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纯输注雷米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R组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继而以6μg/(kg.h)的速度输注。P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继而以4 mg/(kg.h)输注丙泊酚。观察术前基础值(T1),注药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以及停药后5 min(T5)的循环、呼吸情况,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T1时相比,R组各时点MAP无明显变化,T2~T4时HR明显减慢(P<0.05),分钟通气量(MV)减少(P<0.01),PETCO2升高(P<0.01),但均保持自主呼吸;而PF组T2~T4时MAP明显下降,其中有25例患者出现呼吸停止。分钟通气量(MV)减少(P<0.01),PETCO2升高(P<0.01),但均保持自主呼吸;T5时R组MAP、HR和MV与T1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F组MAP和MV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R组术中体动患者明显少于PF组(P<0.05),患者均保持清醒而安静,而PF组患者均意识消失。结论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单纯输注雷米芬太尼可使患者保持自主呼吸,意识清醒而安静,并对循环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雷米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60例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六组。泵注丙泊酚33 mg/min至意识消失后,Ⅰ、Ⅱ、Ⅲ组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0.15、0.20、0.25μg.kg-1.min-1,持续6 min;Ⅳ、Ⅴ、Ⅵ组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0.15、0.20、0.25μg.kg-1.min-1,持续8 min。丙泊酚维持量0.12 mg.kg-1.min-1。雷米芬太尼输注结束时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2 min(T3)、3 min(T4)、4 min(T5)、5 min(T6)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六组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T2和T4时Ⅲ、Ⅴ、Ⅵ组HR均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T1时比较,T2~T3时Ⅰ、Ⅱ组SBP和DBP、T2~T4时Ⅳ组SBP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Ⅰ、Ⅳ、Ⅴ组T2~T6时、Ⅱ组T2~T3时、Ⅲ组T3~T6时和Ⅵ组T3~T5时的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结论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微量泵输注时,雷米芬太尼以0.20或0.25μg.kg-1.min-1的速度,泵注6 min以上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30min(T3)、气腹毕(T4)和术毕(T5)的MAP、HR。检测T1、T3及术后2h(T6)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皮质醇。结果对照组在T2、T3时MAP较T1时下降、HR减慢(P<0.05),T3、T6时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均高于T1时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抑制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用于颅内肿瘤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方法 择期50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硝普钠组(N组).手术开始时,R组给予雷米芬太尼0.10~0.20 μg·kg-1·min-1泵注,N组给予硝普钠3~8 μg·kg-1·min-1泵注.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开始降压前(T2)、开始降压后(T3)、停止降压5 min(T4)及停止降压30min(T5)时的MAP、HR、SpO2、PETCO2、CVP及围术期总输液量、输血量、出血量和尿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R组HR明显减慢,T1时N组HR明显减慢,T2~T4时N组HR明显增快(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明显降低(P<0.05),N组患者T5时MAP反跳性升高,且明显高于R组(P<0.05).与T1时比较,N组患者T2~T5时HR明显增快,且T2~T4时明显快于R组(P<0.05).R组的输液量、输血量、出血量均较N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颅内肿瘤术中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全麻用于小儿烧伤和整形手术,观察麻醉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1例ASAⅠ~Ⅱ级择期烧伤或整形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与芬太尼组(F组);丙泊酚与氯胺酮组(K组)。观察并记录患儿给药前、给药后5min、切痂、植皮以及停药后5min时的MAP、HR、RR、SpO2、PETCO2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MAP和HR在给药后有所下降但术中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和HR术中波动明显(P<0.05,P<0.01),K组术中MAP较高、HR较快(P<0.05,P<0.01)。R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K组(P<0.01),而F组又明显短于K组(P<0.05,P<0.01)。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F组和K组。结论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较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和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对术中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苏醒时间更快,但应注意诱导时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对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雷米芬太尼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1.5mg/kg静脉麻醉;雷米芬太尼组给予等量丙泊酚加1μg/kg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后皆静注琥珀酰胆碱,待肌肉松驰后行MECT治疗。全程监测患者ECG、HR、MAP、SpO2,并观察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结果MECT治疗后即刻、1、3min两组HR、MAP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雷米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雷米芬太尼组略长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10min以内;癫痫发作时间、苏醒时间、SpO2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适合应用于MECT治疗麻醉并可明显抑制MECT引起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雷米芬太尼对肺叶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雷米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中安全、有效的血浆靶浓度。方法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级,年龄40~60岁,体重52~74kg。随机均分为R6组和R8组。