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江义  崔旭  秦岭  康媛媛  白焕焕 《安徽医药》2021,25(9):1839-1842
目的 探讨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安航天医院收治的疑似宫颈病变病人628例,分别采取高危型HPV分型PCR技术(HR-HPV DNA PCR),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及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以病理...  相似文献   

2.
<正>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上每年确诊宫颈癌新发病例470000例。在我国,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二大癌症,每年宫颈癌的发病人数在10万以上。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已经证实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值得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HPV基因型及好发年龄。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45例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标本进行宫颈细胞21种HPV-DNA基因分型检测。比较细胞学正常组(n=120)、细胞学异常组(n=425)及细胞学异常各类型[宫颈慢性炎症1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02例、CINⅡ级74例、CINⅢ级36例、宫颈癌16例和尖锐湿疣23例]组HPV阳性率。将细胞学异常组分为4个年龄组:20~岁组85例、31~岁组140例、41~岁组90例、51~岁组110例,比较各年龄组HPV阳性率。结果细胞学正常组HPV阳性率为22.5%(27/120),细胞学异常组为87.3%(371/425)。细胞学异常组及细胞学异常类型6组HPV阳性率分别与细胞学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学正常组中6种最为常见的HPV基因型按阳性率递减依次为HPV16、68、18、52、58、11;细胞学异常组中6种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依次为HPV 16、52、58、18、33、31。31~岁组、41~岁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51~岁组(P<0.01),31~岁组HPV阳性率最高,41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结论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一次试验能联合检测出多种HPV亚型感染及型别分布,从而提高由HPV感染引起的妇科肿瘤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拟对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以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子宫颈HPV感染49例妇女为对照,同时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9例经HC2检测,44例为阳性,PG值1~1 862不等;RDB检测31例阳性,两者相符31例;其中两者阳性26例,两者阴性5例;两者不符为18例,均为斑点杂交阴性而HC2阳性(PG值1~1 518不等),无HC2阴性而斑点杂交阳性.RDB技术的灵敏度59.1%(26/44),特异度100%(5/5,真阴性),两者一致率63.3%(31/49),RDB阳性预测值100%[26/(26+0)],阴性预测值21.7%(5/23),Kappa=-0.23.结论 完善RDB技术方法,能够使简便、快速和价廉的RDB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HPV感染检查,以取代昂贵的HC2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正言  刘淑英 《天津医药》1996,24(10):604-606
应用PCR技术,取227例患者五生殖道赘生物分泌物或活组织进行HPV DNA检测,211例可颖HPV感染者,HPV阳性者121例174例次,其中48例次为18型,31例次为16型,95 次为11/6b型。.另16例中宫颈癌7例,HPV18型者6例次,11/6b型3例次,外阴癌2例均为18型;贸巢癌2例均为18型;宫颈不典型增生1例为11/6b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綦江地区子宫颈病变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重庆綦江地区女性体检人员和门诊患者共1376例,其中体检人员977例,门诊患者399例。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筛查HR-HPV,分析HR-HPV感染与年龄及孕次的关系,并与临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R-HPV感染阳性在不同年龄段中呈现“U形”分布,其中以16~20岁HR-HPV感染率最高,为46.9%(15/32),高龄组(〉55岁)次之,为39.1%(18/46)。HR-HPV感染与孕次无相关性(r=0.12,P〉0.05)。1040例接受一般阴道镜检查者中,以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最高,为90.0%(9/10);1148例接受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HR-HPV阳性率最高,为100.0%(8/8);42例病理检查(病检)样本中,以宫颈鳞状上皮高度病变(CIN3)和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最高,均为100.0%(5/5、4/4),而在病检确认的4例健康体检者中,无一例显示HR-HPV阳性。结论基于HC2的HR-HPV定期筛查对识别和监测HR-HPV感染高危人群,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流行病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飞翔  江俊青  罗克锴  赵铮 《安徽医药》2019,23(7):1346-1349
目的 探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人分流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对病人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诊断为ASCUS,并同时进行HPV DNA、血清SCC检测和阴道镜检下定位活检的175例病人,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HPV和SCC均阴性。结果 175例ASCUS病人,病理活检炎症或正常133例,宫颈上皮细胞瘤变(CIN)Ⅰ 28例,CINⅡ/Ⅲ 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HPV DNA阳性对于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为16.00%(12/75),显著高于HPV DNA阴性病例检出率2.00%(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上皮细胞瘤变(CIN)级别的增加,HPV阳性率越高。而血清SCC含量大于>1.5 ng/mL组与血清SCC≤1.5 ng/mL组对于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37.50%(6/16)、5.03%(8/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检测对于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60.87%、98.00%、16.00%;血清SCC检测对于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2.86%、93.79%、94.97%、37.50%;二者联合检测应用预测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57.76%、98.94%、16.05%。结论 单独HPV DNA或血清SCC检测对于ASCUS病人分流具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减少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漏诊和不必要的活检,能在早期有效分流管理ASCUS人群。  相似文献   

8.
