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珊 《智慧健康》2021,(13):55-57
目的 分析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经阻滞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麻醉用药均为罗哌卡因,并分为观察组(50例,接受0.5%罗哌卡因治疗)和对照组(50例,接受0.3%罗哌卡因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寻找罗哌卡因的最适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12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ml;D组采用0.75%罗哌卡因2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A组比较,C组和D组阻滞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阻滞范围和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C组和D组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是臂丛神经阻滞的最适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最合适浓度.方法 分别采用0.250%(A组)、0.375%(B组)、0.500%(C组)、0.750%(D组)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并与0.375%布比卡因(E组)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共120例成年患者,每组各24例,镇痛效果整体良好,除B组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外,余无不良反应发生.随着盐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随之缩短,维持时间延长,但B组与C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大体相当,麻醉效果理想.结论 0.375%-0.500%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0.250%、0.375%、0.500%、0.750%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寻找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中的最佳用药浓度.方法 120例随机分成四组:罗哌卡因0.250%、0.375%、0.500%、0.750%分别为Ⅰ、Ⅱ、Ⅲ、Ⅳ组各30例,罗哌卡因用量均为20 m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肌肉松弛阻滞效果,术中呼吸、血压、动态心电图等改变.结果 在感觉阻滞效果上,Ⅰ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罗哌卡因浓度≥0.375%产生感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松弛阻滞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比较:Ⅰ、Ⅱ组比较及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与Ⅲ、Ⅳ组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产生较好的肌肉松弛效果其浓度须≥0.500%,且Ⅲ、Ⅳ组维持时间与Ⅰ、Ⅱ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起效时间各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护中,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是能较安全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不能依靠提高浓度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的特性,其最佳使用浓度是0.375%~0.500%.低于0.375%的浓度影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超过0.500%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臂丛阻滞麻醉中并无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0.5%、0.75%国产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国产罗哌卡因进行臂丛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ASA(美国麻醉学家学会)Ⅰ-Ⅱ级需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手指再造手术病人60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30ml,0.75%罗哌卡因加ml和0.5%布比卡因各30ml,以针尖触及神经出现并传至拇指的触电样异感为注药标准。注药后测定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判断上肢活动程度,详细记录术后创口疼痛时间、上肢运动恢复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3组病人c,~T,阻滞起效时间,均〈5min(P〉0.05),注药20min后3组病人上肢均不能水平举动,3组病例的感觉阻滞时间无差异,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罗派卡因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另外2组(P〈0.05),3组病例麻醉优艮率均为100%(P〉0.05)。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0.5%和0.75%国产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持续镇痛作用与0.5%布比卡因相似,0.5%罗哌卡因可用于肌肉松弛程度要求低的上肢手术麻醉,0.75%罗哌卡因适合任何上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0.250%、0.375%、0.500%、0.750%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寻找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中的最佳用药浓度。方法120例随机分成四组:罗哌卡因0.250%、0.375%、0.500%、0.750%分别为Ⅰ、Ⅱ、Ⅲ、Ⅳ组各30例,罗哌卡因用量均为20m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肌肉松弛阻滞效果,术中呼吸、血压、动态心电图等改变。结果在感觉阻滞效果上,Ⅰ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罗哌卡因浓度≥0.375%产生感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松弛阻滞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比较:Ⅰ、Ⅱ组比较及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与Ⅲ、Ⅳ组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产生较好的肌肉松弛效果其浓度须≥0.500%,且Ⅲ、Ⅳ组维持时间与Ⅰ、Ⅱ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起效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护中,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是能较安全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不能依靠提高浓度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的特性,其最佳使用浓度是0.375%-0.500%。低于0.375%的浓度影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超过0.500%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臂丛阻滞麻醉中并无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O.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0.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中注入等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的效果,以期寻找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最佳容量。方法 150例拟行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成I、Ⅱ、Ⅲ三组,每组各50例,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15 m L、20 m L、25 m 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肌肉松弛阻滞效果,术中呼吸、血压、心电图动态改变。结果在感觉、肌松阻滞效果及起效时间观察上,I、II、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持时间方面比较:I组与Ⅱ、Ⅲ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资料表明超过20ml在臂丛阻滞麻醉中并无增强作用。低至15 m L的容量也可产生完善的麻醉效果,但会缩短麻醉维持时间。术中监护中,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是能较安全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其最佳使用容量是20 m 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5例.A组使用0.20%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B组使用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C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患儿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3组患儿分别采用0.2%、0.25%、0.30%罗哌卡因+0.8%利多卡因。比较3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起效时间高于B、C两组,A组镇痛持续时间低于B、C两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 A组与B组运动恢复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神经阻滞效果Ⅰ级比例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且术中全麻药物的使用量少,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上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8年6月~2019年5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老年患者分成A、B、C三组,罗哌卡因用药浓度依次为0.250%、0.375%、0.500%。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恢复情况、不同神经部位完全阻滞情况。结果:C组麻醉起效时间,相较于A组、B组均较短,镇痛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相较于A组、B组均较长,P<0.05;C组于桡神经和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肌皮神经等不同神经部位,其完全阻滞率相较于A组均较高,P<0.05;B和C两组完全阻滞率对比,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高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更佳,可提高神经阻滞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技术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12月10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选择在高频彩超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臂丛神经阻滞所用局麻药为1.5%氯普鲁卡因+0.447%罗哌卡因混合液25~35 ml。观察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总有效率100.00%,B组总有效率86.00%。A组仅1例穿破血管,B组13例穿破血管、1例气胸、3例局麻药中毒、3例术后感觉异常。结论在高频彩超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可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实用临床技术,其麻醉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药物配方为0.5%罗哌卡因15ml、1%利多卡因15 ml加丁丙诺啡0.15mg共31 ml.对照组药物配方为0.5%罗哌卡因15 ml、1%利多卡因15 ml加0.9%NaCl溶液1 ml共31 ml.观察记录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上肢运动神经恢复时间为(480.2±17.5)min,上肢感觉神经恢复时间为(665.8±21.8)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2.7±15.6)min、(468.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并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和感觉分离阻滞的作用.方法: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3组,各有病例30例,其中甲组予以0.5%罗哌卡因,采用传统一针法实施单次给药臂丛神经阻滞;乙组和丙组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实施麻醉,前者予以0.5%罗哌卡因,后者予以0.2%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丙组患者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见效时间显著较甲组和丙组延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较其他组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予以0.2%罗哌卡因能够达到臂丛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的分离阻滞效果,其值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揭阳市慈云医院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使用药物为加入地塞米松5 mg的0.375%罗哌卡因30 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定位和传统方法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定位组(U组)和传统方法定位组(C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0.4%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28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2ml。依据序贯公式和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组患者0.4%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 0.4%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ED50:U组为21.0ml,95%CI为20.7~21.3ml;C组为36.5ml,95%CI为35.6~37.4ml,U组低于C组(P〈0.01)。U组未见并发症发生,C组出现11例(P〈0.05)。结论在保证阻滞效果完全的前提下,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定位方法,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行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和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和艾司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组使用0.3%罗哌卡因25ml,艾司氯胺酮组使用0.125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0.3%罗哌卡因25ml。两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感觉神经阻滞情况,术后2、4、6、12、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患者自控镇痛(PCA)时间、术后48h内PCA总次数和镇痛满意度,以及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罗哌卡因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2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首次PCA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0.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甲磺酸罗哌卡因为国产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椎管内麻醉使用较多,但用于外周神经阻滞较少,本资料观察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注射)的临床效果、术中并发症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