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贝伐珠单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贝伐珠单抗组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加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血清指标、无进展生存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贝伐珠单抗组总有效率及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Koukourakis、Giatromanolaki、Tsoutsou等为评估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转移性直肠癌患者建立了贝伐单抗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放射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案。对19例放射影像学诊断为T3期和(或)N+的直肠癌患者术前实施超分割放射治疗并联合氨磷汀+卡培他滨+贝伐单抗治疗,放疗结束后6周手术。以未用贝伐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治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0只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放射治疗组、正常组,相应处理后绘制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CD31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皮下移植瘤退缩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联合组Ki-67表达最弱,HIF-1 α、CD31表达也较单纯放射治疗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联合组HIF-1α、VEGF表达最弱.结论 贝伐单抗在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治疗中发挥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VEGF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组织内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对23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取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15例视力提高,8例视力稳定。提出术前做好患者沟通和教育,治疗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光动力疗法术后做好避光护理及饮食指导,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指导合适体位,预防并发症,对确保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贝伐单抗是美国第一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多项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许多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作为一线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M.  M.  Vickers  戴欣 《肝胆外科杂志》2010,(4):318-318
背景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已成为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然而,平均生存率仍然令人失望。5-FU持续静脉输注、亚叶酸钙+紫杉醇+奥沙利铂的联合治疗显示了其对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在结肠癌的治疗观察中,5-FU长期低剂量输注增强了贝伐单抗抗血管形成。紫杉醇也是因为增强了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与肝癌血管生成存在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已逐步开展抗肝癌血管生成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肝癌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抗肝癌血管生成的药物研发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与抑制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开展,如贝伐单抗、索拉非尼、沙利度胺、西妥单抗等药物在临床取得一定的疗效,靶向分子药物相互联合治疗、靶向分子药物与TACE.联合治疗等治疗理念已逐步开展研究.本文对近年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因素,抗肝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和治疗方式、效果、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一个复杂的异质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很快。从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抗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开创了乳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时代。以后有多靶点药物拉帕替尼、血管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相继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多批准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等也有一些II期研究显示了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活性。另外,T?DM1等新药也在进行II/III期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治疗期间重点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有3例分别因过敏、肠梗阻、疾病进展退出治疗,余10例顺利完成治疗。提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1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治疗期闸重点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3例分别因过敏、肠梗阻、疾病进展退出治疗,余10例顺利完成治疗.提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中,被证实可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并延长总生存期.因此,其在局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被逐渐重视.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基因阳性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值得期待.大量研究证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于KRAS基因野生型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总生存期;而贝伐珠单抗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转化治疗中的作用正在评估中.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虽现有的证据显示,分子靶向药物在新辅助治疗中未能带来长期生存益处,但最终结论仍存议甚多.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西妥昔单抗在二期临床研究中未能显示治疗获益,贝伐珠单抗的作用同样需要在三期临床研究后进一步证实.与晚期肿瘤单一治疗模式不同,在肿瘤综合治疗中,需要系统评估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手术以及放疗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制定出科学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三阴性乳腺癌缺乏ER、PR及Her2受体的表达,现有的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无法应用.相较于其他分子类型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仍较高.除发掘更有效的化疗药物及方案外,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至关重要.目前已开发出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希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为代表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及以iniparib、olaparib和veliparib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虽然这些药物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中都表现出出色的抗肿瘤活性,它们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却不甚理想.本文将就近年三阴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不同分子靶点及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 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癌症发病与致死的主要因素,近几年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带来了曙光。贝伐珠单抗被批准应用于一线和二线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促使了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作用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笔者就VEGF靶向治疗及其生物标志物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入住本院的15例(15眼)NVG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1.25 mg/0.05 ml,前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失后接受小梁切除术(联用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随访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前房角新生血管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注射后7d所有患者前房角及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失,平均眼压为(27.53±5.25) mmHg,术后1d、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4.93±4.11)、(16.40±3.48)、(17.33±3.15)、(19.27±4.54)、(19.60±3.68) mmHg,均明显低于注药前水平[( 37.80±6.25) mmHg,P< 0.01].随访结束时眼压完全控制10只眼,部分控制5只眼;视力无变化或较术前改善,虹膜新生血管无复发. 结论 术前使用贝伐单抗可以有效清除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风险,有助于后期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来治疗NV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以及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核转录因子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GC-7901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分别使用贝伐单抗(BVZ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治疗4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HC)检测移植瘤Ki-67、CD34、VEGF及Sp1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相比PBS组,BVZ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P〈0.05),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指数明显增加[(5.3±1.8)%比(16.7±6.7)%,P<0.01],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下降(4.0±1.0比16.3±1.5,P<0.001).贝伐单抗能减少肿瘤内VEGF表达,但对核转录因子Sp1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贝伐单抗可有效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减少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但不引起Sp1表达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直肠癌治疗中联合贝伐单抗及FOLFOX4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接受贝伐单抗+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只接受FOLFOX4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0.5%和17.8%(χ2=5.4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4%和44.4%(χ2=6.4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远期疗效比较,试验组2年生存率为85.71%,对照组为66.6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6和8.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6和5.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贝伐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优于单用FOLFOX4方案治疗,且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索拉非尼的临床应用揭开了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新篇章。此后针对不同肿瘤调控靶点的药物如舒尼替尼、贝伐单抗、帕唑帕尼和依维莫司等也相继进入临床。在当今靶向治疗的时代(targeted therapy era,TTE),已证实靶向治疗对于无论是肿瘤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亦或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肾细胞癌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疾病,目前针对肾细胞癌的治疗热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其一线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上优于细胞因子.主要的药物包括: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菲尼(Sorafenib)、贝伐单抗(Bevacizumab)、Pazopanib(GW786034)、Temsirolimus (CCI一779)、Lapatinib(GW572016)及Everolimus(RAD001).  相似文献   

20.
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5%的病人在初诊时已转移[1];即使早期发现并接受根治的病人,也有约三分之一最终会出现转移复发,这些转移性结肠直肠癌(metastatic CRC,m CRC)病人的5年生存率常低于50%[2]。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显著改善了m CRC病人的预后,其生存期从单纯化疗的20个月提高到近30个月[1]。迄今为止,已有多个分子靶向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使用,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现就其各自不同的抗肿瘤作用和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