细胞学结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LP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门诊2010年1月至9月就诊的444例妇女实施宫颈LPT及HPV-DNA检测。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者和(或)HPV-DNA阳性者进行宫颈组织活检,活检结果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为阳性。结果 444名LPT检查者,ASCUS以上者50例,HPV-DNA阳性194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3%、43.7%,LPT及HPV-DNA均为阳性者31例,检出率为72.8%,其中CINⅠ~Ⅲ23例,宫颈癌5例,诊断符合率为93%。病理结果示:CINⅠ18例,CINⅡ32例,CINⅢ34例,宫颈癌12例,HPV感染率分别为44%(8/18)、28%(9/32)、56%(19/34)、75%(9/12)。结论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LPT结合HPV-DNA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就诊病人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高危、中危及低危基因型分布状况,并探究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4月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就诊的妇科门诊病人 1 814例,分别采用反向点杂交法技术检测及 HPV分型检测,分析高危、中危及低危共 28种基因型分布状况。另外选择同期进行 HR?HPV检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和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病人 210例,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参考标准,研究 HR?HPV、TCT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效能。结果 1 814例门诊病人共 176例 HPV检测阳性,阳性率为 9.70%,其中高危型或高危型混合中、低危型阳性率为 6.94%(126/1814);中、低危型及混合感染阳性率 2.76%(50/1814)。基因型排名前十位分别是 HPV?16、58、52、53、66、56、18、31、33、42,其中 HPV?53、66和 42是中低危型。 HR?HPV联合 TCT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 97.01%(65/67),阴性预测值为 96.78%(60/62),漏诊率为 2.99%。HR?HPV联合 TCT检测分别与 HR?HPV、TCT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20,5.372,P<0.05)。结论合肥地区 HPV基因亚型分布不同其他地区,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HR?HPV联合 TCT检测优于单项检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的具有重要筛选意义,可值得在妇科门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0-23
目的探讨清远地区4696例妇科门诊和体检中心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方法对就诊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在4696名妇女中,检测出阳性的患者有831例,阳性率为17.70%,其中有342人感染两种及两种以上亚型,主要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HPV 52和HPV 16是最常见的感染亚型,在感染者中分别占25.5%和13.5%。妇科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组的HPV感染率为20.25%,较体检组感染率12.63%高。各年龄阶段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远地区女性HPV的感染率为17.7%,且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其中最为常见的感染亚型为HPV 52。  相似文献   

11.