麻醉诱导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8ng/m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3μg/ml,术中两组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HemosonicTM100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基础值(T0)、切皮即刻(T1)、断肋即刻(T2)、开胸探查即刻(T3)、关胸即刻(T4)、缝皮完毕即刻(T5)时MAP、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左室射血时间(LVET)、体循环血管阻力(TSV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与T0比较,R6组在T1、T2、T4、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组间比较,R6组T3时MAP、HR、TSVR高于R8组(P<0.05);两组T1~T5时BIS均低于T0时(P<0.01),T2、T3时R8组BIS低于R6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复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可采用初始6ng/ml,在较强手术刺激时调至8ng/ml,以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CPB)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5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患儿随机均分为四个不同剂量的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10μg/kg、雷米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于切皮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0.5μg·kg-1·min-1(R0.5组)、1.0μg·kg-1·min-1(R1.0组)、1.5μg·kg-1·min-1(R1.5组)、2.0μg·kg-1·min-1(R2.0组)和静注芬太尼10μg/kg(F组).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2 min(T1)、切皮后2min(T2)、劈胸骨后2 min(HR)的HR、MAP及各组开胸后到CPB前间羟胺的使用例数情况.结果 五组血流动力学在T0~T3时基本稳定.与F组比较,T3时R0.5、R1.0组FIR明显增快(P<0.05),R2.0组MAP降低(P<0.05).开胸后R2.0组间羟胺使用率(60%)明显高于F组(20%)(P<0.05).结论 输注雷米芬太尼0.5~1.5μg·kg-1·min-1能维持心内直视手术CPB前小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拟行LC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组使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分别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基础值(T1)、行气管插管(T2)、建立人工气腹(T3)及切皮后1 min(T4)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患者术中知晓率及24 h内恶心呕吐状况。结果:治疗组各时点的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知晓情况,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LC手术麻醉具有停药后苏醒更快、延迟性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等优点,适于非住院患者手术麻醉,利于门诊手术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无痛肠镜检查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mg/kg、雷米芬太尼0.5μg/kg,静注时间各60s,丙泊酚维持量6mg·kg-1·h-1。A组雷米芬太尼维持量0.03μg·kg-1·h-1,B组0.06μg·kg-1·h-1,C组0.09μg·kg-1·h-1,持续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10mg,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丙泊酚给药后、雷米芬太尼给药后、镜检开始后1、5min、退镜完毕后1、5min的MAP、SpO2、HR、BIS、RR、VT、PETCO2和麻醉起效时间、入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离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镜检中A组MAP、BIS低于B、C组(P<0.05),C组HR慢于A组(P<0.05)。各组给药后、镜检中的MAP、HR、BIS、RR、VT低于检查前(P<0.05,P<0.01),PETCO2高于检查前(P<0.05,P<0.01)。A组丙泊酚用量较B、C组大,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B、C组长(P<0.05,P<0.01),BIS下降明显(P<0.05,P<0.01)。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为100%。结论雷米芬太尼0.06μg·kg-1·h-1配伍丙泊酚用于门诊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较为合适,但应注意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是否引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的疼痛高敏以及阈下剂量氯胺酮是否对此有抑制作用.方法 l08例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四组:单纯丙泊酚(P)组,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K)组,氯胺酮、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KR)组.记录术中孕妇体动次数和术后宫缩痛的VAS.结果 每扩宫时R组HR、MAP较P组明显降低(P<0.05).R组术后5min VAS和最高VAS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术中四级体动P组和K组分别为4例和3例.结论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时,伍用雷米芬太尼可能引发疼痛高敏,加用阈下剂量的氯胺酮可减弱该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分别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及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靶浓度为4ng/ml)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分别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浓度为4μg/ml)行静脉全麻,观察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HR、MAP、SpO2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R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F组和S组(P<0·01),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高于F组和S组(P<0·01),R组的丙泊酚总用量、吸宫时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均低于F组和S组(P<0·05,P<0·01),R组的呼吸抑制显著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其镇痛效果优于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的麻醉方法,但要注意雷米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时镇静镇痛给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时不同镇静镇痛给药模式之间的差别,探讨最佳镇静镇痛给药模式。方法45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依不同给药模式随机均分成Ⅰ、Ⅱ、Ⅲ组。患者入室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依分组Ⅰ组给予雷米芬太尼0.4μg/kg;Ⅱ组患者自控给予雷米芬太尼,负荷量0.25μg/kg,背景速度0.025μg·kg-1·min-1,单次冲击量0.25μg/kg,锁定时间2min;Ⅲ组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记录插管过程中MAP、HR、SpO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警觉/镇静评分(OAA/S)、雷米芬太尼用量、麻醉科医师对镇静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插管过程知晓情况。