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2例乳腺癌肿瘤切片CD8+ TIL的表达;根据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8+ TIL阳性组与CD8+ TIL阴性组,分析CD8+ TIL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标本中CD8+ TIL阳性率为32.14%(36/112)。统计分析显示,CD8+ TIL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类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7,P=0.043;χ2=3.963,P=0.047;χ2=4.299,P=0.038);CD8+ TIL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88.89% vs. 71.05%;χ2=4.360,P=0.037);Log-rank检验表明CD8+ TIL阳性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P=0.043)。 结论:乳腺癌组织CD8+ TIL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癌组织中CD8+ TIL低密度浸润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的作用更能决定患者的预后。结直肠癌问质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不同亚型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采用CD44v6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发现CD44v6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有关;CD44v6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P<0.01)。结果表明:CD44v6在大肠癌转移和复发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iR-195与DLL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95在5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DLL4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分析二者表达模式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及其表型CD4 +TILs、CD8 +TILs和FOXP3 +TILs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短期预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及长期预后[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预后价值,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与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是否受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小于 40岁、经手术治疗、有病理资料、详细的家系调查、并有随访结果的患者分成有家族遗传背景和无家族遗传背景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4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 ,有家族遗传背景组 (A组 ) 12例 ,无家族遗传背景组 (B组 ) 3 2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3 0 % ( 10 /12 )和 5 9.3 8% ( 19/3 2 )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 χ2 =5 .64 ,P <0 .0 5 )。A组分化较好和分化较差的癌分别为 8例和 4例 ;B组分别为 19例和 13例。按病理类型计算两组标准化 5年生存率 ,分别为 84.0 9% ( 3 7/4 4)和 5 9.0 9% ( 2 6/4 4) ( χ2 =6.68,P <0 .0 5 )。Dukes分期 :A组B期 9例 ,C期 3例 ;B组B期 14例 ,C期 18例。按Dukes分期计算两组标准化 5年生存率 ,分别为 88.64 % ( 3 9/4 4)和 63 .64 % ( 2 8/4 4) ( χ2 =6.5 8,P <0 .0 5 )。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可能受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有必要综合国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中的青年人病例 ,与散发性大肠癌家系中的青年人大肠癌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比较 ,以对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HIV-1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白细胞介素-7受体α链,IL-7Rα)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4例HIV-1慢性感染者和12名健康人群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D127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并对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载量以及CD8+T淋巴细胞自发凋亡作相关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评价组间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1慢性感染组中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96,P<0.01).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1),与血浆HIV RNA载量和CD8+T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呈显著负相关(r=-0.442和-0.688,P<0.05和<0.01).结论 HIV-1慢性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CD127表达进行性下降可能是导致细胞接受存活信号能力降低和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提示IL-7可能是治疗HIV感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MP-9和CD44v6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CD44v6在80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之间关系及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P-9与CD44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62/80)和82.5%(66/80),MMP-9及CD44v6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MP-9与CD44v6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25,P<0.05)。结论:MMP-9与CD44v6两者可能在大肠癌中起相互协同作用,可望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UMA、BIM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化疗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相关性.结果 PUM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低于其在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6.7%)(x2=3.93、3.93,P<0.05).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低于其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和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表达率(90.0%和96.7%)(x2 =8.42、13.29,P<0.01).PUMA蛋白与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00).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x2 =11.87)、浸润深度(x2=11.59)、淋巴结转移(x2=12.82)、TNM分期(x2=33.47)以及P-gp表达(x2=18.3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BIM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x2=16.19)、淋巴结转移(x2=14.95)、TNM分期(x2=52.66)以及P-gp表达(x2 =10.6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PUMA、BIM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x2=6.10、27.60,P<0.05).淋巴结转移(RR=0.238)、TNM分期(RR=7.895)、PUMA(RR=1.691)和BIM蛋白的表达(RR =0.440)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 PUMA、BI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PUMA和BIM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炎性浸润与癌性浸润患者的预后差异及目前临床病理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287例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结肠癌152例,直肠癌135例)、120例原发ⅡB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各60例)及140例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80例,直肠癌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2例ⅡC期结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59.4%,135例ⅡC期直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ⅡB期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ⅡC期炎性浸润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ⅡC期结肠癌和直肠癌癌性浸润患者(均P<0.05).原发ⅡC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癌性浸润及术后并发症有关;原发ⅡC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癌性浸润有关(均P<0.05).结论 原发ⅡC期伴癌性浸润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劣于ⅡC期炎性浸润者,其临床病理分期有待重新界定:局部有无癌性浸润可作为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CD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测定60例大肠癌组织中CD3与HLA-DR表达,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3和HLA-DR在60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23/60(38.33%)及25/60(41.67%),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与大肠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肿瘤Dukes分期及患者预后相关.CD3和HLA-DR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同时随大肠癌Dukes分期显示,Dukes分期越高其CD3和HLA-DR表达率越低;而≥5年生存率患者组CD3和HLA-DR表达率明显高于<3年死亡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流式细胞术测定CD3、HLA-DR均呈低表达;CD3、HLA-DR在≥5年生存患者组表达率显著高于<3年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组织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3和HLA-DR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核转录因子HMBOX1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且与胶质瘤、卵巢癌、胃癌及肝细胞癌预后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尚未见HMBOX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的报道,故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90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MBOX1高表达组与HMBOX1低表达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与预后差异,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HMBOX1高表达组54例(60.0%),HMBOX1低表达组36例(40.0%)。