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可用于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研究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实验组的供、受体分别来自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对照组的供、受体来自BALB/c小鼠,每组各20对。采用Cuff血管吻合技术,在小鼠颈部进行异位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术后第7天,每组10只取移植心脏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每组其余存活受体小鼠的移植心脏存活期。结果:手术成功率达92.5%(37/40)。移植后第7天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排斥反应等级为3.55±0.44,对照组为0.40±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8.22±0.67)d,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10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uff血管吻合技术,将BALB/c小鼠心脏移植至C57BL/6小鼠,可以建立稳定的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2.
背景: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由于显微血管吻合的技术问题,限制了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目的:应用Tail-cuff技术改良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Balb/c→Balb/c小鼠进行同系心脏移植,C57BL/6→Balb/c小鼠进行同种心脏移植.将24G和22G静脉内导管制作成带有尾巴的套管(Tail-cuff),在受体血管准备时,Tail-cuff通过右颈外静脉或右颈总动脉近心端后,用显微血管夹一起固定其近心端和Tail-cuff管的尾巴,翻转血管并固定后分别与供心肺动脉主干和升主动脉连接固定.结果与结论:共36例次正式实验,12例次同系移植,24例次同种移植,移植成功率为100%.应用改良技术后总操作时间和心肌缺血时间分别缩短为(49.6±7.4)min和(28.8±4.2)min,尤其是血管翻转和与供心连接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提示应用Tail-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袖套法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袖套法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为排斥机制研究提供更简便易行的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 2 2G和 2 4G袖套管 (Cuff) ,分别将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与受鼠的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进行连接。结果 :供心冷缺血时间小于 30分钟。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操作简单 ,可用于排斥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目前有颈部移植和腹腔移植.由于颈部空间狭窄,颈总动脉相对细小,移植心脏易于周围组织粘连,限制移植心脏搏动,不利于移植物长期观察.腹主动脉相对较粗,易于吻合,且长期血管通常率高,能够对移植心脏长期观察进行慢性移植物血管病变研究.目的:对小鼠腹部心脏移植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为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方法对小鼠进行腹部心脏移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3组,同系移植组为同种同基因C57→C57,同种移植组为同种异基因Babl/c→C57,抗CD45RB mAb组为抗CD45RB mAb200 μg腹腔注射Babl/c→C57.以供心搏动有力,且小鼠存活72h以上视为移植成功.设移植后40d为观察终点.结果与结论:共实施手术36例次,受体存活30只,成功率为83.3%.其中受体准备时间为(15±2)min,供心摘取时间为(8±1)min,血管吻合时间为(33±2)min.抗CD45RB mAb腹腔注射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同种移植组明显延长(P=0.001).提示所建立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移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抗CD45RB mAb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并改进O no氏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O no氏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基础,在受体血管的切口、吻合方法及术后补液几方面加以改进。结果:通过改进,简化了手术过程,提高了手术有效率。正式实验51次,成功率为84.3%,整个手术过程为(87.5±3.0)m in。结论:改进的方法稳定可靠,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以供心脏移植进行药物研究、抗排斥反应等相关研究应用。方法:6对杂种犬,其中6只供体,6只受体。将供心取出后,保留肺动脉全长至左右肺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将左或右肺动脉(选长度合适者)与髂外静脉和主动脉或其分支无名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排出心腔及各血管内气体,开放阻断钳,恢复心脏供血。结果:6只犬心中5只自动复跳,1只10瓦秒电击1次后复苏,均为窦性心律,其中 2只因吻合口出血在术后4h内停跳,2只在术后第2、3天停跳,1只活到第5天,1只活到第7天。病理检查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纤维断裂、空泡变化等。存活时间越久,排斥反应越重。结论:该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可用于免疫反应的观察,抗排斥治疗的效果以及各种药物的研究。[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大鼠腹腔内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成功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手术操作改良方法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Ono创建的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并作部分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供心缺血时间。结果 预实验30次,成功率36.7%。正式实验100次,成功率达到87.0%,正式实验手术总时间为60±5min,供心热缺血时间为5±1min,供心冷缺血时间27±5min,心脏复跳时间为1.5±1.0min。结论 成功完成实验的关键因素是:严格的动物选择;清洁手术器械;适度的麻醉;缩短供心热缺血时间;准确的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小动物心脏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常用模型和重要手段,移植部位多为颈部和腹部。其中颈部异位移植最大的优点在于移植心位于颈部皮下,有利于对供心搏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进而早期预判排斥反应的发生。 目的:对小鼠-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建立更加稳定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改良袖套法建立异位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将小鼠供心移植到受体大鼠的右侧颈部,主要改进了摘取供心的方法,并使用小动物麻醉机进行异氟烷吸入性麻醉。模型建立分为练习、稳定和定型3个阶段。取部分实验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模型建立练习阶段、稳定阶段和定型阶段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3.33%,85.71%和96.15%,稳定及定型阶段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练习阶段(P〈0.05);稳定和定型阶段手术总操作时间明显短于练习阶段(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异种心脏移植后出现供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心肌实质损伤、间质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较正常心脏和同系移植均有明显改变,并且有随移植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的趋势,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提示小鼠一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短时间内即可熟练掌握,成功率高,是研究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鼠腹腔,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形成情况,做腹水细胞学计数、涂片,检测荷瘤鼠血中肿瘤标记物CA125的浓度,肿瘤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卵巢癌SCID鼠移植瘤模型,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四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移植瘤的成瘤潜伏期及荷瘤鼠的生存期逐渐缩短,荷瘤鼠血中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升高,病理组织学证实:移植瘤保持了原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SCID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持了原卵巢癌生物学特征,是研究人卵巢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方法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CSA)10mg·kg-1·d-1皮下注射。