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住院分娩的100例经会阴左侧切开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产妇产后3d采取向健侧卧位休息;B组产妇产后3d采取自由体位休息。结果:经住院5d护理观察表明,两组会阴切口的愈合及产妇的舒适度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P〈0.001)。结论: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产后采取健侧卧位休息有利于会阴侧切伤口愈合,可减轻产妇的痛苦,并有利于子宫复旧,避免造成子宫后倾后屈。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耿志洁  田丽 《天津护理》2009,17(2):67-68
目的:为缓解产妇阴道分娩后会阴侧切伤口疼痛所造成的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促进产妇正常哺乳。方法:将阴道分娩并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足月初产妇1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在常规会阴切口护理基础上,实验组产后应用会阴减痛圈辅助产妇坐位活动、哺乳 对照组坐位时不予任何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切口疼痛、肿胀及坐位时对哺乳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1~3天内会阴切口疼痛、肿胀及坐位时对哺乳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应用会阴减痛圈协助产妇坐位活动、哺乳,可减轻会阴切口的疼痛及肿胀,提高产后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会阴侧切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术后母乳喂养的体位。方法 :观察 10 0例经阴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母乳喂养的体位。实验组 5 0例分娩后开始侧卧式皮肤接触后用半坐卧位环抱式喂奶法 ;对照组 5 0例分娩后开始侧卧式皮肤接触后用传统的坐位横抱式喂奶法。观察产后 3~ 5d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侧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侧切口疼痛程度 ,婴儿的含接姿势 ,母亲喂奶的感受 ,母乳喂养成功率 ,侧切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经阴会阴侧切分娩后采用半坐卧位环抱式喂养体位优于传统的横抱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方法:对60例刮宫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体位的观察。实验组30例产妇术后第1d后采取床下坐位母婴反向式喂奶法及床上侧卧位喂奶法。对照组30例产妇采用坐位横抱式喂奶法。观察产后3~5d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腹部切口愈合状况。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产妇喂奶体位舒适度、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婴儿睡眠质量,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床下坐位母婴反向式喂奶法及床上侧卧位母乳喂养体位优于传统的横抱式母乳喂养体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中及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183例会阴侧切产妇分为观察组89例与对照组94例。两组用2%利多卡因会阴侧切局部麻醉,观察组在胎儿娩出结束第二产程及产后6h分别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观察会阴侧切缝合术中及产后会阴侧切伤口疼痛的镇痛效果、缝合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等。结果两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并能缩短缝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跪俯位、侧卧位与传统平卧位分娩应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的会阴侧切率及裂伤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经阴道分娩者。跪俯位、侧卧位为研究组,平卧位为对照组,每组72例,均采取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观察3组产妇会阴侧切及裂伤情况。[结果]3组产妇会阴弹性评估、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跪俯位组、侧卧组、平卧位组侧切率分别为0.00%、6.94%、23.61%,跪俯位组、侧卧位组分别与平卧位组侧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跪俯位组、侧卧组侧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尿道口周裂伤及未侧切会阴裂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跪俯位与侧卧位较平卧位分娩应用单手保护会阴接产法接产分娩会阴侧切率低,不增加会阴裂伤程度及尿道口周裂伤。  相似文献   

7.
会阴侧切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9月术前无感染征象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152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会阴切开及缝合,治疗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8%、3.7%,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切口疗效不明显,关键是良好的助产技术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110例改良式会阴侧切伤口撕裂伤及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点阐述了2组顺产妇在助产过程中,胎儿娩出期施行2种不同角度(45度和25-30度)会阴侧切术,在胎儿自然娩出力,子宫收缩力,胎儿体质量,保护会阴阻力,会阴组织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施行25-30度会阴侧切组110例(改良组),伤口撕裂率为35.45%,施行45度会阴侧切组产妇116例(对照组),会阴伤口撕裂率为2.07%,统计分析,2组撕裂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产妇会阴伤口具有缝合时间短,缝合针数少,减轻产妇痛苦和会阴缝合术后牵拉疼痛,使立妇能在产后较短时间内下床活动,坐式哺乳等优点。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相对缩短了产妇产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会阴伤口感染数。  相似文献   

