苯酞为内参物,通过斜率法分别于单一波长和不同波长下计算丁基苯酞对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相对保留时间对待测色谱峰进行定位;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准确性验证。结果:建立了天舒胶囊中3种成分的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对丁基苯酞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72和1.056;18批次天舒胶囊样品中三者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36%,0.023%~0.125%,0.028%~0.084%;外标法和QAMS测定结果无差异。结论:建立的以丁基苯酞为内参物,测定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含量的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适合用于天舒胶囊成品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RP-HPLC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RP HPLC法 ,内标法定量 ,内标物尼群地平 ,HypersilODS2 色谱柱 (4.6mm× 20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 (33∶2 1∶4 6 ) ,检测波长 275nm。 结果 :藁本内酯在 2.92~ 29.2mg·L-1线性关系良好 ,藁本内酯在川芎挥发油中的含量为 34.79% ,藁本内酯平均回收率 95 .1% ,RSD为 2.3%。结论 :本方法简便 ,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川芎挥发油中内酯类成分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避光冷藏(4℃),室温 避光(18~25℃),室温不避光条件下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计算藁本内酯的降解速率常数,色谱条件为Hedera ODS-2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73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流速1 mL·min-1。分析相同质量浓度下川芎内酯A、丁基苯酞和丁烯基苯酞的峰面积变化。结果: 在避光冷藏、室温避光、室温不避光3种条件下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0×10-4,6.4×10-3,8.4×10-3;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丁基苯酞和丁烯基苯酞含量逐渐升高,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A含量逐渐降低,且丁烯基苯酞含量升高幅度与藁本内酯含量降低幅度接近。结论: 川芎挥发油宜避光<4℃贮存,主要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川芎-天麻药对中天麻素、天麻苷元、阿魏酸和藁本内酯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天麻素、天麻苷元),320 nm(阿魏酸、藁本内酯),柱温25℃,流速1.0 mL·min-1结果:4种效应成分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天麻素、天麻苷元、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0%,103.4%,100.6%,101.8%,RSD分别为0.4%,0.5%,4.5%,2.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天麻药对中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姜红宇  刘燚琳  蒋荣娜  罗小芳  王宗成 《中草药》2017,48(15):3092-3097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HPLC-DVD法)同时测定越鞠片中9种指标成分α-香附酮、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苍术素的量。方法采用HPLC-DVD法,Zorbax 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2∶1,A)-0.2%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 L/min;α-香附酮、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检测波长为240 nm,西红花苷I的检测波长为440 nm,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检测波长为280 nm,苍术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9种指标成分α-香附酮在2.58~51.60μg/m L(r=0.999 4)、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在11.99~239.80μg/m L(r=0.999 9)、栀子苷在17.96~359.20μg/m L(r=0.999 6)、西红花苷I在3.98~79.60μg/m L(r=0.999 7)、洋川芎内酯H在2.82~56.40μg/m L(r=0.999 9)、洋川芎内酯I在2.38~47.60μg/m L(r=0.999 9)、洋川芎内酯A在6.04~120.80μg/m L(r=0.999 5)、藁本内酯在7.98~159.60μg/m L(r=0.999 3)、苍术素在6.51~130.20μg/m L(r=0.999 2)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RSD≤1.22%;重复性良好,RSD≤1.75%;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_(18) h内稳定,RSD≤1.37%;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97.64%(0.98%)、99.09%(1.46%)、100.11%(1.03%)、97.87%(0.80%)、98.59%(1.19%)、96.89%(1.34%)、99.38%(0.58%)、98.50%(1.22%)、99.71%(0.85%)。10批次供试品中α-香附酮、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苍术素量分别为0.282~0.344、2.099~2.445、3.628~4.225、0.758~0.913、0.241~0.286、0.217~0.266、1.077~1.291、1.386~1.623、1.137~1.434mg/片。结论建立的HPLC-DVD法同时测定越鞠片中的9种成分,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越鞠片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雒军  王引权  吴国泰  王艳  王振恒  荔淑楠  彭桐 《中草药》2021,52(21):6663-6668
