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IDS合并急性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真菌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对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涂片直接镜检,及血液、骨髓真菌培养,观察荚膜组织胞浆菌分别于25℃及37℃孵育时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特点。结果 荚膜组织胞浆菌为双相型真菌,生长缓慢,25℃培养为霉菌相,无色素,白色绒毛样或棉花团样菌落,镜下可见特征性的齿轮状或棘状大分生孢子;37℃孵育时为酵母相,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2~4μm的孢子。结论 从患者体内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是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 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诺卡菌的染色特征和形态特点。结果 共对从德国的DSMZ菌种保藏中心购得的7个种23株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诺卡菌的菌落形态和颜色多样,菌落形态有针尖状、雪花状、菜花状、不规则状等,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灰色等。诺卡菌为弱抗酸菌,脱色液浓度越低,抗酸染色阳性率越高。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都准确的基础上,硫酸脱色液浓度为0.125%时,诺卡菌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结论 诺卡菌具有独特的培养和染色特征,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多样。诺卡菌为弱抗酸菌,0.125%硫酸脱色液的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妇血培养"假阳性"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分子检测,以进一步明确导致孕妇产后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原谱,并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患者报阳性的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培养物涂片后革兰染色镜检,进行细菌形态学初级检查,同时转种普通培养基培养;根据初级结果及临床特征对血培养物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16S rRNA靶向测序技术鉴定血培养物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根据测序结果进行人型支原体荧光定量PCR作进一步证实,同时验证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培养物的可行性。结果将源于同一患者的两瓶"假阳性"瓶内血样进行病原学鉴定。涂片染色后镜下观察,未见典型细菌。转种普通培养至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等细菌培养平板48 h后未见菌落生长。将血培养物集菌后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亦呈阴性。随后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显示此产妇血液中存在人型支原体(序列相似度99.93%),荧光定量PCR证实血培养物中的病原体为人型支原体。结论造成该孕妇产后持续性高热的原因为人型支原体血流感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查结果可靠。对于产科不明原因发热送检的血培养"假阳性瓶",采用16S rRNA测序和/或联合荧光定量PCR可提高支原体血流感染的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 本市某专业户水貂养殖场的水貂,陆续因颈部脓肿引起死亡。我们从脓肿部穿刺抽取脓液,接种于血平板及普通琼脂,37℃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并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及小白鼠毒力试  相似文献   

5.
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室温下为菌丝型,在哺乳动物体内或37℃培养的条件下转化为酵母型.常用的组织固定方法使该菌的原生质人为地皱缩,产生假性包囊的表现,易被误认为有荚膜,所以习称为荚膜组织胞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适宜运送条件及培养基.方法:将H.pylori实验菌株新鲜菌液分别定量加入含1 g/m L蔗糖和50%(m L/m L)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以及脱脂乳运送液,分别置不同温度及气体环境6 h后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培养5 d,计数并比较培养基上菌落数;将20例临床标本分别接种于MH血琼脂培养基和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5 d,观察培养基上H.pylori生长情况,比较分离效果.结果: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脱脂乳中活菌数;微需氧和烛缸运送下活菌数多于置空气下和有石蜡油覆盖的运送液中活菌数;置微需氧37℃(或26℃)的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6℃下的活菌数(P0.05);置微需氧和烛缸的运送液中活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20例胃镜确诊为胃炎、胃溃疡且组织尿素酶阳性的临床标本经MH血琼脂培养阳性率(75%)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阳性率(45%)(X~2=4.401,P0.05).结论:胃黏膜标本可置于小牛血清运送液于微需氧条件(或烛缸)下运至实验室培养;从临床胃黏膜标本中进行H.pylori的分离培养时,MH血琼脂培养基分离效果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孙冬兰  冯春来 《山东医药》2006,46(15):39-39
患者男,25岁。因多发性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于2005年12月14日入院。GCS评分6分。由于连续3d发热(T〉38℃),行脑脊液培养。将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兰、巧克力培养基中,恒温、35℃培养过夜后,在血琼脂上生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的十几个菌落,直径1~2mm,无溶血环。涂片为G^+杆菌,镜下特点:细长微弯杆菌,一端粗大呈棒状,  相似文献   

