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寻找罗哌卡因的最适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12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ml;D组采用0.75%罗哌卡因2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A组比较,C组和D组阻滞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阻滞范围和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C组和D组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是臂丛神经阻滞的最适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0.250%、0.375%、0.500%、0.750%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寻找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中的最佳用药浓度。方法120例随机分成四组:罗哌卡因0.250%、0.375%、0.500%、0.750%分别为Ⅰ、Ⅱ、Ⅲ、Ⅳ组各30例,罗哌卡因用量均为20m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肌肉松弛阻滞效果,术中呼吸、血压、动态心电图等改变。结果在感觉阻滞效果上,Ⅰ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罗哌卡因浓度≥0.375%产生感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松弛阻滞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比较:Ⅰ、Ⅱ组比较及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与Ⅲ、Ⅳ组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产生较好的肌肉松弛效果其浓度须≥0.500%,且Ⅲ、Ⅳ组维持时间与Ⅰ、Ⅱ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起效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护中,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是能较安全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不能依靠提高浓度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的特性,其最佳使用浓度是0.375%-0.500%。低于0.375%的浓度影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超过0.500%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臂丛阻滞麻醉中并无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0.5%、0.75%国产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国产罗哌卡因进行臂丛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ASA(美国麻醉学家学会)Ⅰ-Ⅱ级需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手指再造手术病人60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30ml,0.75%罗哌卡因加ml和0.5%布比卡因各30ml,以针尖触及神经出现并传至拇指的触电样异感为注药标准。注药后测定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判断上肢活动程度,详细记录术后创口疼痛时间、上肢运动恢复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3组病人c,~T,阻滞起效时间,均〈5min(P〉0.05),注药20min后3组病人上肢均不能水平举动,3组病例的感觉阻滞时间无差异,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罗派卡因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另外2组(P〈0.05),3组病例麻醉优艮率均为100%(P〉0.05)。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0.5%和0.75%国产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持续镇痛作用与0.5%布比卡因相似,0.5%罗哌卡因可用于肌肉松弛程度要求低的上肢手术麻醉,0.75%罗哌卡因适合任何上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术后A组O.25%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B组0.225%3哌卡因+0.08mg/ml吗啡、C组0.20%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以2ml/h的速率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romage评分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25%哌卡因用于产科手术镇痛效果显著,但运动神经阻滞相对明显,产妇满意度不是最佳;而0.225%罗哌卡因和0.20%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镇痛均无明显的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0.225%罗哌卡因比0.20%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好,病人更满意舒适.所以0.225%罗哌卡因是产科术后镇痛最佳的浓度,更适用于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与单独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并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河南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腺瘤切除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实验组)0.375%罗哌卡因加入右美托咪定1mL(100μg),对照组0.375%罗哌卡因加入注射用生理盐水1mL,观察患者入室时(T0)、颈丛麻醉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分离甲状腺上极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作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T1—4时间点MAP均明显高于T0(P〈0.01),而实验组只有T1时间点MAP高于T0(P〈0.05)。对照组T1—4时间点心率均明显高于T0(P〈0.01).而实验组只有T1时间点心率高于T0(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在0.375%罗哌卡因加入右美托咪定100微克,可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神经阻滞和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最合适浓度.方法 分别采用0.250%(A组)、0.375%(B组)、0.500%(C组)、0.750%(D组)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并与0.375%布比卡因(E组)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共120例成年患者,每组各24例,镇痛效果整体良好,除B组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外,余无不良反应发生.随着盐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随之缩短,维持时间延长,但B组与C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大体相当,麻醉效果理想.结论 0.375%-0.500%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陈友勇 《职业与健康》2007,23(3):222-223
目的比较0,25%、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预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0.25%、0.375%左旋布比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手术结束时,能抬上肢的患者数。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能抬上肢的患者数,A组明显多于B组。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为更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局麻药选用0.25%罗哌卡因各5~6ml;B组行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25ml:C组行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麻醉相关数据。结果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1、T2、T3时间点与ToMAP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P〈0.01、P〈0.01);C组在T1、T3时间点的MAP、镇痛时间、在室时间、术后送ICU患者比例均与A、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前臂手术成功率高,安全、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相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以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时间。方法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组0.5%罗哌卡因,L组0.5%左旋布比卡因,按0.4mL·kg~1体重注射局麻药,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两纽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消退时间R组显著长于L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R组显著短于L组;II级以上运动阻滞R组60%,L组80%。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都是安全的长效局麻药,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手术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麻醉药。左旋布比卡因可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手术90例,术后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0.158%甲磺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B组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C组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前20 min接自控镇痛泵,输注速率0.05ml/(kg·h),PCA 1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6、32、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PCA使用的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在术后4、8、16、32、48 h各时间点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 1.58 ±9;1.90±0.8;1.62±0.6;1.59±0.7;1.53±0.7)(P>0.05);三组间Ramesay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肢体麻木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PCA使用的次数明显多于B、C两组(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低浓度(0.158%~0.238%)时,舒芬太尼能够明显的增强镇痛效果,但在浓度达0.238%时单纯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却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O.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和30ml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每隔5min测定臂丛各分支的感觉阻滞效果,30min后测定臂丛各分支的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外科麻醉成功率、并发症及麻醉维持时间。结果A、B组的外科麻醉成功率[93.3%(28/30)比96.7%(29/30),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5)min比5(5)min,P〉0.05]、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比B组短(P〈0.05)。结论0.3%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及30ml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成功率和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3.
