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以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均为单次经静脉或冠脉注射移植。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多次静脉移植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胶原重构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取家兔45只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多次移植组:造模后7,9,11,13d经耳缘静脉注入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②单次移植组:造模后7d注入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9,11,13d注入生理盐水。③心梗对照组:仅注入生理盐水。另取家兔5只为假手术组。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且多次移植组改善效果优于单次移植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移植组造模后2,4周心梗周边区均存在BrdU阳性细胞,但多次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多于单次移植组;改良Masson’s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胶原密度显著增加,梗死区域胶原纤维部分融合,排列较紊乱,心肌基本组织结构破坏;与对照组比较,两移植组造模后2,4周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细胞间胶原含量、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有序;与单次细胞移植组比较,多次细胞移植组进一步改善。提示多次静脉移植脐血单个核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阻抑心肌胶原纤维重构疗效优于单次静脉移植。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均为单次经静脉或冠脉注射移植。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多次静脉移植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胶原重构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取家兔45只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多次移植组:造模后7,9,11,13d经耳缘静脉注入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②单次移植组:造模后7d注入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9,11,13d注入生理盐水。③心梗对照组:仅注入生理盐水。另取家兔5只为假手术组。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且多次移植组改善效果优于单次移植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移植组造模后2,4周心梗周边区均存在BrdU阳性细胞,但多次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多于单次移植组;改良Masson’s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胶原密度显著增加,梗死区域胶原纤维部分融合,排列较紊乱,心肌基本组织结构破坏;与对照组比较,两移植组造模后2,4周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细胞间胶原含量、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有序;与单次细胞移植组比较,多次细胞移植组进一步改善。提示多次静脉移植脐血单个核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阻抑心肌胶原纤维重构疗效优于单次静脉移植。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凋亡增加所导致的进行性心肌细胞丢失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及Bax蛋白、PDCD5 mRNA表达可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1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完成.材料:体质量为(240±20)g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体质量为100~150 g的Wistar大鼠60只用于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后,细胞移植组大鼠在梗死心肌周围分4点于心外膜下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每点100 μL(107个细胞);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培养4周.主要观察指标:血清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和PDCD5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在发生凝固坏死的宿主心肌内可以看到局灶BrdU标记阳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后4周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细胞移植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和PDCD5 mRNA(PDCD5/GAPDH)均明显升高(P<0.05),但细胞移植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降低Bax蛋白和PDCD5基因的促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C)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功能及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雄性Wistar大鼠共80只,结扎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于梗塞后1d、5d、10d以及30d经尾静脉注入0.5ml人脐血[含单个核细胞(1~3)×107]或0.5m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随后处死大鼠,取出梗死心肌,以甲醛固定,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及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计算凋亡细胞。结果 PBS组大鼠左室明显扩大,梗死部位变薄。移植后瘢痕面积减少,室壁较对照组增厚。5d和10d移植瘢痕面积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5d和10d移植大鼠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压力最大变化率(±dp/dtmax)明显升高,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减小,左室后壁(LVPW)增厚率更高。而梗死后10d移植EF,±dp/dtmax,以及LVPW增厚率的改善最明显。移植大鼠心肌和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5d和10d经静脉移植HUCBC可以明显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在梗死后第10天移植对梗死心肌的结构重塑改善最明显,但对细胞凋亡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实验多集中于骨髓干细胞,甚少报道涉及富含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的脐血干细胞,而以其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尚未确定。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1/2007-09在中山大学动物试验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提供。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15只/组。方法: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联合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前细胞行BrdU标记。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在梗死区周边注射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模型组注射DMEM培养基,培养4周。假手术组仅开胸并在左前降支下过线。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以左心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心肌胶原含量变化及移植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左室壁厚度增加,室壁活动度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球形指数增大,左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明显增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心肌细胞间仅见少量胶原纤维,呈条索状与心肌纤维平行排列;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肿胀程度及排列情况均有所改善,细胞移植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t=-3.81,P=0.001)。模型组梗死区及其周边和假手术组均未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细胞移植组胞核呈BrdU阳性的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区,部分阳性细胞参与到血管壁的组成。结论: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成功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区,且短期内具有改善心功能、抑制梗死后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报道指出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渗出,参与心室重构、心功能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与移植干细胞抑制心肌梗死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目的:探讨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1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完成.