8.
徐兴平  朱明祥 《山东医药》2002,42(13):51-51
为了解呼吸系统细菌感染及其在痰内分布的情况 ,近 2年来 ,我们收集上呼吸道感染、肺心病及肺部肿瘤等患者的痰标本 5 90份 ,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分析 ,现报告如下。检测方法 :收集患者清晨经灭菌盐水多次嗽口后的第一口痰于高压灭菌瓶内。每份痰标本先涂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脓细胞及上皮细胞分布情况 ,然后将痰接种在血琼脂平板的麦康凯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放置 35℃温箱 2 4小时 ,选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及生化反应 ,作细菌种类鉴定。结果 :5 90份痰标本中 ,分离出各种细菌 490株 ,细菌培养检出率占 83%。对 2 37份痰标涂片在显…  相似文献   

9.
<正> 1991年1月、3月分别自两份进口鱼粉中检出2株婴儿沙门氏菌,编号为91-028和91-029。 一、分离培养 样品25g加入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37℃6小时预增菌,取预增菌液15ml接种150mlSC增菌基中37℃过夜,继在SS和DHL琼脂平板作划线分离培养,可疑菌落经克氏双糖铁和赖氨酸动力琼脂筛别,继之作生化培养和血清学检查。 二、培养性状 该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咖啡酸玉米琼脂培养基(caffeic acid cornmeal agar medium,CACA)和黑米琼脂培养基(black rice agar medium)对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效果。方法用无菌竹签从鸽舍随机采取鸽粪标本,取0.6g与10ml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然后按每个平板100μl分别接种咖啡酸玉米琼脂培养基和黑米琼脂培养基,肉眼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同时用特异性引物CN4和CN5扩增新型隐球菌URA基因,分别统计两种培养基中出现阳性菌株的平板数目。结果黑米琼脂培养基中新型隐球菌菌落呈棕黄色,外观湿润,状似胶汁。共分离获得23株新型隐球菌,检出率32.86%。CACA中新型隐球菌菌落较黑米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小,褐色,干燥。共分离出11株新型隐球菌,检出率为15.71%。黑米琼脂培养基的检出率与CA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丝状真菌覆盖性生长的平板数目少于CACA,污染程度低于CACA;通过墨汁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型隐球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外有宽厚荚膜,PCR扩增得到了目的条带产物。结论黑米琼脂培养基作为新型隐球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分离培养效果(检出效果和检出率)优于CACA。  相似文献   

11.
<正> 哈瓦那沙门氏菌(S.havana)和伊桑吉沙门氏菌(S,isangi)均系鲜见型别,我们分别于1990年1和5月从捕捞自北冰洋的急冻鱿鱼和进口成鳗饲料等口岸检疫标本中检出,兹将分离与鉴定报告于后。 分离培养,标本25g加入255ml缓冲蛋白陈水中,37℃6小时预增菌,吸取15ml预增茵液接种于15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基中,37℃过夜,继在S.S和DHL琼脂平板上行划线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在三糖铁琼脂作筛别试验。鱿鱼和鳗饲料均获疑为沙门氏菌培养物,分别编号为90-09和90-120号。  相似文献   

12.
欧剑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8,24(1):F0002-F0002,F0003
P16473例HIV感染者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病例的病史回顾及有关文献综述//Pierre Loulergue,Fr啨d啨ric Bastides,V啨ronique Baudouin等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中、西部非洲的一种地方病。该病由侵袭性真菌感染引起,其生态学及发病机理多数未知。荚膜组织胞浆菌是对在疫区生活或者旅游的艾滋病病人的条件致病菌。虽然艾滋病病毒和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共同存在于中、西部非洲,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报道极少。本文报告3例在法国诊断的输入性病例,并对类似病例进行综述。图1骨髓涂片直接显微镜检查显示:细胞浆内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空肠弯曲菌在布氏肉汤中的生长速度,比较研究了它在铁盐双相琼脂和布氏血琼脂双相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实验表明经43℃24小时培养后,铁盐双相琼脂上菌落生长数为1.64×10~8cfu/ml,而在布氏血双相琼脂上则为2.85×10~8cfa/ml。空肠弯曲菌在布氏血双相琼脂中进行培养,于42℃42小时菌液浓度即可达2.5×10~(10)cfu/ml,连续观察18.5天仍有活菌生长(7.0×10~5cfu/ml)。在pH值的测定中表明18~450小时的弯曲菌培养液,碱度逐步上升(pH7.2~8.6)。空肠弯曲菌在双相培养基中存活和繁殖比较适宜,但对此菌存活持续时间的长期观察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从一例肺曲霉球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中,分离出一株较特殊的真菌,菌号为CZ_(8464)(F_2),经真菌学鉴定,证明是一株具多育现象的米曲霉。本菌的主要特征为在25℃、28℃及37℃的温度下在察氏、沙堡氏、与马铃薯琼脂、血平板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在厌氧肉汤中亦可以生长,说明以需氧为主,兼有厌氧的特性。在钢圈小培养中,可见约7%的曲霉分生孢子头产生多育现象,可出现二级多个次生分生孢子头。  相似文献   