目的 分析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等主要有效成分在其根部的积累规律和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部中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等8种苯酞类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结合体外转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 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含量从苗期到根膨大期沿着相同的方向不断增加,而从根膨大期到收获期分别逐渐降低和升高,朝2个相反的方向变化,提示在当归体内可能存在阿魏酸和松柏醇转化为阿魏酸松柏酯的过程。藁本内酯和5种转化产物含量总体随生长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从根膨大期到成药期增长速度极快,符合成药期特性;藁本内酯含量远远大于其他6种苯酞类转化产物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欧当归内酯的含量,提示在当归活体内藁本内酯的转化程度不高,具体转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不同生长期具有不同的积累和转化规律,可为当归药材生产、炮制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色谱(UPLC-MS-MS)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分析方法,并研究比格犬灌胃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后以上4种成分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采集比格犬灌胃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本,甲醇沉淀蛋白,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反相柱,流动相为水(含0.1%的甲酸)-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正离子条件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95.3~144.5(阿魏酸)、m/z169.0~92.9 (香草酸)、m/z481.3~197.1(芍药内酯苷),负离子条件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525.4~449.2 (芍药苷)。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结果: 阿魏酸、香草酸、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分别在1.13~1 089,1.23~1 080,0.82~787.5,0.36~337.5 μg·L-1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阿魏酸和香草酸2种酚酸类成分在比格犬体内吸收均较迅速,阿魏酸消除较快,香草酸消除相对较慢;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2种单萜苷类成分药动学特征相似,在比格犬体内吸收和消除均较慢。 结论: UPLC-MS-MS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当归-白芍药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研究,为当归-白芍配伍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定量测定银杏内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欣  张雪琴  袁牧  王道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15-1918
目的:研究了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测定4种银杏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RX-C18(2.1 mm×150 mm)色谱分析柱,梯度洗脱,0 min时,流动相甲醇-水(25∶75),25 min,甲醇-水(35∶65);柱温25℃;流速0.25 mL.min-1,采用电喷雾负模式[ESI(Neg)]、选择离子采集方式[SIM]定量测定了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BB。结果:该方法测定银杏内酯的线性范围为4.04~1.01×102ng,r为0.993 7~0.999 8,RSD为2.50%~4.73%。选择离子采集方式的检测限可达1.47×10-3~0.320μg.mL-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快速定量测定微量银杏内酯。  相似文献   

18.
陈健  张越  王洪兰  李俊松  池玉梅  狄留庆 《中草药》2019,50(20):4942-4949
目的建立当归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为当归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当归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探讨影响当归标准汤剂质量的主要色谱峰,并同时测定这些主要色谱峰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及色氨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建立的当归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7个共有峰,15批样品相似度在0.788~0.983;CA、PCA将样品大致分为3类,结合PLS-DA,筛选出7个标志性化合物,其中指认出阿魏酸(8号峰)、藁本内酯(17号峰)、洋川芎内酯I(10号峰)、洋川芎内酯H(12号峰)。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3%~104.35%。15批样品中阿魏酸为0.041%~5.596%、洋川芎内酯H为0.026%~1.583%、洋川芎内酯I为0.201%~6.461%、藁本内酯为0.126%~4.942%、色氨酸含为0.481%~2.753%。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当归标准汤剂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HPLC测定血必净注射液内11种主要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兰鑫  黄浩  姜民  白钢  罗国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8):2395-2398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尿苷、没食子酸、鸟苷、丹参素钠、芍药苷、原儿茶醛、阿魏酸、红花黄色素A、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和丹酚酸B的方法。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乙酸水(A),甲醇-乙腈-乙酸(40∶60∶0.5)(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自动进样20μL。结果:11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都低于3%,加样回收率为95.02%~104.9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血必净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芍药散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PDA联用法,YMC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0.1%v/v甲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3.5℃,检测波长200~400nm,数据处理选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32nm(芍药苷、白芍苷)、322nm(阿魏酸)、280nm(洋川芎内酯I)。结果: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芍药苷99.5~348μg.mL-1,白芍苷46.4~162μg.mL-1,阿魏酸1.03~30.8μg.mL-1,洋川芎内酯I 1.01~50.6μg.mL-1,相关系数R2均>0.999,方法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组方中其他组分均不干扰测定,适用于当归芍药散及单味药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