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奶粉中混合菌种的检测方法。方法用直接平板分离法和增菌培养法对奶粉中质控菌株进行增菌、分纯,依据细菌生长特性、菌落平板特征、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结果综合判断。结果奶粉中质控菌株为混合菌种,分别是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做混合菌种样品检测时,平板直接分离法效果较好;BHI肉汤培养诱导鞭毛抗原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绘制均数-减差控制图以控制精密度,用回收率制备控制图以控制准确度并结合标准曲线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该法比目前国内一般方法更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特别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个理念中尤其强调对实验室的质量不仅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必须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对于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各省临检中心对各医院检验科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都有要求,并且非常重视,但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仍是我国实验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但却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规范管理菌种是微生物实验室细菌检验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疾病防控、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并合理运用同行的工作经验,探索出成本低廉,能满足工作需求,适于基层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对于医疗单位而言,临床检验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点内容,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核心内容,这就必须要求临床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如果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操作失误、药剂仪器无序等,就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最终治疗的效果.为此必须要加强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文就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地区查螺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地区建立查螺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不同方式设置标记螺点,采用不同方法查螺,观察查螺效果。结果 在有标记假螺点、无标记假螺点,随机投放标记螺,各采用全面细查法、环境抽查法、系统抽样法查螺中,以有标记假螺点的标记螺平均查获率最高,为90.35%,71.71%,59.32%(P<0.05);而3种查螺方法对3种投螺方式的标记螺平均查获率均以全面细查法为最高,分别为90.35%、67.03%、48.33%(P<0.01)。结论 初步认为以无标记方式设置假螺点,采用全面细查法和环境抽查法相结合查螺,标记螺的查出率达60%以上,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乔鹏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3)
目的:分析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92例进行免疫检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免疫检验与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对临床检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A125、AFP、CEA和CA1999方面,观察组均比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湖北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实施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全省凝血试验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现状,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检测质量,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对全省近190个临床实验室1年2次发放室间质量评价质评物(包括正常、中度异常和高度异常3种水平),收集各检测数据,对参加实验室按使用仪器、试剂情况进行分组,采用美国PT评分方法进行统计评价。结果:全省各参控实验室合格率2005年为41%,2006年为55%,2007年为67%,2008年为79.2%,逐年上升。分析各项目各组变异系数(CV%),发现质评物异常程度越高,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越大,及格率越低。使用与仪器配试剂的检测系统变异系数比非配套检测系统小,及格率高。结论:实验室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及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使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Magnetic Particle Antibody Immunoassay,MPAIA)用于血吸虫抗体检测的结果真实可靠。方法把即刻法、Z分数图及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相结合,开展MPAIA血吸虫抗体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即刻法从第3次试验开始就进入质控状态,20次试验后转入Z分数常规质控,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能帮助分析误差的类型。在第3-40批次试验中,共完成186份患者样本检测,有2个批次9份患者样本试验结果因质控品失控,需重新进行试验分析。其他在控批次有177份患者样本结果均可接受。结论试验中应用即刻法、Z分数图、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进行质控分析能较好地完成MPAIA血吸虫抗体检测常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性测定室内质控物浓度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建立定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质控物浓度选择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在不同批试剂间连续作图的方法。 方法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ELISA测定为例,先按NCCLs EP5文件评价方法对系列质控血清(含量分别为0.2、0.5、1.0、2.0和5.0 ng/ml)的批内和批间测定精密度,并根据任一次测定值(S/CO)最好的线性相关确定回归直线方程(y=bx a),选择计算得到的S/CO值减去精密度测定中得到的3倍批间CV%与该S/CO值的乘积(意即3倍SD)仍大于1的质控物,作为室内质控使用。不同批试剂间质控图的连续,则在换用新批号试剂时,用新批号试剂测定上述系列质控血清,得到一新的直线方程(y2=b2x2 a2)。原批号试剂同样也可得一直线方程(y1=b1x1 a1)。根据两个直线方程即可得到y2/y1之间的换算因子,从而可以将新批号试剂对相同室内质控血清的测定值换算回去,在原质控图上继续作图。结果 所用的HBsAg ELISA测定方法测定含量分别为0.2、0.5、1.0、2.0和5.0ng/ml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分别为11.08%、9.49%、9.83%、9.18%和7.25%,批间变异分别为13.25%、14.03%、15.11%、13.29%和9.92%。任选一次测定的具有最好相关的回归直线方程y=3.509x 0.180,可选择的室内质控血清浓度可为0.5或1.0ng/ml。换用其它两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疾病控制体系实验室第1轮结核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室间质量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中国疾病控制体系结核病实验室药物敏感性测试能力。方法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下发30株结核杆菌至受评估的实验室,受评估实验室按照WHO推荐的罗氏培养基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药物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并报告国家参比室,国家参比室将其结果与正确结果比对。