15.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 存在于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组织胞浆菌感染后主要侵犯肺和网状内皮系统, 严重时可入血并发展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该病较为罕见, 症状无特异性, 误诊率高。现报道1例发热待查患者, 经骨髓细胞学及骨髓培养诊断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周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2个月后, 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6.
例1:女,50天。因皮肤巩膜黄染,持续高热15天入院。血白细胞25,600,中性50%,淋巴45%,单核2%,碱性1%,异性淋巴2%,网织红细胞6.4%。静脉血培养48小时后,硫酸镁液体培养基呈均匀混浊生长,转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孵24小时后,有不透明粘液状菌落生长。其菌落特点为:圆形突起,边缘整齐,直径为0.9~1.2毫米,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靛基质、甲基红、硝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例严重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检测,查明感染来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了解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开展一般实验室检测。提取患者血样核酸,利用基于纳米孔测序的宏基因组分析技术,查询病原线索;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马尔尼菲青霉菌PCR以及利什曼原虫、组织荚膜胞浆菌PCR引物进行鉴别;对患者血样进行真菌双相培养确诊。结果 患者曾有不洁同性及异性性交史,常去东南亚地区旅行,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HIV感染表现,HIV初筛及确证实验为阳性,利什曼原虫抗体阴性。利用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实际测序时间3.5 h,共获得84 000条Reads,序列长度均值7 088.7 base,最长为87 471 base,最短为562 base,总数据量为495 Mb。将basecalling所获数据上传EPI2Me,以WIMP workflow分析,有63 617条为人类基因组数据,13条马尔尼菲青霉菌序列;真菌ITS扩增测序结果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CR结果阳性,组织荚膜胞浆菌PCR阴性;真菌双相培养在25 ℃为霉菌样菌落,37 ℃为酵母样菌落,经鉴定均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结论 该患者为中国陕西省首次报道的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基于纳米孔测序的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可做为临床疑难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的一种指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组织胞浆菌病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原发性呼吸系统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中美洲、南美洲、印度、塞浦路斯、东南亚等地区也有报道;欧洲和澳大利亚罕见。至今国内个案报道共6例。Whcat等估计每年有50多万人感染本菌;90~95%呈无症状型;慢性肺型和播散型发生率分别为5/1万和2/10万。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原体为荚膜组织胞浆菌,属双相性真菌,在37℃和感染的宿主体内呈酵母型,  相似文献   

19.
收集蓝氏贾第鞭毛虫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包囊。以包囊悬液感染哺乳期的长爪沙鼠,7d 后,在无菌条件下从受染乳鼠小肠上段获取本虫滋养体,用改良 TYI-S-33培养基,于37℃培养。培养后 d4虫体即在管壁形成密集的细胞单层,同日开始传代。将培养物置肉汤及血琼脂平板培养,未见细菌及霉菌污染,为纯培养。虫体的对数生长期为48~72h。在去除培基中的维生素一吐温80混合液成分后,虫体仍可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在肯尼亚,对26例内脏利什曼病人的99份脾抽出液,进行了3种培养基培养与吉氏液染色涂片镜检的比较观察。培养用市售的液体施氏果蝇培养基(Schneider′s Drosophia medium),RPMI-1640培养基,均添加20%的胎牛血清,和加含500IU青霉素溶液0.1ml,链霉素500ug/ml,取3ml培养液置于16×10cm的塑料组织培养管内。Senekje氏改良的双相基质培养基-(MS),Senekje氏改良培养基系用3ml琼脂和15%脱纤维兔血制成的斜面,覆以1ml无菌盐水,置于20ml玻璃瓶内。原脾抽出液按等量注入上述3种培养基内于25℃孵箱内培养,逐日检查,培养应保持14天后断定培养结果。将剩余的抽出液制成涂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