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剂量辐射对恶性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增殖、表型和杀伤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取10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不同细胞因子培养诱导CIK细胞。培养10 d后,以30、50、80、100和200 mGy X射线照射,24 h后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对CIK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CD3+CD56+表型CIK细胞百分率的影响;3H-TdR释放法检测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80 mGy X射线照射对自体CIK细胞在12、24、48和72 h杀伤活性的影响,及80 mGy连续照射3 d对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 CIK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0 mGy)相比均有明显增高(t =2.2、3.5、3.3和2.2, P <0.05)。50、80和100 mGy组的CD3+CD56+细胞的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增高(t =2.3、4.2和2.4, P <0.05)。CIK细胞接受LDI,80 mGy组和100 mGy组与对照组(0 mGy)相比,CIK细胞杀伤活性均有显著性增高(t =3.3和2.3, P <0.05)。80 mGy照射后24 h,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出现高峰,为(54.2±5.0)%(t =3.2, P <0.01),48和72 h下降到正常水平。80 mGy连续照射3 d,24和48 h CIK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55.2±5.3)%和(61.9±4.4)%,72 h达到最高水平为(67.2±5.7)%(t =2.6、4.7和5.7, P <0.05)。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肿瘤患者CIK细胞显示兴奋效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CIK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是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下诱导而来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群,因为它的快速增值,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且副作用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对其的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正在成为新一代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培养过程中个细胞增殖情况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住院的肿瘤患者,共50例,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CIK细胞诱导培养,在第1、5、7、9、11、13、15天进行细胞活力检测并计数,第5、7、10、13、15天进行各细胞亚群的表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IK增殖情况单个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第15天的增殖倍数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280倍比180倍);细胞亚群分析中CD3+T细胞、CD8+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T细胞比例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CD4+T细胞、CD3+CD4+T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阳性组更显著;其中CD8+T细胞和CD3+CD4+T细胞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CIK细胞较阴性患者扩增能力更强,效应细胞表型表达更有利于杀伤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肾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renal arterial embolization,TRA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he-induced killer cell,CIK cell)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细胞比例、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5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为TBA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TRAE联合CIK治疗30例为研究组,单纯TRAE治疗3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TRAE术后1周静脉补充CIK细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3个月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变化;术后采用增强CT、MRI或PET-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reg细胞比例由(5.75±1.85)%下降至(4.55±1.7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NK细胞比例及CD4+/CD8+分别由(52.24 ±12.56)%、(46.33 ±16.26)%、(17.72±6.89)%、1.25±0.66上升至(62.22±10.58)%(P<0.01)、(53.00±14.17)%(P<0.05)、(21.59±8.08)%(P<0.01)、1.57±0.70(P<0.01),CD8+由(43.95±13.78)%下降至(38.23±10.7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及CD8+比例略有下降,CD3+、CD4+、NK细胞比例及CD4+/CD8+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下降程度与生存期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TRAE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中晚期肾癌能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培养7 d,诱导DC与CIK细胞,并将其按1 :5的比例共同培养7 d获得DC-CIK细胞。DC-CIK及CIK细胞分别给予40、80、120 mGy X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变化,运用CCK-8的方法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DC-CIK组对乳腺癌细胞SK-BR-3较CIK组在不同效靶比均有更强的杀伤活性(t=3.63、5.62、8.21、5.49,P<0.05)。与CIK 0 mGy组相比,CIK细胞联合40、80、120 mGy低剂量辐射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而DC-CIK细胞联合低剂量辐射组与DC-CIK 0 mGy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集3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等诱导成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变化。结果CIK细胞回输后,23例(77%)患者出现发热,持续时间2~8h,大部分自行消退,无其他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 、CD3 CD8 、CD3 CD56 和CD25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且DC1和DC2细胞的比例也上升,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癌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杨晶 《西南军医》2011,13(1):136-137
目的探讨DC+CIK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DC+CIK组)和B组(化疗组)各30例,并配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B组,中位生存期长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DC+CIK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较化疗好,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临床上相对传统疗法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T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细胞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者对辅助型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3类亚群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γδ T细胞、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4种T细胞亚群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比较。随着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将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和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3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定向分化成DC和CIK细胞,将收获的DC与CIK共培养3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IK 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MTT 法检测共培养后CIK细胞对HEP-3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CIK与DC 共培养3d 后增殖活性开始显著提高,与DC共培养的CIK较单独培养的CIK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结论 共培养后DC能够促进CIK增殖,提高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指导临床应用DC与CIK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舒心  李幸 《武警医学》2013,24(6):526-528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治疗在提高手术、放化疗疗效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作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可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后出现的一类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2]。目前,CIK细胞已应用于多种肿瘤  相似文献   

11.