宋传民 《现代保健》2011,(33):57-58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一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n=30)传统异感法阻滞,Ⅱ组(n=30)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组寻找到神经异感后注入局麻药,Ⅱ组应用超声定位找到神经注入局麻药。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剂量25ml。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结果I组、Ⅱ组在操作时间、不良反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仪是神经定位的辅助工具,超声定位神经阻滞进一步提高了阻滞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适合硬膜外镇痛的653例肿瘤患者,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3ml/h,其中0.25%罗哌卡因组219例,0.2%罗哌卡因组216例,0.15%罗哌卡因组218例。采用Bromage评级评价运动阻滞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0.15%罗哌卡因组在术后6、12、24及48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0.25%罗哌卡因组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患者均无其他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肿瘤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明确,无严重的运动阻滞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于玉玲 《现代保健》2009,(26):105-106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手术后止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找出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90例ASAI级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B、C两组分别用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05%吗啡行CCEA术后镇痛,并与单纯吗啡镇痛的A组比较。结果不同时段不同浓度静态和活动状态下VAS值、下肢肌力和镇静评分都有屁著差异。结论0.1%罗哌卡冈复合吗啡连续恒量硬膜外麻醉(CCEA)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运动阻滞程度最小,适合于剖宫产后CCEA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腰椎手术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硬膜外麻醉,A组30例用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30例用2%利多卡因。结果两组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但A组患者可保持较强的下肢保持肌力(P〈0.05)。结论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椎手术硬膜外麻醉,在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保持患者下肢肌力,以便观察下肢活动,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母婴状况。方法:选择顺产时需要行会阴侧切手术的孕产妇9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15ml,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15ml,行会阴皮下浸润麻醉。观察和比较术后两组孕产妇出现疼痛的时间、自感疼痛程度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孕产妇术后平均(18.67±4.92)h出现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产妇术后8例疼痛难忍,对照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胎儿Apgar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临床镇痛效果优于利多卡因,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行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9例,采用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费用。结果A组Ⅰ级麻醉效果30例,Ⅱ级1例。B组Ⅰ级麻醉效果28例,Ⅱ级1例。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平均费用为(401.00±29.50)元,B组麻醉平均费用为(735.00±31.3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结肠癌手术镇痛效果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手术患者84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A、B、C三组,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0.20%、0.15%,每组各28例。记录开始镇痛后6、12、24、36、48h静态及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追加局部麻醉药及镇痛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静态VAS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镇痛后24h动态VAS较高,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C组[(35.4±2.3)min]与A组[(40.2±1.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38.3±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镇痛效果、胃肠道功能恢复、不良反应等方面综合评价三种不同浓度(0.30%、0.20%、0.15%)罗哌卡因对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以0.20%罗哌卡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35岁,无连续硬膜外腔麻醉禁忌证,既往无椎管内麻醉史,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0):2%利多卡因组(A组)、0.5%左布比卡因组(B组)、0.894%罗哌卡因组(C组)。三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3ml作为实验量,追加量3-5ml/次,间隔5min分次给予,阻滞范围达S3-5-T8-6时停止给药,开始手术。比较各组手术开始时局麻药用量,观察胎儿娩出后10min各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肌松程度、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A组及C组手术开始时用药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胎儿娩出后10min,C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肌松效果B、C组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均优于左布比卡因,但罗哌卡因的肌松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三种局麻药上述用量时对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