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6~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水痘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1年宝安区报告的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31起,累计发病774例,无死亡病例,累计罹患率3.43%;暴发疫情规模最少为5例,最多为143例,病例数<50例的疫情27起,占87.10%;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占71.58%;新安街道为暴发水痘病例最多的街道;罹患率男性为3.74%,女性为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4,P<0.01);小学低年级(一年级~三年级)水痘暴发588例,占75.97%;水痘暴发疫情病例报告平均为8例(中位数)。结论 2006~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报告的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有逐年减少趋势,水痘暴发疫情防控较理想,控制水痘暴发的重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水痘疫情报告制度和监测,落实传染源隔离、对易感人群应急接种、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水痘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2022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符合克拉玛依区的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2年克拉玛依区的水痘报告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22年累计报告水痘病例4 277例,年发病率为29.60/10万~233.49/10万,平均为124.87/10万;每年各月均有水痘病例报告,月报告最高病例数为159例,发病总体呈4—6月(1 004例、占23.47%)和10月—次年1月(2 165例、占50.62%)双峰分布;学生报告病例数最多2 356例、占55.09%,其次为托幼儿童654例、占15.29%。结论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水痘发病呈现逐年下降;建议加强学校水痘疫情监测,将水痘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疫苗范畴,以预防水痘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4例PU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幽门螺杆菌(Hp)阴性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20~40mg/d,分1~2次口服;Hp阳性者在Hp阴性者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15mg·kg-1·d-1,分2次口服)、甲硝唑(20~50mg·kg-1·d-1,分2次口服)、阿莫西林(20~40mg·kg-1·d-1,分2次口服,最多不超过2g)中的2种抗Hp治疗1周。治疗组102例,在对照组Hp阴性、Hp阳性者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5ml/次,3次/d,口服。[结果]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溃疡愈合率85.29%,Hp根除率77.61%;2周内症状缓解率74.51%,疗程结束后症状缓解率86.27%。治疗组溃疡愈合率97.06%,Hp根除率77.14%;2周内症状缓解率89.22%,疗程结束后症状缓解率97.06%;2例出现恶心,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服药未再出现。2组比较,治疗组在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Hp根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可促进儿童PU创面的愈合及减轻患儿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评价患者各类延误需采取的指标、数据收集方法及其可行性,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出现症状、首次就诊、确诊结核病和开始治疗)定义了与延误相关的不同指标,包括总延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和治疗延误等;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别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个县(共3个县)作为研究现场,使用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的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纳入患者329例。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81.5%(268/329),平均年龄51.8岁(95% CI:49.9~53.8),农民占71.1%(234/3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6%(285/329),年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1.2%(267/329);患者的总延误时间为36d(0~597d),就诊延误15d(0~594d),诊断延误10d(0~429d),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 P=0.111);按照发生原因,结防机构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7d(0~428d),患者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1d(0~45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 P=0.000);按照就医关键节点,结核病可疑者的发现延误为0d(0~428d),结核病可疑者的转诊延误为4d(0~267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 P=0.001)。结论 使用该研究制定的延误指标可以更为深入地分析延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0年对桐城市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分布现状进行调查, 共确诊205例晚血, 全市推算患病率为0.027%。病例主要分布在传播阻断村 (67.32%), 50~岁年龄组患者占97.07%, 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95.61%, 92.20%的患者接受过病原学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曼氏裂头蚴病经临床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和血清曼氏裂头蚴抗体IgG滴度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考核该病疗效的指标。方法收集2013—2018年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及门诊连续治疗随访的脑曼氏裂头蚴病病例。吡喹酮治疗患者给予吡喹酮50 mg/(kg·d),连续给药10 d后,间隔60 d,重复给药3个疗程;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开颅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抽吸术。吡喹酮治疗和手术治疗后12个月,随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头颅MRI平扫及增强)复查,测定曼氏裂头蚴血清IgG抗体水平。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87例脑曼氏裂头蚴病病例,其中吡喹酮治疗62例(其中10例吡喹酮治疗后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35例。