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四川省筠连县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效果,为开展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按照全球基金中国疟疾项目的要求,在项目县进行全民健康教育和临床医务人员、镜检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积极开展疟疾防治和监测工作。结果项目县疟疾发病率由项目实施前2002年的1.66/万降至2007年0.12/万,下降了92.77%,流行范围由13个乡镇缩小至2个乡镇,漏报率由89.47%降至0。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由26.86%提高到79.83%(χ2=403.00,P0.01),提高了197.21%;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由36.87%提高到99.22%(χ2=359.62,P0.01),提高了169.11%。结论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支持下,筠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居民疟防知识显著增加,疟疾流行得到有效遏制,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评价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 为科学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考核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2年陕西省27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评价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 结果 2010-2012年陕西省全球基金项目实施地区共报告疟疾病例64例, 年均发病率为0.15/10万, 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病例感染地来源以境外输入性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79.69%;“三热” 病人血检工作完成率为94.14%, 血检工作开展范围扩大到88个县 (含61个三类县); 疟防知识和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中小学生和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68%和89.44%; 病例诊断后24 h内网络报告、 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实验室检测和确诊等病例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结论 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加速了陕西省消除疟疾工作的进程, 项目实施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第五轮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河南省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0年项目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评价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 2006~2010年,15个项目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3 329例,平均年发病率2.05/万;项目实施后,居民带虫率由实施前的0.47%降至0.11%;疟疾病人在24h内得到正规治疗的比例由14.40%上升至44.14%;疟疾病例在1周内从村报告到乡镇的比例由27.12%上升至68.87%。结论在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省项目县的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全省疟疾防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普洱市疟疾防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普洱市疟疾流行程度和疟防资源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乡、村卫生单位疟疾病例管理,问卷收集居民家庭财产、个人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行为习惯等资料,数据用SPSS13.0分析处理。结果普洱市10县/区2002-2006年疟疾发病在波动中有下降,居民带虫率0.6‰,疟疾疫情3d内报告率21.6%、非边境县达88.6%,疟病病例1d治疗率19.5%、非边境县为31.8%,边境县居民、少数民族、男性具有疟防常识知晓优势,但前两者知晓疟防常识、持正确态度与行为间呈反向增长。结论医疗机构管理疟疾病例的规范性、居民疟防常识知晓率和疟防态度及行为正确率在边境与非边境县存在明显差异,普洱市应注重对成功疟防经验的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6年云南省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云南省2006年疟疾流行形势及防控措施效果,为该省的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Arc-View3.3及Microsoft excel 2007等软件对2006年疟疾流行形式进行分析和描述,并用疟疾发病率对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疫情(不含外籍和港澳台)病例11 647例,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15.53%;发病率14个州(市)出现下降,2个州(市)上升,发病数前10位的县(市)有7个一线边境县,3个二线边境县;疟防报表发病率10以上的15个县,除2个二线边境县外均属一线边境。疟防报表报告疟疾(含外籍和港澳台)病例15 532例,仅比2005年上升1.13%(χ^2=0.84,P〉0.05);当地感染病例增加18.23%;当地感染恶性疟病例增加12.08%;67.62%的疟疾病例发生在有流动史的人员中间,有流动史的当地居民疟原虫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流动史者,境外和外省流动人员高于本省外县流动人员。用嗜人按蚊传播区疟疾防治对策处理该区域出现的疟疾大幅回升和输入性突发疫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结论2006年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预计后4年的疟疾发病率会随着全球基金等疟疾控制项目工作的深入而继续下降。需加强流动人员疟疾监测和突发疫情处置,以防疟疾疫情继续回升或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区(疟区)农村居民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云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疟区47个县,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83个自然村中的40940户家庭,其中有效问卷39234份,问卷有效率为95.83%。知道疟疾及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调查对象分别占60.32%、22.41%和17.65%;知道杀虫剂浸泡蚊帐者占9.24%,其中57.61%愿意使用此类蚊帐;8.68%的调查家庭拥有杀虫剂浸泡蚊帐。结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疟疾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尤其是重点干预措施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及流行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广西7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年报表、工作简报及网络直报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广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共报告疟疾病例8例,占全区病例总数的7.14%(8/112);平均年发病率为0.04/万,较2010年上升100%。