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D2 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胃癌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5—2010年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接受腹腔镜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胃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结果:近期临床疗效显示,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临床疗效显示,两组患者1、2、3年和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术,远期临床疗效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12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者60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围手术期和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645,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2.410,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但其具有微创的优势,手术安全性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和开腹胃切除术(DG)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方法:将149位患者分成LADG治疗(89例)和DG治疗(60例),对患者病理学资料、手术效果、并发症和生存率方面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LADG组和DG组间在手术时间[(210±6)min vs. ( 201±5)min],并发症发生率(8.9%vs. 18.3%),5年生存率(98%vs. 9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DG组的失血量较DG组少[(237±20) mL vs. (412±26 )mL],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9±1)个vs. (25±2)个],术后住院时间短[(17±1)d vs. (25±2)d],术后硬膜外镇痛持续时间短[(2.0±0.1)d vs. (4.0±0.4)d] (P<0.05)。 结论:LADG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中胃周血管解剖特点。 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3年6月45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对临床疗效及术中胃周血管解剖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45例患者中4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8.75±44.32)min,术中出血(100± 50)mL,清扫淋巴结(27.55±7.52)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1.1)d,下床活动时间(2.5±1.0)d,住院时间(11.5±7.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胃周血管解剖中,胃网膜左血管主要起自脾动脉第3段,位于在胰尾上缘的胰前间隙。肠系膜上血管主要在胰颈下缘的胰后间隙,胰腺钩突及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胃网膜右血管主要在幽门下方与胰头之前的网膜内,但变异较大。腹腔干及其分支主要在胰体上缘的胰后间隙。胃胰襞、脾胰襞和肝胰襞是分别定位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的解剖标志。 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掌握好胃周血管解剖及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手术中两种处理血管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4年间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187例患者的手术视频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血管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方法1组(89例)和方法2组(98例),方法1主要在主刀的独立操作下完成,方法2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术中病理检获淋巴结数、术后相关总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方法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优于方法1组(均P<0.05)。 结论: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能较快完成血管的处理,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并未降低淋巴结清扫质量,故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完全腹腔镜D2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进展期胃癌的完全腹腔镜D2根治手术26例患者(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开腹手术45例(开腹组)作为对照。结果入选的7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淋巴结清除数在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均P<0.05)。开腹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梗阻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好转;腔镜组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腔镜组术后随访4~63个月,失访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0/20),92.3%(12/13),66.7%(2/3)。开腹组术后随访3~65个月,失访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7/37),90.5%(19/21),71.4%(5/7)。两组间的1,3,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的完全腹腔镜D2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体现了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8月我院32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3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98例,联合脏器切除术8例.结果 321例患者有317例成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术(323±58)min,近端胃切除术(268±76)min,远端胃切除术(274±52)min,联合脏器切除术(33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82)ml,平均清扫淋巴结(35.2±13.5)枚,胃癌标本近、远切缘长度分别为(6.3±1.7)cm和(5.8±1.9)cm.术后有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围手术期死亡.319例随访3~43个月,随访期内有50例复发,其中45例为单一类型复发,5例为多种类型复发.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1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组54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组(传统开腹手术)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和开腹组CEA、CA19-9、CA125、CRP测定值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微创组CEA、CA19-9、CRP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率(12.96%vs.18.33%)、2年复发率(9.26%vs.6.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可靠、安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收治的1 1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59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后24,72 h免疫指标检测显示,两组患者IL-2和IL-6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开腹组两者升高程度大于腹腔镜组(均P<0.05);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以上T细胞亚群在腹腔镜组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并发症均明显减少,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少,机体损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以及术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间68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早期胃癌的临床和手术资料,其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1例,开腹胃癌根治术37例;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胃肠道恢复、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等结果.结果全部31例早期胃癌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1例;D1 α式淋巴结清扫16例、D1 β式淋巴结清扫2例,D2淋巴结清扫1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4.8±50.8 min,与开腹组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138.7±157.3)ml,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手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时间1.8(1~4)d,显著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与开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9.6±4.4)枚,测量胃近端和远端正常切缘(3.8±1.6)cm及(3.5±1.3)cm,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中位随访15(2~35)个月,腹腔镜组无肿瘤复发或者死亡,开腹组一例因腹膜复发而死亡.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肥胖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9月26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老年肥胖患者(肥胖组)和同期67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非肥胖老年患者(非肥胖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组[(231.2±51.4)min vs.(208.5±53.6)min,P=0.039],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 vs. 22.4%,P=0.589)。两组术后1,3,5 d各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术后体能评分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而呼吸困难分、疲劳评分低于非肥胖组(均P<0.05),余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8例(90.3%)随访2~48个月,肥胖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8.2%,65.2%;非肥胖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93.4%,77.7%,6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6)。 结论:肥胖能增加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但并不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行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等。 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提示各吻合口黏膜光滑、通畅。患者营养良好,生活质量满意。 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行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术在改善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G)后发生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的156例临床病历完整行LAG的患者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于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Clavien-Dindo分级的影响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共27例(17.3%)出现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8例、Ⅴ级1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瘘、肠梗阻、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性别、BMI、术前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CRP)值与LAG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吻合方式(BillrothⅡ和Roux-en-Y法)、术后第3天CRP水平(≥170mg/L)是影响LAG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吻合方式、术后3dCRP的也是影响患者术后Clavien-Dindo分级的因素(均P0.05)。结论:LAG后常见的并发症为Clavien-DindoⅡ级,BMI、吻合方式、术后第3天CRP水平是影响LAG术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辅助胃底贲门癌根治术:附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D2式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腹腔镜辅助下胃底贲门癌根治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88(162~270)min。术中平均出血182(100~260)mL。淋巴结清扫18.6(10~32)枚。术后患者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78(48~140)h。1例肿瘤侵犯食管下段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经留置空肠营养管、抗炎、充分引流等处理后4周痊愈。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随访1~37个月,平均9.2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D2式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方法可行,效果好,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手助方式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的胃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路径,实施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结果:成功施行手辅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29例。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5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3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11例。全程手术时间150~210 min(平均177 min);手术切口长度6~7 cm(平均6.86 cm);术中出血80~600 mL(平均228 mL)。手术后病理检出淋巴结数11~35枚(平均16.79枚)。29例均没有发现手术切缘癌残留。TNM分期:I期1例,II期2例,III A期8例,III B期6例,IV期12例。术后并发胃无力症1例。全组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结论:笔者自行设计的手辅助腹腔镜技术路径能够满足胃癌D2根治术的手术操作规范需求,安全、可行,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胃癌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为高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87例行胃切除术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4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中位年龄、术前合并症、ASA术前危险度评分、疾病类型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外(P>0.05),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3 mL vs.309 mL),肠功能恢复时间(4.1 d vs.5.5 d),进流食时间(4.2 d vs.6d),平均住院时间( 19.1 d vs.25.2 d),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28.2% vs.56.3%)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随访2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是57.1%和65.9% (P>0.05).结论: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免疫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24例早期胃癌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62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及免疫学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7%)低于开腹组(2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 、IL-6和TNF-α值均有所升高,而腔镜组患者升高值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治疗的手术效果优于开腹胃癌根治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