治疗后12个月,临床结局优的患者有71例,无症状患者占57.7%(41/71),有临床症状者占42.3%(30/71),其中抽搐占26.8%(19/71),轻瘫占14.1%(10/71),复视占1.4%(1/71);影像学检查显示,活动性强化病灶消退占85.9%(61/71),仍有病灶者占14.1%(10/71),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探讨吡喹酮诊断性治疗在疑似脑囊尾蚴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方法 收集疑似脑囊尾蚴病病例进行诊断 性治疗, 以吡喹酮50 mg/ (kg·d), 分3次服用, 每个疗程10~12天, 治疗3~5个疗程, 并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 评价疗 效。 结果 结果 共收集到94例疑似脑囊尾蚴病病例, 其中78例 (占82.98%) 经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脑囊尾蚴病, 13例 (占 13.83%) 排除脑囊尾蚴病可能, 另外3例 (3.19%) 未能明确诊断。 结论 结论 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能减少非典型脑囊尾蚴病患 者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调整和制订该市消除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河池市11个市、县、区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河池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60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6.25%(10/16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93.75%(150/160)。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以间日疟为主,占51.87%(83/160);恶性疟次之,占34.38%(55/160);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占5.00%(8/160)、1.25%(2/160);未分型报告12例,占7.50%。11年间疟疾发病率先降后升,2009年后再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2013年和2015年各出现1例恶性疟重症病例;2014年出现1例胎传新生儿间日疟重症病例。全部病例分布于10个市、县、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挖矿职业为主;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感染自非洲和东南亚者占60.00%(96/160),自国内其他省者占33.75%(54/160)。患者发病到确诊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 d,不同年份疟疾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 33.40,P < 0.05)。结论 河池市疟疾疫情仍面临很多挑战,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仍需加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308例中,255例单纯狭窄的病例手术获得全部成功,53例完全闭塞或近全闭塞的患者中,5例血管再通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4%。②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患者有14例(4.5%),其中,死亡4例(1.3%),脑梗死7例(2.3%),脑出血3例(1.0%);脑神经损伤的有10例(3.3%),心肌梗死2例(0.6%),心绞痛2例(0.6%),心力衰竭2例(0.6%),心律失常8例(2.6%),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精神症状的有20例(6.5%)。③299例获≥1个月的随访,平均25.7个月。11例(3.7%)发生再狭窄,其中10例(3.3%)发生时间为1年左右。有2例(0.7%)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均为再狭窄的患者。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198,95%CI:1.237~14.676)及mRS评分≥3分者(OR=11.707,95%CI:3.101~44.193)是导致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能有效地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发作风险。吸烟和术前mRS评分≥3可以增加CEA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陕西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发生的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适宜性。 方法 收集陕西省2006-2012年以来发生的1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传染源发现、密切接触者筛查、感染、患者和疫情应急处置情况。 结果10起疫情首诊患者就诊延迟时间长安学院最短(15 d),澄县高中最长(64 d),平均26.7 d(267/10);诊断延迟时间最短者为澄县高中(20 d),最长者为旬邑初中(156 d),平均31.2 d(312/10)。首诊患者确诊后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时间最短者2 d,最长者403 d,平均121.1 d(1211/10);10起密切接触者的PPD阳性率最低者为藏族初中49.5%(229/463),最高者为长安学院100.0%(43/43),平均59.2%(1128/1906);一般接触者的PPD阳性率最低者为旬邑初中9.5%(18/189),最高者为长安学院56.4%(1055/1871),平均34.2%(3861/11 282),10所学校的密切接触者的平均PPD阳性率与一般接触者的平均PPD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01);密切接触者罹患率澄县高中最低3.6%(25/698),长安学院最高37.2%(16/43),平均8.9%(174/1963)。 结论 传染源没有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暴露人群没有及时有效筛查是造成聚集性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门诊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某呼吸科专家门诊收治的CAP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高、低危人群前瞻性应用5种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红霉素、国产或进口克拉霉素、联合二代头孢、莫西沙星),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中7d总有效率(好转+治愈),7d好转(有效/显效)率为68.8%(22例),临床治愈率为31.2%10例(10例),总有效率(好转+治愈)为100%(32例);14d治愈率为59.4%(19例),21d治愈率为9.4%(3例)。结论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或莫西沙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CAP疗效确切而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9例肠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确诊的肠结核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16-64岁,出现症状至前来就诊时间为6天-3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  相似文献   

13.