全年血检常住人口中发热病人42 064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口3 86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阳性率为0.21%。8例疟疾病例中,间日疟5例,恶性疟3例;病例分布于隆林县、天峨县、南丹县、右江区,均为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务工感染后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防治措施有效,疟疾疫情稳定。加强对境外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10-07-01/2012-06-30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的效果及对消除疟疾的作用.方法 在项目覆盖地区,贯彻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执行计划和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2-07按照《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终期评估方案》,收集、整理、汇总襄州区2010-07/2012-06各项目活动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襄阳市襄州区2009年报告疟疾患者77例,疫情报告率为0.76/万,2011-07/2012-06报告疟疾患者4例,疫情报告率为0.04/万,与2009年相比,2011-07/2012-06疟疾疫情报告数下降了94.81%;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率提高了71.43%;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提高了67.26%;采取室内滞留喷洒的疫点比例和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提高了70.13%;居民与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了20.12%和26.34%.结论 2012年襄州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2年后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各项防治指标均有提高,加快了消除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为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近2007~2011年的疟疾疫情,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法确定调查点,按照《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专项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抽查县疟疾发病率为4.02/万,其中输入病例占88.12%,间日疟占74.00%,恶性疟占26.00%。发病率超过1/万以上的县有瑞丽市、陇川县和腾冲县;调查县(市)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为92.30%,病例确诊率为100.00%,病人规范治疗率为100.00%,病例个案调查率为99.04%,疟疾疫点处置率为100.00%,疫点室内滞留喷洒率为96.30%。发热病人48h内求诊比例为84.92%,疟疾病例确诊后24h内网络直报率为100.00%,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6%;居民长效蚊帐拥有率20.73%,药浸蚊帐拥有率36.35%,至少拥有一顶长效蚊帐/药浸蚊帐的家庭比例为86.88%,调查前一夜睡在长效蚊帐/药浸蚊帐内的目标人群比例为53.01%,重点人群(孕妇)使用长效蚊帐比例为54.55%,目标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7.56%;能开展疟原虫镜检的医疗机构数比例为100.00%,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培训率为78.87%,疟防人员、临床医生、村医疟疾防治培训率分别为86.43%、31.77%和96.57%。结论云南省疟疾流行区防治力度的加强和防治能力的提高使全省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项目执行情况与疟疾流行和防治能力状况,为科学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项目及考核验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疟疾病例报告与处置、病原学检测、疟防能力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2012年全省共报告疟疾636例,发病率为1.4/10万,发病率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6.7%。其中输入病例459例,占总病例数的72.2%;本地病例177例,占总病例数的27.8%;间日疟514例,占总病例数的80.8%;恶性疟120例,占总病例数的18.9%;三日疟2例,占总病例数的0-3%;死亡2例,占总病例数的0.3%。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一类县的比例和达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二类县比例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13.6%、25.0%,有一个三类县发生本地感染病例:一二类县和三类县在流行季节发热患者血检的比例相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15.6%、23.8%;病例规范治疗率和病例诊断后24 h内病例报告率相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26.0%、16.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领导、疫情管理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项目管理、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率和县级综合医院检验员的镜检培训率相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36.9%、32.1%,能开展疟原虫镜的州(市)、县(市、区)综合医院的比例和县(市、区)综合医院临床医生疟疾防治知识考核合格率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54.2%、22.2%。结论云南省基本实现了从控制阶段走向消除疟疾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永城市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7年永城市疟疾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防治对策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收集、分析2006年和2007年永城市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分别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方法与传统媒介调查方法评价当地人群疟疾感染水平及媒介相关数据,进一步采取针对传染源与媒介防治的措施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007年永城市疟疾发病率为0.16‰,比2006年的0.52‰下降45.02%,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与GMRT显著高于2006年;中华按蚊是永城市唯一传疟媒介,叮人率裴桥乡为5.8867只/(人·夜),马桥乡为3.7500只/(人·夜),经产蚊比率为54.55%,人血指数为0.6667,媒介能量与基本繁殖率为0.689和1.4536;不同的休止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球形芽孢杆菌生物灭蚊蚴措施后,发病率较上年下降51.0%,与未实施生物灭蚊蚴措施的行政村相比,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城市疟疾仍处于流行之中,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对策可有效遏制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和分析四川省安县1950—2013年疟疾防治对策和取得的效果,为今后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安县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64年的科学防治,安县疟疾报告发病率从132.6/万降至1992年的1.0/万以下,从2001年起已无当地感染的内源性病例,2002年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13年又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 1950—2013年安县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疟疾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处置输入病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基本消除和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措施及其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同步综合监测方法,对监测点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取滤纸血用IFAT测定疟疾抗体水平;半通宵(19:00~22:00)室外人诱捕蚊加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观察叮人率。