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体华  李宏 《中国保健》2007,15(18):77-7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自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伤后早期(时间≤48h)切开51例为观察组,伤后48h以后切开34例为对照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45.1%(2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70.6%(24例)(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49.0%(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26.5%(9例)(P<0.05);观察组死亡率21.6%(1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4.1%(15例).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防治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改路空气未经鼻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易造成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予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拨管时间是(23.88±6.32)d,对照组为(28.65±7.43)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0%,试验组无气管息肉发生,对照组气管息肉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6.
王兰英 《药物与人》2014,(7):219-21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意识昏迷,常发生恶心呕吐、误吸及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致呼吸道道堵塞,保证呼吸道通畅,减轻脑水肿及大脑缺氧,则行气管切开术,使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进行气管切开的136例按切开的时机分为早切组和非早切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GCS评分高于非早切组,而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切组。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 结果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由1990~1992年度的23.33%,逐渐下降到2000~2003年的3.53%. 结论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及消毒隔离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龙华岸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98-179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顺利拔管,10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创伤而处于高分解的应急状态,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治疗护理不及时,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及病人的生命。再加上颅脑手术及气管切开等不同程度的刺激损伤,不能经口进食,需通过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以保证其营养,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促进身体康复。我院自2004年1-12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行气管切开46例,均行鼻饲提供营养,现将胃管置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24例,两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两组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白细胞(WBC)数、血氧饱和度(SpO2)、昏迷时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组伤后3d内SpO2下降8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昏迷时间(10.13±2.84)d,对照组(14.94±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10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一周内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2,3,5,7天血W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预后不良8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早期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并防治肺部感染,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蒲丽娟 《现代保健》2009,(21):103-10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技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专家和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本组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吸痰技巧,保护呼吸道湿润通畅,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9年-2003年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后采取了综合护理,避免了呼吸道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切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应用气切式医用雾化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及气道湿化情况。结果 SPO2<90%观察组0例,对照组12例,占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Ⅲ度者分别占7.5%、87.5%、5.0%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气切式医用雾化器,能有效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氧疗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67例颅脑外作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经验,所介绍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说明了采取正确的气道管理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9月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者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同时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7例,感染率为50.94%,其中≥60岁者、昏迷时间≥1周、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者及脑挫裂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9.23%、72.22%、73.33%、67.86%及63.3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60.71%,革兰阳性菌9株占32.14%,真菌2株占7.14%。结论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较长、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及脑挫裂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经针对性处理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8.
杨水凤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80-1880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64例重度颅脑损伤且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正确及时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正确有效的气管套管护理,严密的观察病情.结果 64例患者中除6例因特重颅脑损伤死亡外,56例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有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但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后,最终拔除气管导管.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做好全面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缩短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感染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1月229例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对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头孢菌素联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等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9例气管切开患者有18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78.6%;共培养出病原菌22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62株占73.7%;经过治疗后显效82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为72.2%。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极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或者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长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82-4583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病人多有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发生呕吐物、口鼻腔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误入气管及肺,或者有脑脊液鼻漏,填塞鼻腔,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是保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