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6周至2年的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结果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效果很好,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方式及其选择。方法:通过对胸腰段定义及解剖学特点,诊断和分类的论述,提出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选择。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适宜的手术时机,尽可能的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胸10-腰2)骨折多见。自Roy camille首先使用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以来,现经椎弓根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固定治疗,我科自2000年-2005年间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54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常锐 《河北医学》2013,(12):1881-1882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u-1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据有关统计”0,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年发病率约为1/20000。有研究表明[1],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的相关损伤中,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的患者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脊柱骨折为脊柱骨折多发疾病,近年发病率有持续上升趋势。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因为胸腰段脊柱解剖结构十分特殊,同时处于脊柱活动应力集中点,因此疾病多发。现主要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后依次进行各种治疗方式分析、治疗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等优势分析。为推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病因及病理胸腰段后凸畸形病例临床并不少见,其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分隔不全等)、胸腰段脊柱骨折、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强直性脊柱炎、scheuemann’s病、老年性脊柱后凸、椎体肿瘤等。其中脊柱骨折、脊柱结核以及先天脊柱畸形是导致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入路并发症,以提高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水平,方法:对近4年来我科53例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出现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1例发生腹膜后乳糜液漏,1例切口疝,1例气胸,2例深静脉血栓栓塞,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和术者对该段解剖知识,手术操作,认识程度和经验有关,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8.
综述脊柱胸腰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解剖学进展,阐述了胸腰段脊柱椎弓根各项数据测量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总结了胸腰段脊柱解剖学测量的研究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Edwards套棒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方法 7例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改良Edwards套棒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 术后5例伤椎恢复到正常高度,2例达8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该装置是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脊柱后路R-F技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侯铁胜,刘洪奎,贾连顺,赵定麟胸腰段脊柱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有不少为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Burstfracture)。此型骨折需要良好的骨折复位(Reduction)...  相似文献   

11.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我们骨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一般都会引起神经损伤及脊柱后突的畸形。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所以,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是主要任务。笔者通过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比,采取最优化原则,手术选用一期后路小切口有限减压的方式,是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胸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对腰椎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患者施行脊柱侧凸矫形术之前对胸段及腰段脊柱进行CT平扫,提取脊椎各节段椎体(胸2-腰5)的结构信息,删除肋骨等非脊柱结构并编辑分离脊柱节段,分别对脊柱侧凸矫形的主要步骤进行模拟并计算其腰段脊柱应力的分布。结果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脊柱腰段各椎体之间小关节周围的应力相对均大于模型中其他节段,最大值应力为68.62MPa,位于腰2与腰3之间凹侧椎小关节处。结论通过应力分布分析,腰椎应力较大,在矫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胸段脊柱侧凸矫形对腰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次主要对外科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核患者,根据其入院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40例,给予脊柱钢板固定治疗,双号为对照组40例,给予哈氏棒矫正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结核伴截瘫主要采用外科治疗,其中以脊柱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脊柱胸腰段损伤行前路减压及椎体固定装置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骨科(116011)姜长明,蔡荣铭,于天庆,孙作会,王立德脊柱胸腰段损伤前路减压后用相应的椎体装置固定已逐渐被重视,我院从1992年1月至1994年10月,应用前路装置治疗胸腰段损伤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6例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76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3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时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疗效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19例分析张会生李安民刘振利张家口市解放军251医院外二科(075000)关键词经椎弓根内固定;胸腰段骨析;分析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段是脊柱骨折中的好发部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逐渐被公认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胸腰段、11例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使用AF系统复位固定。结果:25例解剖复位,1例复位不良。结论:AF系统具有良好三维矫正力,结构简单,植入方便,可操作性好,复位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8.
对70例4~10个月龄胎儿脊髓各段进行了观测,其结果为:脊髓各段的长度随月龄增加而增加。各月龄组均以胸段最长,颈段次之,骶尾段和腰段最短。脊髓与脊柱长度的关系为:颈段髓长大于脊柱长,胸、腰及骶尾段髓长与脊柱长之比随胎龄增加而减小。胎儿脊髓的颈、腰骶膨大处横、矢状径相差较大,横径>矢状径,胸髓两径较接近,胎儿期颈、腰骶膨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和车祸所致,以年轻人好发,随着我国汽车的日益普及,胸腰段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常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脊柱专指胸10、11、12及腰1、2、3椎体,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同时也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治疗视损伤程度及类型而不同。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文就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骨折类型、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选择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