材料:6份脐血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身体健康足月分娩的产妇.健康纯种中国家兔45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假手术组,15只,组.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传至第2代用于移植,移植前24 h行BrdU标记,调整浓度至0.04×1013L-1.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兔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造模后24 h,细胞移植组经耳缘静脉注入0.5 mL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含2×107个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模型组、假手术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干细胞移植后1,2,4周取材.主要观察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心肌组织切片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BrdU阳性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2,4周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白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第4周,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模型组可见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细胞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程度明显减弱,且呈黄褐色的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2,4周细胞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减轻心肌梗死后局灶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冻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脐血采集后的放置,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冻存等的影响因素。方法为血液采集后,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及复苏后洗涤,结果优选为采集后4℃或室温放置24小时内,羟乙基淀粉2次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50%二甲亚砚加自身血浆为保护剂冻存,复苏后洗涤等程序,结论:本研究的优化方法可有效地保存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新生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分离纯化后直接注射进入成年犬前壁心梗区域,对照组注射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2.5MHz)分别检查术前,术后2d,术后30d心脏左室各部位心运动速度的变化。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d两组均出现左室缺血区心肌运动速度下降,前壁增厚度率下降,左室其余各壁(室间隔除外)代偿性运动增强,二尖瓣侧壁运动显示左室收缩舒张功能降低无明显差别,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降低,术后30d,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得以较好保持,左室运动改善,两组相比差别显著。结论: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运动,有效维持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一类移植细胞日益引起关注,但多为基础研究。目的:就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1例进行报道。方法: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女性患者1例,经冠心病介入治疗置入3枚支架及内科药物系统治疗,仍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使用冠脉微导管经左冠前降支将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2.4×108个,总计50mL干细胞悬液注射到梗死相关血管。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近4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射血分数从术前22%,移植后42%,到移植后21d升高至53%。血脑钠肽从术前1730ng/L,移植后854ng/L,到移植后21d降低至264ng/L。移植后4个月患者无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发生,可以从事日常活动。说明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一类移植细胞日益引起关注,但多为基础研究。目的:就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1例进行报道。方法: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女性患者1例,经冠心病介入治疗置入3枚支架及内科药物系统治疗,仍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使用冠脉微导管经左冠前降支将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2.4×108个,总计50mL干细胞悬液注射到梗死相关血管。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近4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射血分数从术前22%,移植后42%,到移植后21d升高至53%。血脑钠肽从术前1730ng/L,移植后854ng/L,到移植后21d降低至264ng/L。移植后4个月患者无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发生,可以从事日常活动。说明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期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直接移植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可改善心肌组织内环境,并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炎症反应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及心功能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取自健康足月分娩产妇脐血.60只健康家兔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单纯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随机选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后1,2,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量;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4周心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P〈0.05),单纯移植组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最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且单纯移植组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最低(P〈0.05).③联合治疗组、单纯移植组治疗后1,2,4周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且联合治疗组细胞计数多于单纯移植组(P〈0.05).说明培哚普利联合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动物,能提高移植细胞在心肌组织内存活率,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抑制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表达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于乐  ;张明 《中国临床康复》2014,(50):8103-8107
背景:多项基础研究证实人脐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但目前尚未有该方法用于临床治疗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25例,其中12例患者冠脉造影后通过微导管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注入到冠状动脉远端,1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规范应用药物治疗,急性期均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指标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比较,移植组治疗后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2,2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移植组各个时间点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各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利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兔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动物模型脊髓减压术后bcl-2和bax的表达,以期了解脊髓减压术治疗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作用机制。方法:21只患有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中国大白兔,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随机分为两组:①减压组15只:退出螺钉进行减压。其中1只兔发生急性脊髓损伤,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降至1分,排除实验。②压迫组6只:不施行减压术。另取6只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健康大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减压后第1,7,15,30,60天,观察减压术后脊髓的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脊髓减压术后凋亡细胞逐渐减少。