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临床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不同,导致病毒致病性、变异、抗病毒等临床疗效及预后不同。提出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免疫辨证思路,结合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对广西桂北地区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基因型,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研究,探索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与HBV基因型的关系,并希期望能针对宿主免疫状态、病毒特性,为每一位HBV感染患者制订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临床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不同,导致病毒致病性、变异、抗病毒等临床疗效及预后不同.提出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免疫辨证思路,结合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对广西桂北地区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基因型,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研究,探索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与HBV基因型的关系,并希期望能针对宿主免疫状态、病毒特性,为每一位HBV感染患者制订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肖倩  谭善忠  沈建军 《中医杂志》2011,52(2):136-13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 eA 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类型与中医肝郁脾虚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HB eA g阴性且被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型和BCP区、前C区变异的情况,并同湿热中阻型患者做比较,同时结合肝郁脾虚型证型积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患者相同位点的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型患者在HBV基因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变异类型占各HBV基因型的比例也不相同(P<0.05);肝郁脾虚型患者各基因型及各基因变异类型肝郁脾虚证候计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基因型和前C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HB eA g阴性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常见,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各种病毒学因素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所有患者检测基线HBsAg、HBeAg、HBV-DNA定量,部分患者分析HBV基因型及P区位点变异情况。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分析各种病毒学因素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216例患者治疗48周时68例(31.48%)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基线HBsAg定量<250 ng/mL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HBsAg定量≥250 ng/mL(χ2=4.293,P=0.038)。e抗原血清学转换组基线HBeAg和HBV-DNA定量显著低于非血清学转换组(t=4.455,P=0.000;t=1.974,P=0.046)。B、C型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差异不大(χ2=0.497,P=0.481)。野生型、非204位点变异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虽高于204位点变异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毒学各因素中,基线HBsAg、HBeAg、和HBV-DNA定量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较重要影响因素,HBV基因型(B、C型)及P区位点变异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补肾方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区域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分为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加补肾方l组和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共3组,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和P基因YMDD区域变异。结果:在治疗52周时,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无论是HBV DNA阳性率(6.45%),还是YMDD变异率(3.23%)都比拉米夫定组低。结论:初步表明,拉米夫定与补肾方联合用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对炎的疗效,并可能减少YMDD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43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eAg、HBVDNA、HBV基因型检测及肝组织活检。结果:①肝组织学检查对于轻度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选择与否具有重要意义。②瘀血阻络证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黄彬  袁方  黎琮毅 《黑龙江中医药》2007,36(5):63-64,F0003
1988年Okamoto首先提出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方面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出现耐药,从而影响抗病毒疗效,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证型、虚实状态及体质等与HBV变异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医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影响拉米夫定所致HBV变异的机制.明确了中医药联合拉米夫定确能增强疗效,但其拮抗HBV变异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木丹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气阴不足瘀毒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养木丹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口服,对照组(30例)单给拉米夫定口服,疗程均为一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HBV DNA转阴率为80.0%,YMDD变异率为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HBV DNA转阴率为63.3%,YMDD变异率为30.0%。治疗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木丹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气阴不足瘀毒型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使拉米夫定相关的YMDD变异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地区CHB患者165例,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HBV基因型.结果 165例CHB患者C型>B型,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与其他各证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对于判断病情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等病毒因素在HBV-GN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1例HBV-GN患者,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GN患者基因型,HBV多态性芯片检测基因变异,同时测定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等临床资料.结果:41例HBV-GN患者,B基因型14例,C型24例(86.8%),B+C混合型3例.B型和C型患者间24小时尿蛋白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尿红细胞计数、血压、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P >0.05).12例为前C区1896位变异,1896位变异与未变异者间小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GN患者HBV基因以B、C两型为主,C型为多.C型患肾脏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前C区1896位变异和YMDD变异对HBV-GN患者小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肖倩 《中医杂志》2006,47(6):454-45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前X基因在HBV相关HCC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分布、前X基因和HBV基因型与HCC的临床关系.方法:患有乙肝的肝细胞肝癌患者(HCC)35例,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C患者35例中B基因型1例,C基因型24例,B/C混合基因型8例,未定型者2例.明确基因型的患者33例,进一步扩增前结论:HCC患者中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较为多见.前X多肽在HCC患者中有较高的编码率,前X区多肽可能和HCC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合理治法。方法:对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6-12个月,然后观察临床症状、体症、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功复常率为54.55%,HbeAg,HBV—DNA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率45.45%。结论: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体内乙肝病毒(HBV)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对于病毒自身复制及感染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333例HBV感染者血清,检测HBV YMDD变异,及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结果:体内病毒发生MDD变异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AST、ALT4值均低于感染病毒未变异的患者(P〈0.05)。结论:变异后的HBV病毒DNA复制能力下降,血清转氨酶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发生HBV YMDD变异率高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在减少乙肝病毒P区基因YMDD变异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PCR法)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32例、拉米夫定对照组31例,疗程2年,疗程结束时,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仪对HBVDNA阳性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2年疗程结束时,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YMDD变异率为15.6%(5/32),拉米夫定对照组变异率为38.7%(12/3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较长的疗程、治疗前较高的DNA含量与变异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0.888,P=0.018)。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单独应用能有效减少病毒YMDD变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肝病毒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1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BCP区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V突变类型与中医分型无明显相关性,但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基因终止变异的发生率在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虚证组明显高于实证组;相同位点在不同中医证候中的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组变异率低于虚证组。肝郁脾虚型发生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术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虚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证型属脾虚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术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各30例,治疗48周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肝功能复常率、HBe Ag/HBe Ab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和肝纤维化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临床症状体征的疗效、肝功能复常率、HBe Ag/HBe Ab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和肝纤维化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参术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虚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肝功能复常率、HBe Ag/HBe Ab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和改善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