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中性粒细胞固定方法,以提高IIF法检测ANCA的特异性;方法:分别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及人类上皮细胞和猴肝组织作为实验基质,以IIF法检测SLE患者的ANA和ANCA,再用抗原特异性ANCA~ELISA试剂进一步确认,比较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的结果;结果:67例SLE患者ANA62例阳性,阳性率为92.5 %(62/67),乙醇固定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11.9 %(8/67),甲醛固定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3 %(2/67),抗原特异性ANCA~ELISA试剂确认2例ANCA阳性,乙醇固定法检测ANCA有6例假阳性;结论:单纯用乙醇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有假阳性,同时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可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的影响. 方法:用IIF法检测4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可能出现的ANCA荧光图谱;用ELISA法确认上述4种血清的靶抗原. 结果: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受自身抗体的影响较大,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应用猴肝切片可将这4种自身抗体与ANCA区别. 结论:联合应用猴肝切片与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抗原片,有助于准确判断ANCA结果.  相似文献   

3.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C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61例SLE患者血清中ANCA、ANA、抗ds-DNA及抗u1-RNP等自身抗体。结果:用IIF法检测时,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40.9%,均为核周型ANCA(P-AN-CA),AN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91.8%。25例ANCA阳性患者的ANA均为阳性。在NACA阳性组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χ^2=5.6,P<0.05)。结论:ANA能干扰ANCA的结果判断,若采用单一粒细胞的底物片来判断SLE病人是否合并ANCA是不合适的。检测SLE患者的ANCA可能有助于判断该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
Guo XH  Zhao MH  Gao Y  Wang SF  G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32-935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不同阶段和不同药物治疗时的意义以及ANCA靶抗原与血管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 2 1 6例原发甲亢患者分为初发未治疗组 (n =34) ,丙基硫氧嘧啶 (PTU )组 (n =62 ) ,他巴唑 (MMI)组 (n =77)和混合用药组 (n =43)。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患者血清 ,对ANCA和抗核抗体 (ANA)IIF检测为阳性的患者 ,进一步应用ELISA法检测 7种ANCA靶抗原 ,即髓过氧化物酶 (MPO)、蛋白酶 3(PR3)、乳铁蛋白 (LF)、人弹力蛋白酶 (HLE)、天青杀素 (AZU )、组织蛋白酶G(CG)和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结果 未治疗组IIF阳性者占 5 9% (2 / 34) ;PTU组IIF阳性者占 2 2 6 % (1 4 / 62 ) ,均为IIF ANCA阳性 ;MMI组中占 6 5 % (5/ 77) ,均为IIF ANA阳性 ;混合组中占 2 7 9% (1 2 / 4 3) ,8例IIF ANA阳性 ,3例IIF ANCA阳性。PTU组IIF ANCA的阳性率高于未治疗组 (P <0 0 1 7) ;PTU组IIF及IIF ANCA的阳性率均高于MMI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7)。服药的 1 82例患者中 ,6/ 31例IIF阳性的患者 (1 9 4% )出现了血管炎相关症状。 6例中 4例 (66 7% )识别MPO ,2例 (33 3 % )识别PR3 ,4例识别LF ,3例识别 (HLE) ,3例识别AZ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抗原。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癜肾,IgA型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及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IgA型ANC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异性抗原PR3、MPO,均为阴性。结论:IgA型ANCA定性检测可反映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情况,其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类型血管炎IgG型ANCA特异性抗原 不同。  相似文献   

6.
血清ANCA检测对肾脏疾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清中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和ELISA方法检测了2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ANCA及其靶抗原。结果 在205例肾脏痰病患者血清中,ANCA阳性40例占19.5%,其中38例为pANCA阳性(38/205);2例为eANCA阳性(2/205)。结论 不同ANCA荧光模型与疾病种类及预后密切相关;提高pANCA与ANA荧光模型的鉴别,有助于血管炎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同时应用IIF和ELISA方法检测ANCA,可以提高ANCA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乙肝转氨酶升高患者中检测阳性率。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针对临床上乙肝并转氨酶升高的213例患者ANCA用MPO、PR3检测,其中肝硬化39例,肝癌31例,乙肝DNA103者84例。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31例,阳性率为14.5%,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胞质型(C-ANCA)。结论乙肝并转氨酶升高患者ANCA阳性率相对较高。提示ANCA与乙肝活动期关系密切,HBV感染或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又适宜我国目前推广、普及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的检测方法。方法:对598份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总抗原ELISA、抗原特异性ELISA(MPO和PR3ELISA)等3种方法进行ANCA检测。结果:IIF法最为敏感,但IIF法易受抗核抗体的影响,故不宜单独应用。MPO和PR3ELISA检测,对于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诊断特异性高,但由于需要价格昂贵的特异性纯化抗原,目前难以在我国普及推广。总抗原ELISA对于抗MPO和抗PR3抗体阳性血清检测的敏感性可达92%。结论:IIF法与MPO和PR3ELISA联合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案;IIF法与总抗原ELISA联合应用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价格便宜,适于现阶段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勇  周洲 《大家健康》2013,(11):42-43
目的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乙肝转氨酶升高患者中检测阳性率。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针对临床上乙肝并转氨酶升高的213例患者ANCA用MPO、PR3检测,其中肝硬化39例,肝癌31例,乙肝DNA>103者84例。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31例,阳性率为14.5%,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胞质型(C-ANCA)。结论乙肝并转氨酶升高患者ANCA阳性率相对较高。提示ANCA与乙肝活动期关系密切,HBV感染或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0.