结果 4种药物的4个评估指标分别为,符合率:INH 97%,RFP 95%,SM 89%,EMB 93%;重复性:INH 96%,RFP98%,SM 86%,EMB 94%;特异性:INH 97%,RFP 99%,SM 89%,EMB 96%;敏感性:INH 97%,RFP 65%,SM 91%,EMB 47%;各实验室4个评价指标均数比较,除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4个检测值均高于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个别实验室在耐药检出能力上需提高外,其他参与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水平达到设定要求,INH、RFP药物检测稳定,SM和EMB需要进一步标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卫生经济学最常用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3种方法,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简称《规划》)实施期间社会效果、社会效用和社会成本3个方面进行评估。资料来源于《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结果表明,《规划》实施期间社会投入各种资源共计约83.6亿元人民币(下同),通过成功治疗431万例传染性结核病患者,使3231万名(1939~4847万名)健康人免受传染,避免了约323万名(194~485万名)健康人成为肺结核患者,为社会节约了22.6亿元(13.6~33.9亿元)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通过成功治疗患者,使劳动力人口中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减少了社会生产力的损失,共挽回了3894.4亿元的社会经济损失。在现有的人员和设施、设备基础上,政府每额外投入1元,就能产生46.8元的经济效益。每避免1名健康人受传染,仅需投入259元。每挽回1个DALY损失,仅需投入272元。规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建议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 (IVIG) is now the leading product obtained by fractionation of human plasma. It is the standard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rimary and acquired humoral deficiency, and is also used for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in various autoimmune disorders and transplantation.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IVIG have evolved dramatically, gradually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act IgG preparations safe to administer intravenously, with normal half-life and effector functions, prepared at increased yield, and exhibiting higher pathogen safe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that have led to modern IVIG preparations, the current methods used for plasma collection and fractionation, the safety measures implemented to minimize the risks of pathogen transmission and the major quality control tests that are available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s part of mandatory batch release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联合应用"即刻法"和Levery-Jenning(L-J)质控图进行HIV初筛检测室内质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检测数据做"即刻法"和L-J质控图,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应用"即刻法"和L-J质控图质控方式,发现检测失控;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实验室操作、环境温湿度、质控品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HIV初筛检测失控。将这些影响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则检测结果在控制范围内。结论联合应用"即刻法"和L-J质控图,是一种较好的HIV初筛检测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8.
Blood group genotype analysis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reagent test red blood cel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Reagent red blood cells (RBCs) for antibody detection should express certain important antigens as a double dose, that is, the donors must be homozygous for the corresponding alleles. Traditionally, dose is determined by serological typing and known allele frequencies. However, RHD zygosity cannot be predicted serologically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an antithetical antigen, and FY zygosity is confounded by two variant haplotypes, FY*0 and FY*X. Furthermore, lack of reagents hampers our ability to type for some clinically important antigen pairs such as Do(a)/Do(b). MATERIALS AND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from reagent RBC samples. Established, validated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HD, FY, and DO genotypes. RESULTS: Three of 52 D+ samples gave results that differed from the predicted genotype: two presumed R(1)R(1) samples and an R(2)R(2) sample were shown to be R(1)r' and R(2)r', respectively. Five of 59 samples that were from presumed homozygotes for either FY*A or FY*B were heterozygous, together with either FY*X (three samples) or FY*0 (two samples). Seventy-five samples tested for DO were DO*A/A (n = 14), DO*A/B (n = 39), or DO*B/B (n = 22).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rologically determined RhD and Duffy phenotypes of reagent RBCs are unreliable and that antigens we thought were represented as a double dose were single dose. The addition of Dombrock genotyping provides information which is useful in antibody identification. We conclude that selected genotype analyses are a valuable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 to ensure that reagent RBCs comply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est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四川省克山病项目执行过程中质量控制出现和发现的问题,探索克山病项目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方法审核清理四川省2009~2011年克山病项目工作原始调查体检表,表格、数据库;制定《四川省2010年克山病项目完成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按领导重视度、培训情况、表格数据缺失度、逻辑错误发生率、ECG分析错误率、克山病诊断困难程度、数据准确性、结果代表性等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分析克山病质控的措施办法。结果部门领导对克山病项目工作比较重视(重视度100%);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基本合理,培训基本到位;项目工作使用的仪器使用前都经过检验较准并在有效期内;现场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病例搜索范围的完成率不高;完成项目工作成员的职称结构偏低;克山病诊断困难率高;心电分析的误诊率偏高,有漏诊现象;数据缺失严重、易发生逻辑错误;一致性差等问题。结论领导重视,组织协调有力;方案细致具体,培训全面到位;准确选点,准确诊断;严格项目资料的调查搜集;审核清理规范管理项目档案资料,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紧密配合;承担项目工作人员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层层把关,步步控制应该是克山病项目质量控制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