9.
陈丽萍  丁武华 《全科护理》2008,6(34):3132-3132
[目的]探讨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方法]3328例行会阴侧切术的正常分娩且术前无感染征象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8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160例未进行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和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调查病人的满意率。[结果]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住院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正常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不必常规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会阴正中切开术的临床优势。方法:随机抽取308例头位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其中行会阴正中切开组156例.会阴侧切组152例,观察产后会阴切口肿胀、疼痛、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在娩出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时,会阴正中切口的产妇以上几个方面情况均优于侧切组(P〈0.001)。结论:助产者技术熟练,产妇无会阴体过短,可行会阴正中切开,以减轻产妇痛苦,加快切口愈合,有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对2000年9月~2001年10月115例初产妇进行的会阴侧切伤口改良式缝合与随机分组的对照组122例初产妇会阴侧切伤口采用传统方法缝合比较,结果发现:改良式会阴侧切伤口缝合能降低会阴伤口感染率;减轻产妇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日;产妇乳汁分泌早而多,达到按需哺乳的要求;产后24h能早期下床活动(P<0.05).而两组伤口甲级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200例。采用快薇乔线连续皮内缘缝合切口;②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并对两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快薇乔线连续皮内缘缝合明显优于传统的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广香 《全科护理》2011,(34):3142-3143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行会阴侧切术140例(观察组),行传统单纯会阴保护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会阴裂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会阴侧切术可减少会阴裂伤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会阴侧切伤口止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镇痛对有会阴侧切伤口产妇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1%利多卡因行阴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行会阴侧切术,术后常规会阴皮肤连续皮内缝合;实验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胎儿娩出后,即由助手将双氯芬酸钠栓100mg纳入肛门内3~4cm,于产后12h,再将双氯芬酸钠栓50mg 纳入肛门内2cm处;比较两组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期间、缝合结束到产后12h、产后13h~24h的疼痛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期间,缝合结束到产后12h、产后13h~24h的疼痛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5).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25).结论 通过双氯芬酸钠栓的预先镇痛,减轻了产妇会阴侧切伤口的疼痛,以及由疼痛引起的不适,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改良平产会阴侧切术切口及麻醉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改良的平产会阴侧切术切口及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 2 6 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 130例。观察组根据胎儿体重及会阴体长度自会阴后联合中线或会阴 5点左右处作为切口起点 ,采取 15~ 4 0度 ,2~ 4cm长的左斜侧切法。切开时于切口部位行浸润麻醉 ,缝合皮下组织及肌层时行沿切口两侧内缘放射状浸润麻醉 ,缝皮时将麻药喷洒于切口分次麻醉。对照组以会阴后联线中点作为切口起点 ,≥ 4 5度 ,4~ 5cm长的左斜侧切法 ,施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指标均为切口缝合时的疼痛程度 ,72h活动程度 ,切口甲级愈合率 ,4 2d的切口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缝合切口时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产后 72h活动程度 ,切口甲级愈合率 ,产后 4 2d随访产妇状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0 5 )。结论 :改良的平产会阴侧切手术切口及麻醉方法符合生理要求 ,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会阴侧切术。  相似文献   

16.
会阴短侧切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46-8346
目的探讨缩短会阴侧切口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需要会阴侧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短会阴侧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缝合时间,术后局部疼痛时间(h),伤口愈合时间(h)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短会阴侧切术出血少、缝合简单快捷、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结论短会阴侧切出血少,缝合简单快捷,愈合快、无需拆线,能有效减轻切口的疼痛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及诸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替代局部麻醉用于会阴侧切术产时及产后镇痛疗效.方法 随机将83例会阴侧切产妇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行会阴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观察组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胎头剥露胎儿娩出前及产后6h分别予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比较两组在会阴侧切产时缝合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缝合时间、新生儿评分、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切口缝合时、术后2h及24 h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0.2%、80%、75%,对照组为60.5%、51.2%、37.2%,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分别为6.531、8.999、17.938,P<0.05);观察组会阴切口缝合时间为(23士5)min,对照组为(30±4)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7.0667,P<0.01);观察组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100%,对照组Ⅰ期愈合率8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6.016,P<0.01).两组新生儿评分、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栓替代局部麻醉用于会阴侧切产时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并有益于侧切伤口愈合,且对新生儿无任何毒副作用,亦无子宫收缩乏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助产技术在降低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生法接生,观察组采用无创助产技术接生,分别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会阴水肿发生率、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婴儿体质量、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会阴水肿发生率、会阴侧切率、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裂伤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以Ⅰ度裂伤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婴儿体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助产技术可降低产妇会阴水肿发生率和会阴侧切率,减少产道损伤,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冷敷、湿敷两种护理方法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产妇术后切口疼痛、肿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40例自然分娩行阴道侧切的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湿敷和冷敷会阴切口。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部切口疼痛、肿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24 h内各观察时间点的疼痛等级、切口肿胀程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冷敷可减轻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的切口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其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6月我院产后康复中心进行产后6~8周盆底功能检查产妇136例。其中,会阴侧切组65例,非侧切组71例,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42 d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会阴疼痛的发生率与盆底肌力筛查结果。结果: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盆底肌力筛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切口疼痛明显高于非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不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反而还会引起产后疼痛,应结合会阴条件,严格掌握侧切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