叶荻庆  向瑜  张莉萍 《重庆医学》2011,40(3):246-24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ANCA。并回顾性分析70例SLE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结果 ANCA阳性19例,全部是核周型(pANCA)。ANCA阳性组在dsDNA阳性,补体C3、C4降低,血沉增高,肾脏损害等方面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ANCA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及肾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血清中,韦格纳肉芽肿(WG)阳性率95%,为C-ANCA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阳性率50%,为P-ANCA阳性;过敏性紫癜(AP)阳性率37.5%,为P-ANCA阳性;白塞病(BD)3例,ANCA均为阴性;未分型原发性小血管炎(UCPSV)阳性率66.67%,其中C-ANCA 4例,P-ANCA 6例.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密切相关,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阳性率95%,提示C-ANCA可作为韦格纳肉芽肿血清学标志性抗体,ANCA检测对血管炎的发病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04例患者及48名健康成人血清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韦格纳肉芽肿(WG)患者ANCA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疾病组(P<0.05)。ELISA试验证明,髓过氧化物酶(MPO)是核周型ANCA(P-ANCA)的主要抗原。活动期WG患者胞浆型ANCA(C-ANCA)常阳性,且滴度高,稳定期C-ANCA转阴或滴度明显下降。结果提示C-ANCA对WG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C-ANCA可做为判断WG活动性的标志之一。P-ANCA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2例UC、28例克罗恩病(CD)、36例肠结核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ANCA阳性率.结果 52例UC患者中,ANCA阳性33例,敏感性63.5%,特异性96.1%,ANCA阳性率与病情轻重、性别、药物治疗等均无关(p>0.05);28例CD患者中,ANCA阳性2例(呈低滴度阳性),敏感性7.1%,特异性56.2%;36例肠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ANCA均呈阴性.结论 ANCA对UC的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UC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同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诊断系统性血管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ANCA和 AECA.结果:168例系统性血管炎中ANCA检出60例,阳性率为35.7%,AECA检出64例,阳性率为38.1%;ANCA与AECA联合检测,A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其靶抗原检测在肾炎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100例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其阳性的2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结果 ⅡF检测肾炎综合征ANCA阳性率为29%,其中胞浆型10%、核周型19%。急性型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阳性率分别为56%、20%和15%。ELISA检测在急进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大多数识别靶抗原MPO,狼疮性肾炎ANCA不识别MPO或PR3。结论 ANCA在急性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阳性率高,有重要诊断意义,对狼疮性肾炎活动及疗效判断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3例UC、60例对照组(其中20例肠结核、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NCA阳性率.结果 :53例UC患者中,ANCA阳性39例,敏感性73.6% ,特异性98.3% .对照组中20例肠结核患者血清中ANCA均阴性,40例健康体检者有1例ANCA阳性.结论:ANCA对UC的诊断特异性强,检查方便、无痛苦.可作为UC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同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ANCA相关性疾病同时使用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CA的结果,统计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①2种方法联合检测出31例ANCA阳性结果,94例ANCA阴性结果,阳性一致性为86.1%,阴性一致性为96.9%,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45);②存在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IIF阴性蛋白印迹法阳性的结果;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IIF阳性蛋白印迹法阴性的结果。结论对于SLE和RA疾病患者,IIF和蛋白印迹法单独检测均有漏检,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则有利于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Graves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情况.方法:对60例初诊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并与40例健康个体进行对照研究.将甲亢患者治疗前归为未治疗组(n=60)、治疗后归为治疗组(n=10),非甲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NCA及抗核抗体(ANA).结果:2例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IIF阳性,10例治疗前ANCA阴性药物治疗6个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检测出ANCA,患者与健康人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结论:ANCA与Graves病本身可能无关,以及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N)及其靶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LN病人血清,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免疫酶联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及其靶抗原的表达率。结果活动期LN的ANCA阳性率及靶抗原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LN,且以组蛋白酶G(CG)及乳铁蛋白(LF)为主,活动期LN中抗dsDNA、低补体血症、血沉增快及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LN患者血清中ANCN阳性及靶抗原的表达与LN的活动有关,肾脏损害以ANCA阳性者为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欧盟印迹法联合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结果:受检的192例患者中ANCA阳性标本18例,均核周型(pANCA),抗髓过氧化物(MPO)阳性5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阳性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