王蕾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2-320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儿EB病毒DNA(EBV—DN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12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EBV—DNA。结果EBV—DNA阳性68例(53.5%),其中-1岁12例,-3岁23例,-5岁18例,-7岁10例,-9岁3例(,~13岁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X10。/L21例,自细胞计数〈10.0X10。/L8例,单核细胞计数〉10%9例,异淋巴细胞〉10%10例,血小板减少症4例,肝功能异常5例,心肌酶异常8例。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EB-DNA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对28例子宫内膜癌、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PV16/18DNA检测,以16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结果(1)2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25例检测出HPV16/18DNA,检出率均为89.3%;(2)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检测出2例HPV16/18DNA,检出率均为9.5%;(3)对照组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检出1例HPV16/18DNA,检出率6.3%。结论子宫内膜癌中HPV16/18DNA感染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肝外组织中经血传播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单一经血传播病毒(TTV)阳性患者肝外组织中TTVDNA的表达。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TTV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丙肝病毒NS3、庚肝病毒NS5等为阴性的5例尸检肝外组织标本。结果 3例(3/3)胰腺组织、2例(2/2)睾丸组织、1例(1/1)卵巢组织、2例(2/3)心肌组织、3例(3/5)肾组织检出阳性信号。杂交阳性信号主要为胞核型,仅在部分胰腺组织中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传统三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肺孢子菌DNA的意义。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每周2次皮下注射地塞米松,诱导产生肺孢子菌;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收集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别用三步法与两步法PCR技术检测肺孢子菌DNA,并与Giemsa染色法比较。结果 PCR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肺孢子菌DNA的方法敏感性(70%)明显高于常规染色法(30%)(P<0.05),且敏感度9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实验组中PCR检测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肺孢子菌DNA阴性者,Giemsa病原染色法亦为阴性。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行传统三步法与二步法PCR检测,2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相同,分别为80%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各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两步法PCR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方法,可用于BALF中检测肺孢子菌DNA,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很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对近几年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鲍曼不动杆菌及其突变株进行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9.37%,OXA-51基因扩增结果与细菌培养相符,OXA-23基因扩增与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结果相符。结论采用PCR法对OXA-51基因扩增可以检测是否存在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CR法对OXA-23基因扩增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亚胺培南耐药性。从而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细胞株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方法。方法    采用DNA荧光染色试剂对本实验室11株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与分析;同时从常见污染细胞的支原体16S rRNA选择两段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作为支原体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同一批细胞株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DNA荧光染色法检出11株细胞中,有2株细胞出现阳性,阳性率为18.2%;采用PCR方法检测11株细胞,有4株细胞出现阳性,阳性率为36.4%。通过两种方法比较可以发现:DNA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阳性的细胞株用PCR方法检测结果也是阳性。 结论    上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检出细胞株中的支原体污染,DNA荧光染色法虽较PCR法灵敏度低,但操作简便易观察;而PCR法成本较高,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DNA荧光染色法可疑阳性的标本再进行PCR检测,既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药物是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药物,包括细胞因子、重组蛋白、抗体、疫苗和寡核苷酸等,临床上已开始广泛应用,为制药工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是生物技术药物中残留DNA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将产品中残留DNA的水平降到最低.新版美国药典将推荐实时定量PCR法作为生物技术药物中宿主残留DNA检定的唯一标准方法.该法的技术优势在于序列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还可以实现定量检测,使得结果更为精确,从而为生物技术药物企业在工艺研究和成品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此综述对4类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比较两种实时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B细胞淋巴瘤(B-NHL)、15例T细胞淋巴瘤(T-NHL)、不能确诊为NHL的标本5例及1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进行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58例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有IgH基因重排为47例,有3例TCRγ基因重排.15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为11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1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IgH及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及TCRγ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PCR方法检测IgH及TCRγ基因重排对NHL及其疑难病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debrisoquine/sparteine-type polymorphism of drug oxidation and the polymorphism for acetylation are two common inherited variations in human drug metabolism. The phenotypes for hydroxylation and acetylation can be predicted be newly developed methods based on mutati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DNA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hich also allow for identification of heterozygous carriers of one mutant allele.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esults of genotyping of 81 healthy European volunte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henotype obtained by the classical biochemical approach using debrisoquine and caffeine as probe drugs.Genotyping correctly predicted all 73 extensive metabolisers (EMs) and 6 out of 8 poor metabolisers (PMs) of debrisoquine. All 48 rapid acetylators and 33 of 35 slow acetylators were predicted.Overall, the DNA analysis result matched the in vivo phenotype in 97.5 % of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