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为乙肝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HBsAg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大部分慢性HBsAg携带者病情稳定,不需进行病毒治疗;但有一部分人虽然肝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但肝组织病变却十分严重,我们分析了296例慢性HBsAg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96例慢性HBsAg携带者均为本院2000~2006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09例,女性87例;年龄11~65岁,平均(27·3±8·6)岁。乙肝病毒携带年限平均4·52年。2实验室检测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B超等。3肝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HBV携带者(ASC)的肝脏病理学改变,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与大小三阳及HBV-DNA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肝功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在超声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研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同时分析临床册资料。结果真正的健康ASC(病理状态为G0S0)极少,58例ASC中G0S0 1例,G1S0 11例,G1S1 27例,G1S2 10例,G2S0 1例,G2S1 5例,G2S2 3例;肝组织炎症程度的高低与大、小三阳及HBV-DNA定量水平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状况无关(P〉0.05);肝组织纤维化进展程度与HBV-DNA水平无关。结论慢性HBV携带者绝大多数有一定的病理改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项抗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临床肝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46例单项抗HBc阳性,HBVDNA阳性,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做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cAs。结果:肝组织正常者8例(17.39%);轻度慢性肝炎35例(76.09%),其中I型为17例(36.96%),Ⅱ型为18例(39.19%);中度慢性炎3例(6.52%)。肝组织HBsAg阳性19例(41.3%)、HBcAg阳性13例(28.26%).结论:单项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学损伤,对此类患者给予动态的医学观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是检测HBV DNA的重要手段,采用PCR技术检测54例孕妇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12例(22%)HBV DNA(+)。其中HBeAg(+)者全部HBV DNA(+);HBsAg(+)抗HBC(+)者(7/49)仍有HBV的复制。说明孕妇HBsAg携带者血清中有HBV的存在。因此对这类孕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78例年龄在12~40岁之间的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178例分为<20岁、<30岁、<40岁三个年龄组,分别观察三个年龄组间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增生的分布情况及差异性。结果>G2/S2的分布为<20岁年龄组(14%),<30岁年龄组(41%),<40岁年龄组(80%)。随年龄增长,肝组织损伤的程度呈加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与病毒基因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与病毒基因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之间肝组织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上述两种携带者,有条件时最好行肝活检,以早期发现适宜治疗者而避免延误病情。对两者间的治疗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余华  李从荣  李娟  汤永飞  胡慧霞  吴青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62-2164
目的探讨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者HBsAg的浓度与HBV-DNA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HBsAg的含量是否可以反映乙肝无症状携带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0日HBV无症状携带者中同时进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HBV—DNA的病例119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9例患者血清HBsAg的浓度与HBV-DN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71(P〈0.05),HBV—DNA复制活跃的患者体内HBsAg的浓度较高。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DNA的复制情况,两者之间的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化学发光法测定HBsAg简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在乙肝的临床诊疗中,有助于疾病的观察,用药,提高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抗HBc-IgM(+)在CHB与ASC中分布情况及CHB的血清抗HBc-IgM(+)与HBVD-NA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CHB与118例ASC进行ALT、AST,HBv-M及HBVDNA检测,同时进行血清抗HBc-IgM检测,探讨血清抗HBc-IgM(+)在CHB与ASC中的分布情况,并与HBVDNA检验结果做相关分析。结果53例HBeAg(+)的CHB血清抗HBc-IgM(+)者30例(56.6%),38例HBeAg(-)的CHB血清抗HBc-IgM(+)者21例(55.3%);37例HBeAg(+)的ASC血清抗HBc-IgM(+)者7例(18.9%),81例HBeAg(-)的ASC血清抗HBc-IgM(+)者6例(7.4%)。91例CHB血清抗HBc-IgM(+)总检出51例(56.0%),118例ASC血清抗HBc-IgM(+)总检出13例(11.0%)。30例血清抗HBc-IgM(+)、HBeAg(+)的CHB检出HBVDNA阳性29例(96.7%),21例血清抗HBc-IgM(+)、HBeAg(-)的CHB检出HBVDNA阳性15例(71.4%)。结论血清抗HBc-IgM(+)在CHB与ASC中有不同的分布,在CHB中血清抗HBc-IgM(+)检出与HB-VDNA阳性检出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HBV携带者首次初乳和24h后母乳HBV-DNA携带情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HBV携带者产后不同时期母乳HBV-DNA携带情况。方法:用2ml无菌离心管取最早初乳1.5m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第1次初乳HBV-DNA阳性者于24h后的不同时间用同样方法第2次取母乳,用PCR2次扩增技术检测乳汁中的HBV-DNA。结果:第1次检测219例HBV携带者的初乳,18例HBV-DNA阳性。这18例最少间隔24h再取母乳检测,只有1例检测到HBV-DNA。结论:携带HBV产妇下乳24h后的母乳HBV-DNA浓度明显低于最早初乳。因此HBV携带者最好排掉下乳24h的初乳再行哺乳,可提高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HBsAg携带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情况。[方法]对广西隆安县30~55岁HBsAg携带者组成的研究队列采空腹静脉血,利用套式聚合酶链激反应(nPCR)检测血清HBV DNA,利用赖氏法测血清ALT,根据HBV DNA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HBVDNA(+)组和HBVDNA(-)组。比较人群ALT异常率。[结果]HBsAg携带者HBV DNA阳性率为53.34%(1008/1855),ALT异常率为17.41%(323/1855),男性HBVDNA阳性率(56.69%,589/1039)、ALT异常率(22.14%,230/1039)均高于女性(51.35%、419/816,11.40%、93/816)(均P〈O.05),HBVDNA(+)组ALT异常率(23.21%)高于HBVDNA(-)组(10.51%)(Pd0.01);40~岁年龄组ALT异常率(19.18%)最高,各年龄组ALT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该地区HBsAg携带者高HBV复制率、肝功能受损是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和实验组(采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各46例,对比两组肝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肝损伤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6.09%;肝损伤发生时间(49.65±8.10)d晚于对照组的(28.54±5.49)d;治疗后实验组的AST、ALT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可有效降低肝损伤发生风险,延缓肝损伤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表达与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 17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肝细胞内HBsAg及HBcAg含量。结果 ⑴慢乙肝患者不论血清HBVDNA是否阳性 ,肝细胞内均可检出HBsAg ;但HBVDNA载量低者 ,肝细胞内HBsAg含量较低 (P <0 0 5 )。血清HBVDNA阴性者 ,HBcAg无一例检出。⑵血清HBVDNA载量越高 ,患者肝细胞内HBcAg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P <0 0 5 )。⑶肝组织炎症G2期以上的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阳性较阴性的多 (P <0 0 5 ) ,但并不与HBVDNA载量高低相伴随 (P >0 0 5 )。而G2期以上的慢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表达与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密切相关。