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洪永智|高小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27
患者女性,44岁。因双乳胀痛10 d于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2008年9月曾因胃窦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小弯侧溃疡型印戒细胞癌,侵犯黏膜下层,切缘未见癌累及,取小弯侧淋巴结6枚,5枚有癌转移,大弯侧淋巴结7枚,均未见癌转移,未行免疫组化检查。术后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3年间17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平均年龄48.41岁,常以卵巢转移灶为首发表现.超声检查以混合性肿块或实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腹腔积液,双侧卵巢转移多见(13例).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本组术前误诊率64.7%.本组均采用手术治疗,但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仅11.6个月.结论 胃癌卵巢转移预后差,对于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注意检查胃部情况.根治性切除原发灶的同时一并切除子宫及双附件,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胃癌腹腔微转移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运用细胞学及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以探讨这些方法对预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意义.方法收集3 8例胃癌和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腹腔冲洗液,并同时切除少量大网膜、腹膜作为对照.用RT-PCR方法测定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EAmRNA表达,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中的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6.8%(14/38)和39.5%(15/38),皆高于腹腔冲洗液PLC的26.3%(10/38).CEA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深度有关.结论CEART-PCR方法对于检测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较PLC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一种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爱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1)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70岁。因左乳房无痛性肿物3月余于1997年10月22日入院。1985,1992,1996年曾先后3次行盆腔肿块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报告分别为:肠系膜平滑肌肉瘤、腹腔平滑肌肉瘤、盆腔平滑肌肉瘤(复发)。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体查:左乳房内侧触及一约3cm×2cm×15... 相似文献
6.
莫爵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4):239-239
胃癌术后双侧隐睾转移1例报告莫爵飞患者,男,58岁,于13年前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输血600ml,术后化疗一次,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近日因腹胀腹泻来诊,查体时发现双侧腹股沟部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右腹股沟肿物7cm×4cm×... 相似文献
7.
胃癌左睾丸、附睾、精索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入院前10个月发现左阴囊内有一鸽蛋大肿物,质硬,无痛.不伴发热,无尿频、尿痛,未治疗.近2个月发现左阴囊肿物渐增大,偶感左阴囊不适,就诊于我院.入院前5个月,因胃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 8岁。因发现左乳肿块半年,生长迅速2个月,于2 0 0 3年1 2日1日入院。体查:左乳上象限可触及一1 1 cm×1 1 cm肿块,质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有囊性感,无触痛,皮肤及乳头无明显异常。左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给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抽出约2 0mL暗红色不凝血液,细胞学检查见大量红细胞,未见异形细胞。左乳彩超示:左乳上象限见一9.5 cm×1 1 cm肿块,血运丰富,部分囊性变,边界欠清。胸片及肝胆胰脾B超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左乳肿块质待定。在连硬膜麻醉下行左乳单纯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乳上象限,9.0 cm×1 1.0 cm、质韧、边界欠…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性,52岁。因胃窦小弯及胃后壁中低分化腺癌行胃癌根治术。免疫组化:ER(-)、PR(-)、P53( )、PCNA( )、C-erbB2(-)、Cath-D( )、Bcl-2(-)。术后行FAM方案化疗1次后出院。 相似文献
10.
外科诊治残胃癌6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癌(GSC)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998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62例G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外科治疗手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GSC的组织分型:高、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41例。病理分期:I期3例,Ⅱ期10例,Ⅲa期22例,Ⅲb期12例,Ⅳ期15例。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6%、52%和10%,其中37例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60%和25%,25例行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0%、30%和0%,根治性切除组与姑息性切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GSC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陈大伟|费哲为|朱松明|蔡一亭|陈明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0):1352-1353
目的:总结治疗胃癌No.13淋巴结转移引起胃癌术后黄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5例胃癌术后No.13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例患者中,放弃治疗1例,剖腹行胆总管置T管1例;另3例,在ERCP下,放置胆道内支撑架,2例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胆总管置T管和ERCP置管成功者,术后2周左右黄疸消退,生存时间超过10个月。未行胆道引流者,生存时间为1~2个月。结论:有效的胆道引流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因胃癌No.13淋巴结转移压迫胆总管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处理方式。方法:对19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胃镜和钡餐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观察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胃镜对残胃癌的诊断率为78.9%,钡餐为47.4%。手术切除的8例中根治性残胃切除5例均存活≥3年;姑息性切除的3例,术后存活2年2例,18个月1例。行胃空肠吻合6例中4例于6个月内死亡,2例分别存活12.5个月和14个月。5例腹腔内广泛转移者仅行肿块活检术。结论:胃镜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优于钡餐。根治性残胃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文献报道,卵巢转移癌的原发灶80%来源于胃肠癌,91.3%来自胃癌。为提请外科医生对女性胃癌病人治疗的注意,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胃癌并卵巢转移癌10例作一报告。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多为生育年龄,其中30~40岁7例,25、 相似文献
14.
15.
16.
胃癌的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术中道格拉斯窝腹膜活检的方法确定胃癌隐匿型腹膜转移。方法 从1998年4月-1999年8月,选择我院16例术前、术中均无肉眼及用手可触及的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病例,行术中道格拉斯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16例胃癌中有5例发生道格拉斯窝腹膜隐匿型转移,其侵犯深度均属S期病例,且淋巴结转移数目均超过7枚,属TNM分期中N2、N3期病例。结论 凡侵及浆膜的胃癌病例,即使在探查时未发现远处腹膜转移,术中也常规做道格拉斯窝腹膜活检,以发现有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0例术前及术中检查均未发现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例, 术中行道格拉斯窝处的腹膜活检并行HE常规染色和CK 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同时用RT PCR方法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的表达。结果 全部患者道格拉斯窝活检腹膜HE染色均为阴性。CK 20免疫组化检查的阳性率为24.0%(12/50);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的阳性率为36.0%(18/50);CK 2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的12例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检查均为阳性。CK 20 mRNA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5)。CK 20 mRNA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和62.5%(P<0.01)。结论 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未发现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可行腹腔冲洗液RT PCR检查以发现有无腹腔微转移,该项检查可为胃癌正确分期、腹腔内辅助化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胃癌卵巢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Krukenburg瘤的定义仍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泛将Krukenburg瘤定义为来自胃肠恶性肿瘤的卵巢转移瘤,而有的将Krukenberg瘤严格定义为来源于胃肠道卵巢转移瘤,且要符合以下组织学特征:①肿瘤生长于卵巢内;②镜下可见印戒细胞;③卵巢间质有肉瘤样的浸润,故而卵巢转移瘤不能完全等同于Krukenburg瘤。卵巢转移瘤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0%~25%,女性胃癌引起的卵巢转移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8%~5.0%。Kobayashin’统计897名女性胃癌患发现24名卵巢转移,约占2.7%,但女性胃癌尸检卵巢转移率累计33%~38%,提示胃癌卵巢转移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比目前临床统计的结果要高。因胃癌卵巢转移的预后差,我国对本病的系统资料报道较少,故而对本病应予以重视,本就近几年对本病的新认识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胃癌及胃肉瘤转移的特点及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岂凡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11):642-644
胃癌及胃肉瘤转移的特点及差异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150040)张岂凡胃癌与胃肉瘤虽都原发于胃,但其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表现在转移规律方面,既往的认识是癌以淋巴结转移为主而肉瘤以血行转移为主,但这并未反映胃的这两类不同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特性的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