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一些研究证实,在 HBsAg 携带者中,血清 HBeAg/抗-HBe 阳性者都具有传染性,因为大多数 HBeAg 阳性携带者和少数抗-HBe 阳性者的血清中存在 HBV DNA。本文作者研究了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血清中 HBV DNA 与 HBeAg/抗-HBe 的相关性,以及 HBeAg/抗-HBe 阳性者血清中 HBVDNA 与患者的地理起源、肝功能和肝组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表达与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 17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肝细胞内HBsAg及HBcAg含量。结果 ⑴慢乙肝患者不论血清HBVDNA是否阳性 ,肝细胞内均可检出HBsAg ;但HBVDNA载量低者 ,肝细胞内HBsAg含量较低 (P <0 0 5 )。血清HBVDNA阴性者 ,HBcAg无一例检出。⑵血清HBVDNA载量越高 ,患者肝细胞内HBcAg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P <0 0 5 )。⑶肝组织炎症G2期以上的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阳性较阴性的多 (P <0 0 5 ) ,但并不与HBVDNA载量高低相伴随 (P >0 0 5 )。而G2期以上的慢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表达与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密切相关。肝细胞内HBsAg的表达是筛查HBV感染的敏感指标 ,HBcAg是评价HBVDNA复制程度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蔡筠  金晴  卢妙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39-174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与ELISA检测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拟在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判断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018例孕妇血清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组后,进行HBV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分析研究。结果:HBsAg、HBeAg、Anti-HBcAg阳性组和HBsAg、HBeAg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52%和100.00%,拷贝数大多数在5×105以上;HBsAg、Anti-HBeAg、Anti-HBcAg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低于阴性检出率;HBsAg、Anti-HBcAg阳性组HBVDNA阳性检出率比单纯HBsAg组高;HBeAg和HBeAg、Anti-HBcAg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但拷贝数多数在5×105~5×102之间;Anti-HBsAg、Anti-HBcAg阳性组及单纯Anti-HBcAg阳性组仍可检到HBVDNA;另有42例ELISA全阴性的仍有2例HBVDNA检出阳性,占4.76%。孕妇血清HBVDNA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文献报道。结论:HBVDNA在各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均可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中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HBVDNA拷贝数也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甚至全阴性者仍可检出HBVDNA。应将FQ-PCR的检测和ELISA检测结果结合来诊断患者的病况和是否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免疫组化表达与血清HBV DNA、HBeAg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 DNA、HBeAg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内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HBsAg全阳性,HBeAg阳性58例,HBVDNA阳性72例,肝组织内免疫组化HBsAg阳性120例,HBcAg阳性64例,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血清HBV DNA、HBeAg及肝组织内HBcAg中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乙肝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剖析住院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为制定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防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992例连续入院的住院患者入院时取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40℃保存备用.使用ELISA法检测每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所有HBsAg阳性患者和100例连续入院的HBsAg阴性患者血液的HBV DNA.将n-PCR检测HBV DNA低限作为一个HBV感染剂量,使用n-PCR极量稀释法检出每份HBV DNA阳性血清所含的HBV感染剂量/ml,以此作为HBV传染性或病毒浓度的指标.结果 992例住院患者中156例HBsAg阳性(HBsAg阳性者),依据HBeAg是否阳性将HBsAg阳性者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2种类型,HBeAg阳性者31例(19.87%),阴性者125例(80.13%).73.7% 的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范围为0~109感染剂量/ml,26.3%的 HBsAg阳性者HBV DNA阴性,病毒浓度在n-PCR的检测阈值之下.9%的HBsAg阴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范围在0~104感染剂量/ml,最大传染性较HBsAg阳性者小105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范围在102~109 感染剂量/ml,阴性者在0~106 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较阴性者高103倍.结论住院患者中存在隐匿性和HBsAg阳性2种HBV携带状态,两者的最大HBV浓度相差105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是HBV携带者中传染性较强部分,病毒浓度较阴性者高103倍.这些特点可为制定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防护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背景抗HBc阳性者体内存在HBV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杂交梳技术检测不同背景抗HBc阳性者血清HBVDNA。结果 HBeAg(+)者HBVDNA全部阳性 ,HBeAg(+) /抗HBc(+)的HB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为 91 4 % ,在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 59 3% (P <0 0 0 5)。抗HBs(+) /抗HBc(+)和单项抗HBc(+)的HB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分别为14 3% ,50 %和 0 % (P <0 0 5) ,8 3% (P <0 0 2 5)。结论 抗HBc(+)者的传染性取决于肝组织病变和其它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外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血液的传染性。 方法 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极量稀释法定量检测 15 6例外科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 ,以HBV感染剂量为参比单位 ,评价其传染性。 结果  2 6 .3% (4 1例 )的HBsAg携带者HBVDNA阴性。HBV传染性为 0~ 10 9感染剂量 /ml。随着血液稀释倍数的增加 ,有传染性的HBsAg携带者例数急骤减少 ,大于 10 4 感染剂量 /ml者只占HBsAg携带者的 1/ 5 ,其中HBeAg阳性者较阴性者比例更大 (83.9%与 2 .3% ) ,传染性更强 (10 5与 10 2 感染剂量 /ml)。结论 HBsAg携带者可分为高度、低度和无传染性 3个等级 ,只有前者可经围术期抟播 ,HBeAg是可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445例乙肝患者血清,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HBV-DNA拷贝数。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和HBsAg阴性HBeAg阴性组(P<0.01),且HBsAg(+)、HBeAg(+)、抗HBc(+)类型中病毒载量集中在高拷贝区段,但在HBeAg阳性者中仍有部分HBV-DNA为阴性(10.9%),而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仍有25.5%。结论:HBeAg阳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的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9.