孙蔚亮  甘廷庆 《内科》2014,(1):1-2,17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已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3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d1,顺铂25 mg/m2d1~3,每21天为1周期,接受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7例(30.4%),稳定9例(39.1%),进展5例(21.8%);有效率为39.1%;临床获益率为78.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3.9,9.1);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8.7,18.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对紫杉类和蒽环类化疗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及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初治MM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66(43~77)岁。均给予PA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脂质体多柔比星20mg,静脉滴注,第1、4、8天;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4周为一个周期。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并按国际肿瘤组织毒副作用统一命名法的标准(NCICTCAE)(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平均(3.9±1.1)(2~6)个疗程后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9%,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1%),部分缓解(PR)6例(31%),轻微反应(MR)1例(5%),疾病稳定(SD)2例(11%)。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2.8(1~5)周,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为2.7(1~4)个月。骨髓瘤细胞、血清单克隆蛋白量、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中位随访期19(6~35)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生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7例(37%),腹泻1例(5%),恶心2例(11%),黏膜炎1例(5%)。其次为血液学改变,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32%),贫血3例(16%),血小板减少5例(26%)。另外,周围神经病变(PN)较为多见,1~2级4例(21%),3级1例(5%)。3例(16%)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3例(16%)患者出现乏力。结论:PAD方案治疗初治MM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杨松  张耀亭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260-1261
目的了解漳州市复治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情况。方法经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晨痰、胸液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1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中,2例规则抗结核治疗,9例抗结核药物未满疗程。均为继发性肺结核,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复治肺结核”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8例复治培阳肺结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多药5例,耐药种类3—10种。所有耐药菌株中发现2株为利福平依赖菌。结论复治肺结核多表现有空洞、肺毁损,易继发感染、合并糖尿病、肺心病。不规则用药是导致复治和耐药的最常见原因。耐药率为72.7%,肺结核耐多药率达62.5%。对漳州复治肺结核患者有必要广泛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更利于医疗、防疫人员循证科学施治,对预防耐药肺结核发生和减少耐药肺结核的社区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并研究其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急诊科设立急性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与常规诊疗流程相比都有所缩短。急性心肌梗死(70.1±31.7)min vs(115±40.5)min(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4)min vs(264±78)min(P=0.02);非心源性胸痛(108±66)min vs (126±96)min(P=0.03)。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高危人群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1年5~12月对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及华亭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内常住居民中的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以肺功能检测结果作为COPD的诊断依据,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男女比例、吸烟及治疗情况等。结果共有2008例有效对象纳入本调查,平均年龄(66.2±2.5)岁,高危人群COPD患病率达8.2%(165/2008),男性患病率为10.5%(100/956),女性为6.2%(65/1052)。其中无症状COPD患者65例,既往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80例,诊断为COPD者5例,80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COPD,COPD患者的漏诊率为48.5%(80/165)。1年中COPD患者服用过茶碱类药物80例(48.5%),口服长效用β2受体激动剂23例(13.9%),吸入支气管扩张剂19例(11.5%),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仅3例(1.8%)。男有40例COPD(占24.2%)患者服用过含糖皮质激素的外地邮购药物。在73例Ⅲ、Ⅳ级COPD患者中,家庭氧疗的仅为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厨房无通风设备是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作为诊断标准的肺功能检测在社区医院开展的不够,社区COPD患者诊断治疗严重不足,对于年龄40岁,有吸烟史,厨房无通风设备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早期行肺功能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NSCLC患者(≥60岁),应用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43例可评价疗效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2例(4.7%),部分缓解(PR)11例(25.6%),有效率(RR)为30.3%;稳定(SD)13例(30.2%);进展(PD)17例(39.5%)。中位生存期(MST)10.3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TFP)8、1月。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18例(41.9%),腹泻14例(32.6%),恶心10例(23.3%),关节痛9例(20.9%),肝功能异常8例(18.6%)。尚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NSCLC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本科室经补充白蛋白及各种利尿剂治疗无效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36例,进行腹腔置管放液治疗,第1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800ml,此后每日放腹水量1500~2000ml,联合输注人血白蛋白10g/d。口服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观察治疗12d后的腹水消退情况、超声检查结果、尿量、稳定时间,治疗3d后患者腹胀均得到缓解,12d后显效17例(47.2%),有效15例(41.7%),无效4例(11.1%),总有效率达88.9%。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腹腔后,减少了穿刺次数,减少了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腹腔持续引流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有利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各种MRI表现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菌学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193例,男113例,女80例,年龄范围5~87岁,平均(47±15.1)岁。分析患者病变部位与数目,观察患者椎体形态、椎间盘、椎旁脓肿、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等变化的MRI征象。 结果 193例脊柱结核患者,共525个椎体受累,其中单独累及腰椎者所占比例最高,为95例(49.2%,95/193),单独累及胸椎者54例(28.0%,54/193);胸腰椎及腰骶椎同时受累者各13例(均占6.7%,13/193),单独累及颈椎者8例(4.1%,8/193),颈胸椎同时受累者4例(2.1%,4/193),单独累及骶椎者、胸腰骶椎和颈腰椎同时受累者各2例(均占1.0%,2/193)。每例患者累及椎体个数为1~9个,其中2个椎体受累患者最多见,共114例(59.1%,114/193)。MRI征象中,椎体形态改变者189例(97.9%,189/193),椎间盘受累172例(89.1%,172/193),182例(94.3%,182/193)可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8例(71.5%,138/193),7例(3.6%,7/193)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椎结核的椎体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