HMBOX1高表达与TNM分期、N分类、M分类及分化程度明显有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和T分类无明显关系(均P>0.05)。HMBOX1高表达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N2、M1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M1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M1、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HMBOX1的表达与恶性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HMBOX1的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因素,HMBOX1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XCR4和CD133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对50例原发性胃癌原发灶和癌旁胃黏膜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法定位检测CXCR4和CD133蛋白;选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CXCR4和CD133 mRNA与蛋白表达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XCR4和CD133分子均定位于肿瘤细胞膜表面,极少数CXCR4位于细胞核内。胃癌组织中CXCR4和CD133表达阳性率及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均P<0.05);CXCR4和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1,P=0.038);N1组CXCR4蛋白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N0组(P=0.023),而低于N2+N3组(P=0.008),N1组和N2+N3组CD133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N0组(P=0.04,P=0.01),但N1组与N2+N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淋巴管浸润组中的CXCR4和CD133蛋白相对灰度值均高于淋巴管无浸润组(P<0.05);在淋巴转移患者中,CXCR4和CD133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与转移淋巴结数(r=0.480,r=0.426)及转移性淋巴结比率(r=0.502,r=0.489)呈正相关。结论:CXCR4和CD133在胃癌原发灶中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其联合表达与转移淋巴结比率和转移淋巴结数呈正相关,推测胃癌CD133阳性细胞亚群可能在CXCR4介导下更易导致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诊断的恶性肿瘤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最新指南推荐所有的CRC患者需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检测。MSI患者往往具有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MSI/dMMR状态已被用作生物标志物预测对免疫治疗的有利反应和预后。然而MSI特征基因及其与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的关系未进行阐述。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发掘CRC中新型的MSI特征基因,并且验证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将GEO数据库中GSE39582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将TCGA数据库中COAD数据集作为外部验证集。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LASSO回归、SVM-RFE算法),在GSE39582结直肠癌数据集中筛选MSI特征基因,并在TCGA结直肠癌数据中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基因对MSI的诊断效能。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样本浸润的免疫细胞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MSI特征基因和免疫细胞的关系。结果 训练集共纳入536例CRC患者,其中高频MSI(MSI-H)77例(14.37%)。在验证集中,共计389例CRC患者,其中MSI-H 67例(17.22%)。基线资料分析显示,MSI-H/dMMR CRC的TNM分期存活率优于低频MSI(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错配蛋白完整(pMMR)CRC(P<0.05)。在GSE39582数据集中,LASSO回归筛选MSI特征基因21个,SVM-RFE算法筛选基因6个,结合两种算法确定MSI特征基因为EIF5ACXCL13HNRNPLHOXC6RPL22L1Y16709。在TCGA数据库中进一步验证MSI特征基因的诊断效能,研究发现EIF5A的诊断效能最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EIF5A的AUC值分别为0.922和0.805。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EIF5A主要与CD8+T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M1型巨噬细胞,γδT细胞,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与CD4+记忆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静止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CRC的新型MSI特征基因分析结果表明,EIF5A对CRC MSI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和临床价值,同时提示EIF5A与免疫细胞及免疫微环境相关。因此,EIF5A可能成为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治疗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34年间因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接受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和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性别、肿瘤单发或多发、淋巴瘤组织细胞恶性程度、肿瘤侵犯深度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手术前误诊率高。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堆积物(TDs)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年间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对其术后胃癌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TDs与患者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行生存分析。结果:18例(18.0%)患者标本呈TDs阳性。与TDs阴性患者比较,TDs阳性患者肿瘤体积大[(5.62±2.48)cm vs.(4.83±2.17)cm];低分化癌比例高(66.7% vs. 51.2%);淋巴结转移个数多[(9.2±8.4)个vs.(5.3±7.5)个];III期胃癌比例高(88.9% vs. 36.6%);生存率降低(27.8% vs. 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TDs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4年5月实施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72例,传统开腹7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的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2,5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体现了优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经济、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心肌移植对梗死区CD4^+T、CD8^+T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取犬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扩增间质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杂种犬3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组取第4代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72h,LacZ报告基因标记后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心脏的梗死区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IMDM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达pgal的移植细胞以及梗死区域CD4^+T、CD8^+T的分布,应用Image—Proplus 5.1软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异体犬cbMSC移植心肌梗死区后可长期存活;图象分析显示,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4^+T的累积光密度值(IOD)为44.35±7.03,19.29±4.11和20.27±3.51,CD4^+T与CD8^+T的10D比值为0.63±0.12,0.51±0.15和0.66±0.08;对照组CD4^+T的10D值为65.78±10.27,28.02±2.59和29.79±6.83,CD4^+T与CD8^+T的IOD比值为1.28±0.20,1.34±0.09和1.50±0.16,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表明,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8^+T的IOD为69.88±7.84,37.80±8.83和30.81±7.42,高于对照组的51.28±10.01,20.87±4.50和19.91±2.87。结论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犬cbMSC的同种异体移植能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4^+T,减少局部浸润的CD4^+T数量,降低局部CD4^+T/CD8^+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rapy with CD 4 and CD 8 monoclonal antibodies was evaluated in dogs which received double-haplotype MHC-mismatched renal allografts. Neither CD4 nor CD8 monoclonal antibodies given alone prolonged allografts survival (creatinine ≥ 300 μol/l) beyond 7 days. However, combined therapy with CD 4 and CD 8 antibodies given up to day 10 did prolong allograft survival to a median of 14 days. A longer (21 day) course of CD4 and CD 8 antibodies did not extend allograft survival further. The effect of prolonged antibody therapy was restric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both an antiglobulin response and an anaphylactoid reaction to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When the CD 4 and CD 8 antibodies were combined with a pan-T-cell-depleting Thy-1 antibody, the survival of double-haplotype mismatched allografts was further prolonged (median 16 days). The median survival of single-haplotype mismatched renal allografts on this triple therapy was 21 days, with one surviving to day 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