对105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及AI,T、AST、GGT、LDH检测,结果显示HBVM抗原阳性者4种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率为12.7%~45.6%,而抗原阴性者4种酶异常率低于阳性者。期中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与ALT升高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用斑点杂交试验(简称“斑试”)直接检测168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各型乙肝血清HBV 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乙肝感染者血清NBV DNA总阳性率为42.5%(51/120),其中HBsAg阳性的占92.2%(47/51)。HBsAg、HBeAg双阳性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4.4%(32/43),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显示了HBeAg与HBV DNA的良好相关性;HBsAg、HBeAg、抗-HBc三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1.1%(27/38),也明显高于HBsAg、抗HBe、抗-HBc三阳性者;而且抗-HBc-IgM阳性HBV DNA检出率56.3%(36/64)明显高于抗-HBc-IgM阴性组,单项HBsAg或抗HBc或抗-HBs阳性血清,均末检出HBV DNA;HBsAg阴性血清则有5.6%检出HBV DNA。35例非乙肝血清标本无一例检出HBV DNA。结果表明,“斑试”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失为临床了解HBV复制、判断血清传染性的可靠指标。本文并讨论了HBV DNA与其他乙肝感染标记物(HBVM)的关系,在基层单位未能检测HBV DNA而通常只测五项HBVM指标(俗称“二对半”)时,加测抗-HBc-IgM并注意综合分析多项指标的相关性,对判断HBV复制、血清的传染性及减少乙肝漏疹,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常规乙型肝炎两对半的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与HBcAg,HBV DNA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113例标本,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88.7%,HBsAg、HBeAg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100%,HBV DNA阳性标本中,HBcAg的阳性率为88.0%,HBeAg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开展HBcAg的检测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HBV的感染程度及复制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HBcAg,HBeAg基本上可以代替PCR 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体外培养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高病毒载量的HBV阳性血清感染BeWo细胞并传代,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感染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内以及上清液中HBV DNA量;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感染后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量;应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0 h HBV DNA量最高;传代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在1~3代为阳性,但量逐渐降低,4代后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eAg量均为阴性;1~3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感染BeWo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表达;BeWo细胞可用于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收集西安市13名中止妊娠妇女的胎儿,胎龄在20~32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妇女9名,阴性4名。分别提取胎儿白细胞及肝脏等脏器的DNA。由DNA杂交技术检测发现1名HBsAg阳性妇女的胎儿白细胞与肝脏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阳性,其他脏器均阴性。结果证明HBV可以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重叠感染者病毒相互干扰现象,对44例患者血清检测诊断为HBV和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肝组织中HBVDNA和HCVRNA。28例患者肝组织HBVDNA和HCVRNA同时阳性,两者阳性信号分布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组中肝组织中的HBVDNA和HCVR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8例血清HBsAg阴性者,肝组织HBVDNA阳性5例,HCVRNA阳性3例。结果提示,HBV和HCV重叠感染肝组织损伤加重,可能诱导一种病毒呈现潜伏状态,但不是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变量相关性,为安全哺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HBV-M,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与乳汁HBV-DNA,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变量相关性。结果以乳汁HBV-DNA小于500拷贝/ml为阴性,其中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为11.7%(15/128),B组(HBsAg、HBcAb阳性或HBsAg、HBeAg阳性)乳汁阴性率72.3%(11/15),C组(HBsAg、HBAbe、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94.9%(185/195),三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HBV携带产妇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HBV-DNA,各组分组情况同上,A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5.4%(83/87),乳汁HBV-DNA阳性率80.7%(71/87),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6/13),乳汁HBV-DNA阳性率30.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与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1.8%(37/148)和4.1%(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两变量统计学分析正相关且相关程度高。结论不同感染模式的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病毒载量不同,HBV携带产妇哺乳前应该检测血清和母乳中的HBV-DNA,以指导母乳安全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精细胞内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及拉米夫定对精细胞内HBc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乙肝患者62例为乙肝组,22名HBV指标全部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精细胞内的HBcAg;乙肝组同时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精细胞HBcAg定性检测阳性率,乙肝组为96.77%(SHBc1≤2.5者7例。2.6~4.9者18例,≥5者37例)。22名健康对照均阴性。乙肝组中,精细胞HBcAg的表达及其高度表达者所占比例,血清HBVDNA高者高于血清HBVDNA低者(P〈0.01)。精细胞HBcAg定量值,乙肝病人拉米夫定治疗的23例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未治疗组10例高于治疗组治疗后(P〈0.01)。[结论]乙肝患者精细胞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相关.拉米夫定治疗可减少精细胞内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复制指标HBV DNA、HBeAg、HBcAg、Pres1Ag、HBcAb和感染指标PHSA-Re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肝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8例乙型肝炎血清分别采用荧光探针技术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浓度、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cAg和PHSA-Re以及酶免法测定Pres1Ag和HBV M,并进行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 5项复制指标分别在HBV M不同模式组检出率不等同;HBcAb( )组的HBV DNA和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cAb(-)的HBV M模式组(P<0.01);若以HBV DNA检测阳性为HBV复制金标准,HBcAg检测符合率(83.2%)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1),而HBcAb检测特异性和HBeAg检测灵敏度过低;在158例HBV DNA 阳性和110例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中,PHSA-Re的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8.2%,HBV DNA的含量与PHSA-Re浓度呈正相关递增. 结论 HBcAg 与HBV DNA相关性最好,HBcAb仅仅可作为HBV复制的初筛指标,5项指标评价HBV复制的临床意义为:HBV DNA>HBcAg>Pres1Ag>HBcAb;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和感染仍有并存,乙型肝炎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防治中更能客观反映HBV复制与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