脊髓减压术后第1天,bcl-2和bax阳性细胞均较减压前增多。减压后第7天,bcl-2阳性细胞明显增多,bax阳性细胞减少。减压后第15,30天和第60天,bcl-2和bax阳性细胞均逐渐减少。至减压后第60天,bcl-2和bax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脊髓减压术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 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以此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8天,在第0、7、10、14及18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34+、CDl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和(G2+M+S)期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①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但不表达CD34和CD133;②外源性细胞因子及脐血源间充质下细胞均支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组效果最好,在第10天上述榆测指标达到峰值,分别为第0天的(6.91±1.91)、(7.75±1.24)、(6.49±1.33)、(15.62±1.29)和(28.26±6.58)倍,且维持造血至少18天.结论 ①从脐血巾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下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②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允质干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脐血贴壁层细胞和骨髓的基质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完成.①对象:正常足月顺产儿脐带由长春市妇产医院提供;肋骨取自吉林省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排除血液疾患.产妇及外科手术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法制备有核细胞,以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层液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去除悬浮细胞,收集脐血贴壁层细胞,加入到24孔板中,2×106 L-1/孔,再加入含12.5%马血清、12.5%胎牛血清、1×10-7 mol/L氢化考地松的IMDM培养体系1 mL.将肋骨剪成3 cm小块,冲洗髓腔收集细胞悬液,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法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分别将两种细胞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培养3周后,各自加入到24孔板,2×106 L-1/孔,同时每孔再加入1×106 L-1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以未添加脐血贴壁层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周期分布.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情况. 结果:①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培养2周时,多数脐血贴壁层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少部分呈不规则形;骨髓基质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排列成漩涡状、辐射状或相互缠绕成束状.②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相比,经脐血贴壁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预的脐血单个核细胞S G2 M期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P < 0.05).③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经脐血贴壁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预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其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 < 0.05).结论:①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但均能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能力.②脐血贴壁层细胞可替代骨髓基质细胞作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霉素心脏毒性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8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新西兰纯种白兔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①对照组(n=10),给予2mL/kg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周,共8周。②阿霉素4mg/kg组(n=10),给予阿霉素2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耳缘静脉注射,1次/周,共2周。③阿霉素8mg/kg组(n=10),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共4周。④阿霉素16mg/kg组(n=12),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共8周。12周后麻醉处死兔,取心肌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平均吸光度表达。结果:阿霉素16mg/kg组兔死亡3只,最后39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阿霉素4mg/kg组未见心肌细胞凋亡;阿霉素8mg/kg组和阿霉素16mg/kg组均观察到细胞核变小、核染色质浓缩、边聚的凋亡心肌细胞。②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对照组、阿霉素4mg/kg组未见心肌细胞凋亡;阿霉素8mg/kg组和阿霉素16mg/kg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心肌bcl-2与bax蛋白表达:阿霉素8,16mg/kg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l-2/b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霉素16mg/kg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阿霉素8mg/kg组(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阿霉素8mg/kg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4mg/kg组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霉素4mg/kg组可能因阿霉素剂量小未出现心肌细胞凋亡,阿霉素8,16mg/kg组可见典型凋亡心肌细胞,并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进一步说明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病理过程,其作用与下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方法分别从人脐带和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型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周期分布,采用甲基纤维素法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比较 UCMSCs和BMMSC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周期、CFU-Mix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获得 UCMSCs和BMMSCs,鉴定结果符合预期;与非共培养组细胞相比,UCMSCs和 BMMSCs共培养均能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并增加其形成CFU-Mix的能力(P<0.05),但UCMSCs和BMMSCs共培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从人脐带和骨髓组织中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能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 CFU-Mix形成能力,均具有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抗细胞凋亡成为心力衰竭生物治疗的一个新方向.近年研究发现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心肌样细胞,亦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心脏血管形成和减少细胞凋亡.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诱人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心肌细胞细胞复苏后,接种在6孔细胞培养板(对照组)和Transwell 3412培养板中;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Transwell插件的可渗透性滤膜上;将上述2组细胞置于体积分数95%N2+体积分数5%CO2缺氧环境下缺氧培2,4,12,24 h;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ELLES法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结果与结论:第3代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原代心肌细胞均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明显高于人心肌细胞.缺氧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在短期和持续性缺氧的条件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且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和旁分泌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