肝细胞内HBsAg的表达是筛查HBV感染的敏感指标 ,HBcAg是评价HBVDNA复制程度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妇女口服避孕药对肝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抗HBc—IgM阴性的育龄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非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低剂量复合避孕药,一组不应用激素类避孕措施,随访观察半年。共159例妇女完成了随访观察,服药组78例,对照组81例。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肝炎的症状和体征,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取血检查GPT、白蛋白、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个月检查时,服药组有1例GPT值高于正常,第6个月检查时正常。根据初步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妇女口服避孕药对肝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是仍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并且在人群中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表面抗原(HSsAg)阳性孕妇乙型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79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35),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1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DNA。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结论 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therapeutic vaccine based on enhancement of HBV-specific 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 activity may lead to viral clearance in chronically infected individual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s (PTD) from HIV-1-Tat protein is able to enter cells when combined with exogenous antigens and induce specific CTL responses. We have previously testified that the expressed and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containing Tat-PTD47-57 and HBcAg could enter cytoplasm of dendritic cells, and enhance T cells response to generate HBcAg-specific CTLs efficiently in vitro.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valuated HBcAg-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of PTD-HBcAg fusion protein in BALB/c mice and antiviral immunity in HBV transgenic mice.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PTD-HBcAg not only induc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ntibody responses, but also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cytokine (IFN-γ, IL-2, IL-4 and IL-10) compared to HBcAg alone and PBS. Moreover, PTD-HBcAg fusion prot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ercentages of IFN-γ+CD8+ T cells and HBcAg-specific (CTL) responses. Also, enhancement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fusion protein reduced HBV DNA and HBsAg levels and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HBsAg in liver tissue of HBV transgenic mice. In conclusion, PTD-HBcAg fusion protein could enhance not only cell immune response but also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nd induce robust specific CTL activity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in HBV transgenic mi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输血传播病毒 (TTV)在中国郑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TTV基因组ORF1区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方法 ,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TTVDNA在 4 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检出 10例 (2 2 .7% ) ,在 5 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 13例 (2 3.2 %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TTV感染与ALT的升高无必然联系 ,TTV可能存在条件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 (TGF -β1、TNF -α、IFN -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 9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IFN -γ、HA、PCⅢ、C -Ⅳ的水平 ,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HA、PCⅢ、C -Ⅳ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 ,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并且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或P <0 0 1)。血清TGF -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 -Ⅳ水平具有直线相关性 ,而IFN -γ与血清HA、PCⅢ、C -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IFN -γ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 ,其血清含量可以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 X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对20例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HBV DNA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分析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中X基因核心启动子双突变T1762/A1764、G1719T、T1727G/A、G1730C、T1753C等变异高于HBV携带者;前者X启动子区变异率明显高于后者;乙型肝炎肝硬化同一患者X区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1.3%-99.7%,而HBV携带者为96.0%-10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DNA X区的CP启动子区以及X启动子区变异程度明显高于HBV携带者,同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变异程度更大的HBV准种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精细胞内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及拉米夫定对精细胞内HBc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乙肝患者62例为乙肝组,22名HBV指标全部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精细胞内的HBcAg;乙肝组同时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精细胞HBcAg定性检测阳性率,乙肝组为96.77%(SHBc1≤2.5者7例。2.6~4.9者18例,≥5者37例)。22名健康对照均阴性。乙肝组中,精细胞HBcAg的表达及其高度表达者所占比例,血清HBVDNA高者高于血清HBVDNA低者(P〈0.01)。精细胞HBcAg定量值,乙肝病人拉米夫定治疗的23例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未治疗组10例高于治疗组治疗后(P〈0.01)。[结论]乙肝患者精细胞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相关.拉米夫定治疗可减少精细胞内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分别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及合并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服用拉米夫定,术后3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8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HBIg,以临床血液病毒学、肝活检免疫组化及临床症状变化为指标,随访≥6个月。结果 单用拉米夫定组3例中有2例术后HBV再感染,最短时间为术后6个月;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HBIg组,85例患者仅3例再感染。结论肝脏移植是治疗HBV感染相关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术前服用拉米夫定降低HBV的复制水平,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HBIg可更有效防治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