术后第6天将动物随机分为继续CSA治疗(A组)和生理盐水10mg·kg-1·d-1皮下注射(B组)。在术后第13天将动物进一步随机给予0.2ml,1×109cfu/ml铜绿假单胞菌气管内接种(C组)或0.2ml生理盐水气管内接种(D组)。观察各组生存率,并于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切取移植心脏和肺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全部存活;A组动物未见明显排斥反应;B组动物移植心脏发生ISHLT3R级(重度)排斥反应;C组动物发生中-重度肺部炎症反应;D组动物肺部病理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过急性排斥和细菌气管内接种这两种干预因素处理,成功建立了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索稳定的手术方法。方法实验分A组(对照组)、B组(实验组)和C组(空白组),各30只,A组、B组行心脏移植,C组未行手术。A组采用传统灌注方法;B组采用改进的心脏移植模型灌注方法,采用肝素生理盐水从肝上下腔静脉灌注心脏,同时剪断腹主动脉放血,至心脏完全停跳停止灌注。心脏移植成功后检测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B组采用改进方法后,整个灌注过程的平均时间在2 min内,较传统的灌注法缩短10min以上,热缺血时间平均缩短25 s,且SOD活性和MDA含量与A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灌注方法简单实用,既缩短了灌注时间、热缺血时间和手术时间,又减轻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The ventricular evoked response is a well-standardized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 that can be used for noninvasive, long-term cardiac transplant monitoring. Rejection-sensitive and infection-specific parameters extracted from intramyocardial electrograms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results. The influences of pacing rate, transition from intrinsic to paced rhythm and positional changes on the diagnostic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Increasing the pacing rate shortened the ventricular evoked response and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infection specific parameter. The rejection-sensitive parameter remained stable at pacing rates between 100 and 120 beats/min. Measurements made immediately after the patient assumed a supine position and after switching to paced rhythm showed a decrease in the rejection-sensitive parameter. A change in position from supine to upright did not influence the rejection-sensitive parameter, but higher values were measured after returning to the supine position. In conclusion, noninvasive recordings of the ventricular evoked response for monitoring of cardiac allograft should be done at the same time of day, at the same pacing rate, and with the patient resting for at least 5 minutes before measurements are mad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标本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确定凋亡机制在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模型,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细胞凋亡与移植后冠状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可见凋亡细胞,但无显著差异。血管壁中未见到凋亡细胞,结论:凋亡发生与组织内细胞成分多少有关,心肌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高于血管壁组织。  相似文献   

14.
15.
心脏移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告5例原位心脏移植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发症,5例均见有心包积液,考虑这可能是因为广泛性地剥离主动脉和肺动脉区域使得淋巴液积聚所致,此外,心脏的手术切口及感染也可以造成积液。二尖瓣或三尖瓣功能不足有4例,这是因为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建立了一个形态异常的心房,以及受体心房与供体心房收缩不同步的关系。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如下:①右心室迅速增大;②心包积液量突然增加;③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迅速增厚。这些改变仅能提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确定诊断必须依靠心内膜心肌活检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例原位心脏移植病人的护理,认为此类病人术后肾功能的维护至关重要。护理中不仅要密切观察尿量,保持肾脏的有效灌注,保证尿量>1ml/kg·h,同时根据尿量及时调整环孢菌素A的血药浓度,做好氧气供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形态改变,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心脏移植组(A组)、肝脏移植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A、B两组按术后激素用量大小分为第一及第二阶段,测量不同阶段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等指标观察右心形态及功能变化,同时观察三尖瓣返流情况并推测肺动脉压,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持续观察1年。结果:A组患者第一阶段右心明显扩大,与正常组对照差别有显著性,右心扩大程度与手术后激素用量及补液量有关,B组患者术后第一阶段右心轻微增大,与正常组对照差别无显著性,第二阶段右心未见扩大。A组患者手术后三尖瓣返流持续存在,与肺动脉压无关。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右心明显扩大,与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导致的钠水潴留有关,钠水潴留可能与心脏的去神经作用导致异常的心肾反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动态检测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作用。方法应用HP5500型超声诊断仪对3例心脏移植患进行术后床旁动态监测,二维超声观察各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心包积液,脉冲多普勒观察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频谱。结果术后明显特征改变是供、受体心房缝合缘的清楚显示,及上下径增大,右室内径增大,2例术后出现心包积液,例3积液出现一过性增多,3例均出现房室瓣返流。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动态监测能随时提供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心脏移植术后的监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