赵花  刘征丽  许霞 《武警医学》2017,28(4):358-360
 目的 观察鳞癌、腺癌、腺鳞癌3种类型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为临床使用CIK治疗宫颈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01至2016-05肿瘤科和妇产科行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98例(其中鳞癌56例,腺癌25例,腺鳞癌17例)CIK治疗前1 d和治疗1个周期后的外周血各5 ml,收集的外周血按CIK细胞治疗流程进行血清分离,分离后的血清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血清中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比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98例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对比显示CD3+、NK细胞的比例均升高,CD4+、CD4/CD8比例仅在鳞癌和腺癌中升高,CD8+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2)以CD3+和NK细胞为例可以看出使用CIK细胞治疗后腺癌免疫指标较鳞癌、腺鳞癌有显著提升(P<0.05),鳞癌治疗前后,CD3+:(60.71±5.84)/(67.27±3.04),NK细胞:(8.92±3.64)/(12.93±6.25);腺癌治疗前后,CD3+:(59.91±2.49)/(68.32±8.24),NK细胞:(9.04±5.31)/(17.87±6.46);腺鳞癌治疗前后,CD3+:(59.01±5.90)/(65.23±7.07),NK细胞:(8.59±3.97)/(15.07±2.71)。结论 CIK 细胞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IL 12与IL 2作用下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生长的细胞表型的特点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在IL 2和IL 12作用下 ,CD2、CD3、CD8、CD2 8、CD19和NK等细胞表型。结果显示 ,IL 2与IL 12培养 72h细胞表型发生了明显变化 ,IL 12作用显著变化为CD2增加 (P <0 .0 5 )和NK细胞增加 (P <0 .0 1) ,CD19阳性B细胞也见增加 (P <0 .0 5 ) ,CD3减少 (P <0 .0 1)。IL 2作用下CD2、CD3均显著增加 (P <0 .0 1) ,CD19明显减少 (P <0 .0 5 ) ,NK细胞也增加 ,CD8和CD2 8以及CD8+ /CD2 8+ 细胞增加最多 (P <0 .0 1)。由此表明 ,IL 2与IL 12诱导淋巴细胞生长的表型显著差异在于IL 12主要促进NK细胞表达 ,对B细胞的生长亦有维持作用 ;而IL 2主要作用为促进T细胞生长 ,特别是对CD8和CD8/CD2 8双阳性细胞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从人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MTT实验检测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并观察细胞组织化学特点。结果:MSCc具有独特的表征,即CD29,CD44,CD166阳性,CD34,CD45,HLA-DR和荆豆素阴性。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细胞酸性萘酚醋酸酯酶(ANAE)及糖原(PAS反应)阳性,酸性磷酸酶(A  相似文献   

14.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地塞米松(Dex)单独和联合作用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利用四唑盐比色法(MTT)、细胞总蛋白考马斯亮蓝测定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rhBMP-2和Dex单独和联合作用后BMSC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显示,rhBMP-2对BMSC的增殖和ALP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Dex促进ALP的表达,但高浓度的Dex对BMSC有增殖抑制,rhBMP-2和Dex联合作用后BMSC的增殖和ALP活性较单独作用有更明显的作用。提示 rhBMP-2和Dex联合作用对于促进BMSC的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肿瘤细胞免疫山羊,取脾经匀浆透析法制备抗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并观察了S~TF在体内外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活性及LAK细胞特异细胞毒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S-TF在体内外均能显著增加荷瘤宿主的LAK活性及LAK特异细胞毒作用,早期单独应用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与LAK/IL-2联合应用可明显地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并可治愈部分荷瘤小鼠(3/10),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AK/IL-2,原因可能是S-TF能诱导LAK细胞为TIL样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S-TF能有效地提高LAK/IL-2过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细胞融合肝癌疫苗的制备及其融合细胞百分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病人新鲜肝癌组织及部分脾脏,分离纯化、激活B细胞,应用PEG融合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经培养灭活制得肿瘤疫苗。同时测定了融合肝癌疫苗的融合率、冻存后复苏活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3例融合细胞的融合率分别为66.84%、74.43%、76.55%,融合细胞经DMSO和甘油冻存后复苏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97%。研究表明,人细胞融合肝癌疫苗具有很高的融合率和冻存后复苏活细胞百分率,便于制备及储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数(MVQ)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FGF)、细胞增殖活性(PCNA)表达,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Q与VEGF、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表达阳性星形细胞瘤的MVQ显著高于VEGF阴性星形细胞瘤(P〈0.01),MVQ与VEGF表达、PCNAL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和0.35,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人肺腺癌细胞及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等)经HpD(30μg/ml)处理30min后接受γ线(5.0Gy)照射时某些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的改变.以辐射增敏比(SER)大小表示HpD的辐射增敏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各肿瘤细胞经HpD处理后SER值均大于1.按SER值大小顺序排列,人肝癌细胞(3.11)、人肺腺癌细胞(2.08)、人横纹肌肉瘤细胞(1.47)和HeLa细胞(1.51),细胞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α放射免疫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人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了TNF-α的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方法的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5.76%±1.73%和6.08%±1.91%.灵敏度为5.4pmol/L.临床应用结果显示,癌症、细菌感染及脑血管病病人的血清TNF-α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败血症、脑缺氧症新生儿的血清TNF-α值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测定血清TNF-α值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大鼠实验性脑震荡的病变规律和神经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Wistar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天活杀取脑组织,经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研究脑震荡的病变规律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00g砝码于1m处撞击大鼠头部可复制大鼠脑震荡的模型,其基本病变为脑血管扩张,淤血,出血,脑组织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伤后1-3天,脑组织呈点状坏死,周围组织疏松,单核及泡沫样细胞增多,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7天脑水肿达高,海马锥体细胞减少,呈极度缺血性改变,14-30天内仍见血管扩张,淤血,可见出血,水肿好转。原位末端标记显示,伤后1天见凋亡细胞增多,3天数量达高峰,伤后30天凋亡的神经元持续存在。结果显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凋亡是脑震荡神经元迟发性损害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