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霉素类抗菌药过敏及皮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药物由于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它们也是抗菌药中最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根据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各种青霉素过敏在正常人群中占0.7%~10%,青霉素严重过敏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为0.002%,相当于美国每年有约500~1000人死于青霉素过敏。国内有关青霉素皮试阳性率的报道差异很大,有的高达38%(包括可疑的皮试阳性)。因此研究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原理和过敏试验十分必要,本文就此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皮试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未干的乙醇可随针孔进入皮内,使皮丘增大发红。对10例基层卫生所判为皮试"阳性"的患者,谨慎重做皮试,仅1例阳性。青霉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及注射用水后致敏物质会增加,青霉素皮试液及注射液配置后久置及环境温度增高时致敏物质亦增加,故应随配随用。青霉素不宜局部用药。应警惕皮试期间与用药后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出现后应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在新生儿时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 148例 4d~ 2 8d新生儿采用自身配对方式 ,分别用 5 0 0 u/ m L青霉素皮试液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 (对照组 )各 0 .1m L于左右腕横纹上三指处正中顺皮纹方向皮内注射 ,2 0 min后观察结果。结果 :红晕直径实验组为 1.0 99cm± 0 .6 8cm;对照组为 1.0 6 4cm± 0 .6 91cm,两组相比 P>0 .0 5 ;4d~ 10 d、11d~ 2 0 d、2 1d~ 2 8d各日龄组间红晕直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4d~ 10 d、11d~ 2 0 d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红晕直径无差异 ;而 2 1d~ 2 8d日龄组实验组红晕直径为 1.0 45 cm± 0 .6 0 8cm,大于对照组 0 .86cm± 0 .45 2 cm (P<0 .0 5 ) ;红晕直径大于 1cm者 ,实验组为 45 .95 % ,对照组为 33.78% ;两组相比 X2 =4.5 6 6 ,P<0 .0 5。结论 :4d~ 2 0 d的新生儿青霉素皮试价值不大。 2 1d~ 2 8d新生儿青霉素皮试常用标准判断阳性者 ,应在对侧做生理盐水对照实验 ,如果二者红晕直径相等或前者小于后者应判断为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某患者,女,48岁。因患子宫肌瘤伴附件炎,于2001年4月7日来就医,门诊给予青霉素(华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皮试(试验液0.1 ml含20单位)20分钟观察皮试阴性。因该患者从未用过青霉素,建议再观察5分钟,5分钟后,仍为阴性。即给予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在肌注约1/3量时,患者主诉有心慌、口干、四肢湿冷。立即停止注射,让患者平卧,继而患者呼吸加快,急测血压60/40 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青霉素过敏,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稍后,未见  相似文献   

5.
改良青霉素皮试法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丽  陆燕  孙红艳  李云 《淮海医药》2008,26(3):269-270
目的探讨改良青霉素皮试法对患者产生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3月-2007年3月来我院输液室接受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患者522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改良青霉素皮试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无痛皮试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改良青霉素皮试法对患者与一般无痛皮试法对患者产生疼痛的效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47,P〈0、001)。结论用改良法做青霉素皮试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明显优于普通无痛皮试法。  相似文献   

6.
凡初次注射青霉素或间隔72h未用该药者均应做青霉素皮试,用药中途更换青霉素批号或换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时亦应重新做皮试。  相似文献   

7.
凡初次注射青霉素或间隔72h未用该药者均应做青霉素皮试,用药中途更换青霉素批号或换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时亦应重新做皮试. 1 皮试结果 临床上有些患者往往在停药间隔几天或几周后重新做皮试出现阳性反应.有些患者从未注射过青霉素而皮试出现阳性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在做青霉素皮试的同时在对侧做生理盐水皮试,结果有时同时出现2种试验均阳性,这说明假阳性反应,可以作青霉素注射;有时出现青霉素阳性皮试而生理盐水皮试阴性,这说明不能注射青霉素.  相似文献   

8.
患者61岁,长期身体欠佳,近期患急性肾炎,遵医嘱,皮试青霉素(-)后,在家自行静滴氧哌嗪青霉素5g/d(氯化钠注射液500ml)40~60滴/min.当滴注不到70ml时,患者诉说皮肤发痒,家属忙而未作处置.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可以说是老牌抗生素了,物美价廉,80年来长用不衰。但青霉素过敏始终伴随着青霉素的临床使用,预防和减少发生的方法主要靠青霉素皮试。  相似文献   

10.
11.
朱苏月  乔继冰  叶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386-3388
目的:观察各种不同类型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和治疗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早产儿、正常体质量足月儿、巨大儿或足月小样儿分别统计3组患儿低血糖频次、48小时内平均输糖速度、激素使用情况、症状性低血糖比例.结果:常规治疗下发生低血糖的频次,正常体质量足月儿组明显少于另外两组(P<0.05);需要的输糖速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在伴发低血糖症状、需要使用激素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巨大儿或足月小样儿比正常体质量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为维持正常血糖需要更高的输糖速度.  相似文献   

12.
80例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救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变化和临床有效率。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和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方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观察组行为神经评分﹤35分的比率明显降低,而﹥35分的比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能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功能,减轻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护理对策,提高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4%和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观察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青霉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97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连服21d,青霉素4000000U/d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连用7d;对照组(89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d口服,连服21d。两组患者均允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疗效)、hs-CRP及Fib含量的检测及头颅CT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91%)(P<0.05),联合治疗组hs-CRP及Fib含量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头颅CT病灶缩小或密度改善分别为73例(75.26%)、39例(4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青霉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hs-CRP及Fib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在心电监护下直到起搏脉冲夺获心室,结果:该技术速度快,起搏成功率高,并发症极少,结论:床边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自拟制剂强金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该制剂的处方特点,建立了该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并选取了300例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该制剂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43.4%(P<0.01).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归红油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155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局部涂搓归红油膏。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19%,75.24%,对照组分别为66.00%,22.00%,2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5.86±1.649)d,对照组为(9.72±2.26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归红油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疗程短,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GM1,10~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CT检查正常95.00%,对照组正常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并给予肝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1—2mL/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5d。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胆红素水平不断降低,治疗第3天、第5天,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