结果监测点3个乡(镇)平均疟疾发病率和血检疟原虫阳性率2005年分别为0.69/万和0.26%,至2007年均下降为0;小学生年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25%;3年间监测点未发生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根治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的疟防成效,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0年疟疾现症病人相关资料,评价防控管理效果。结果 2007年后输入性疟疾成为武汉市疟疾发病主体,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但疟疾年发病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降到0.2/10万以下。结论武汉市实施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后有效遏制了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川省乐山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策略和措施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5年全市疟疾出现过4次较大规模流行,疟疾在传染病中的顺位由过去的首位降至目前的第20位;疟疾流行的季节高峰已不复存在;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的虫种,以及患者年龄、职业、性别分布均有不同。2016年11月以市为单位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经过多年防治,全市疟疾流行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各项防疟措施效果显著,今后应加强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控制嗜人按蚊分布区间日疟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3个乡9个村为观察点,实施查治传染源和预防服药及药物浸泡蚊帐等综合防制措施。采用病原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和蚊媒监测等方法观察控制效果。结果 疟疾年发病率从最高年1994年的18.98/万降至2002年的0;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从最高年1994年的1.30%降至2002年的0;小学生带虫率1996~1998年连续3年为0;IFA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嗜人按蚊占按蚊构成比从最高年份的78.57%降至2002年的0。结论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间日疟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分析苏州市近期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适合苏州市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苏州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的疟疾信息, 并结合苏州市现有疟疾监测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7-2012年全市共发生疟疾318例, 其中本地病例28例, 均为间日疟, 占病例总数的8.81%, 年发病率 为0.07/10万; 输入性病例290例, 占病例总数的91.19%, 年发病率为0.77/10万, 其中间日疟233例, 恶性疟20例, 混合感染 1例, 卵形疟1例; 6年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输入性病例有所上升, 后3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苏州市本地感染疟 疾病例达到消除状态, 输入性病例增多。应加强跨地区疟疾联防联控和强化各类流动和出入境人员疟疾管理工作的措 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沙洋县疟疾防制效果, 为调整和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1995-2014年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582例 (其中输入性病例9例), 年均发病率为 0.53/万。疟疾发病率从1997年2.30/万逐年降至2010年0.02/万, 下降了99.13%。疟疾病例占传染病疫情报告总数的构 成比也从1997年的21.23%下降至2010年的0.07%, 下降了99.67%。2011-2014年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但近 年来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态势。结论 结论 该县已达到国家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 疟疾防控工作已从控制阶段转入消 除阶段, 但今后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 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掌握泉州市过去50年来疟疾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为制定适合本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1963-2012年泉州市疟疾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情况, 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泉州市50年来疟疾发病 率呈周期性增高, 季节分布不明显, 经济发达的县 (市、 区) 发病率明显低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内陆县区, 发病人群主要为青 壮年, 职业以农民、 工人、 民工为主。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 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1997年以后发病率稳定在1/10 万以下, 2004年以来均为输入性病例, 主要源自非洲和东南亚的务工人员。结论 结论 经过50多年来的综合防治, 目前泉州市 的疟疾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管理, 继续巩固疟防成果, 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一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6、7月间,我国有10多个省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并在有些地区疟防经费缩减、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流动人口继续增多、抗疟药供应困难等不利于疟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疟防专业人员以及基层卫生人员,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疟防工作仍取得较好成绩,大部分地区疟疾发病率下降,未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