结果Ⅰ组T2、T3时MAP、HR明显高于T0(P<0.05),AEPi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或P<0.01)。Ⅲ组有2例患者过度镇静,雷米芬太尼用量Ⅱ组明显少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Ⅲ组麻醉医师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Ⅰ组(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插管过程记忆。结论患者自控或麻醉医师靶控给予雷米芬太尼更加合适UPPP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时镇静镇痛。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行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丙泊酚人工静注组(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B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组(C组).观察各组麻醉前、麻醉后2 min、置胃镜后2 min、苏醒时的SBP、DBP、HR、RR、SpO2,以及各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后2 min及置胃镜后2 min B、C组SBP下降,C组DBP下降(P<0.05);三组患者RR下降(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均高于96%.C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三组患者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无痛胃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择期胃癌手术患者40例,年龄35~60岁,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全麻组(R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观察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1)、腹腔探查时(T2)、手术1h(T3)、2h(T4)和拔管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HRV各参数: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LF/HF)、总功率(TP)。结果与T0时相比,E组T3和T4时TP下降(P<0.05),低频百分率(LFR)、高频百分率(HFR)、LF/HF变化不明显;R组TP、LFR均明显下降(P<0.01),LFR、LF/HF低于E组(P<0.05或P<0.01)。E组T2时HFR明显下降(P<0.01),TP、LF/HF升高不明显;R组TP、HFR明显升高(P<0.01),而LFR、LF/HF明显下降(P<0.01)。E组HR在T2时与术中比有明显升高(P<0.01),R组HR在T2~T4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雷米芬太尼显著兴奋迷走神经,易致交感-迷走神经失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对心肺转流(CPB)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组(F组),分别测定麻醉前(T0)、CPB前5 min(T1)、CPB 15min(T2)、开放升主动脉后15min(T3)和停CPB后15min(T4)的血胰岛素(Ins)、C-肽、皮质醇(Cor)和血糖(B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IgHOMA值.结果 两组T2~T4的Ins、C-肽、BG均较T0和T1明显上升(P<0.05或P<0.01);R组T3、T4 Ins、C-肽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但此两时点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r在T1~T4较T0时明显上升(P<0.01),且R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两组ISI在T2~T4较T0和T1时均下降(P<0.01),且R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IgHOMA值在T1~T4较T0时明显上升(P<0.01),在T3、T4时,R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 CPB中血Cor和BG浓度增加明显.CPB期间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更能抑制Cor上升,改善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观察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0·8%~1·0%异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的全身麻醉。术毕时送至麻醉复苏室(PACU),A组患者TCI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μg/L,B组TCI输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HR、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吸痰、拔管时MAP、HR无明显变化,B组则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TCI雷米芬太尼可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平稳苏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 将9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1μ9/kg(R1组)、2μg/kg(R2组)、3μ9/kg(R4组)和4μg/kg(R4组).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2min(T4)、3min(T5)、5min(T6)和10min(T7)的SBP、DBP、HR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各组T1时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R1组T2、T3时SBP显著升高(P<0.05).与T0比较,各组患者T1时的HR均明显减慢(P<0.01),R1组患者T2、T3时HR显著增快(P<0.05或P<0.01).R2、R3组气管插管期间血压波动幅度均较R1、R4组小(P<0.05).结论 采用2~3μg/kg的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FI组)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HR、MAP和血糖(Glu)数值,同时观察相应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激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浆Cor、ACTH、Glu在心肺转流(CPB)后15min、停CPB后10min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P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早于FI组(P<0.01),但ICU留观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RP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FI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停药后清醒快,符合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要求,但应加强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于电视胸腔镜下行自发性肺大泡缝扎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BP、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30min和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R组插管期心血管副作用显著低于F组(P<0.05)。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R组拔管后即刻、30min的VAS高于F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电视胸腔镜下自发性肺大泡缝扎术。雷米芬太尼半衰期短,需提前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