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反复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反复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发生2次支架内血栓;首次支架内血栓形成后2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1例再次置人支架,1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2次支架内血栓形成后3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引起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另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 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病死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牙周状况和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13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02-02/2008-05在辽宁医学院第一临i床学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315例,其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47例.比较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血栓形成患者与支架置入后止常患者的牙周状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13水平.结果: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牙周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支架正常的患者(41.7%,7.9%, P<0.01).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高于支架正常患者(P<0.01),白细胞介素1,13水平与支架正常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水平显著高于支架正常患者(P<0.01),白细胞介素13水平低于支架正常患者(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高于未患牙周炎的患者,因此应加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口腔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情况.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 2000-01/2009-10.检索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栓.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危险因素.②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28篇.结果: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可对人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与普通金属支架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率和靶病变的血运重建率.置入支架后可发生早期、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其发生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治疗可能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个体化手术及个体化药物治疗,在解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可减少再狭窄率和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率.结论:在期待新型支架的同时,对每例患者,应仔细评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到个体化手术及个体化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减少再狭窄率和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支架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支架作为一种异物,置入后可能导致再次血栓形成及血管内再狭窄,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栓形成后的静脉血流通过情况,以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再狭窄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作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观察深静脉的静脉管径、管腔内回声、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及支架置入治疗后管腔内回声、支架内的血流变化,详细记录静脉管径大小,内膜的改变,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结果: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5例,25例进行支架置入,支架置入后血流通畅,预后良好18例,再次血栓形成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图像直观清晰,与x线造影相比更安全无创,检查方便,费用相对低廉,清楚显示血栓,动态评估预后疗效,及时发现再次血栓形成,既准确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术中前降支置入支架,手术顺利。术后1 h胸痛再发,并出现血压、心率下降,心电图相继出现缓慢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再次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予血栓抽吸及球囊后扩张支架置入,冠脉血流恢复。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半年无胸闷、胸痛发作。结论 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可有不典型表现,及时复查冠脉造影是明确诊断并予有效干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人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置人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支架置人后36h~5d;血栓形成后1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存活,1例死亡;3例未行冠状动脉尿激酶溶栓者中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科发生的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后血栓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2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亚急性血栓形成,均存在高龄、弥漫多支病变、合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等因素。结论 PCI 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血栓高危患者应警惕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18例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健敏 《天津护理》2003,11(4):193-193,215
对1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认为术前做好细致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及与术者良好的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支架植入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8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随访6个月,分析21例发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血栓形成发生率2.49%,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在年龄、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停用氯吡格雷、6个月病死率、再次靶血管重建率及再次靶病变重建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前降支病变、支架直径、数量及长度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是多因素相关的临床事件,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诱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择期行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术中右冠脉置入支架后即刻见支架边缘、右冠脉近段出现一充盈缺损,考虑患者无明显不适,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3级,遂结束手术.术后8h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呼吸浅,再次冠脉造影检查示右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右冠脉完全闭塞,反复高压球囊扩张无效.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复杂,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减少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9例,均行直接PCI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6h抽血测定hs-CRP,以后每12小时测1次,至72h后,改为每24小时测1次。连测7d,得出其峰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术后hs-CRP峰值水平较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明显升高[(29.2±4.7)mg/L vs(15.3±4.2)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术后hs-CRP峰值水平越高,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2.
可降解血管内支架;减少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的表面涂层或改性的血管内支架;具有特殊功能的非血管管腔支架:介入导管,包括PTCA导管(导丝)等:介入栓塞式封堵器械及基栓塞剂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的表面涂层材料对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方法:作者以"冠脉内支架,表面涂层,血栓,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2/2008)及Medline数据库(PubMed:1974/2006)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表面涂层材料及其对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效果明显,并发症很少.冠状动脉内支架表面涂层材料有雷帕霉素、紫杉醇、肝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地塞米松以及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等,均能促进内皮细胞修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保持支架的通畅.由于残留的涂层材料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近年使用的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能进一步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如肝素化聚氨酯涂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和聚砜-聚氧化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抑制内膜增生,改善再狭窄,有望成为新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结论: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良好方法,随着涂层材料的不断更新,支架的通畅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住CCU重症监护室,严密心电监护;监护凝血酶原时间(PT),严密观察有无心绞痛复发、股动脉伤口出血、足背动脉搏动。1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1.1严格抗凝治疗。支架植入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注意合理的抗凝治疗。凡术中未经高压球囊扩张或高压球囊扩张支架未达到理想造影结果者、高凝状态、植入多个支架者,需严密监测PT,加强抗凝治疗。护理中要给患者巴米尔 波立维联合抗凝。术后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服巴米尔、波立维,每周查PT,调整剂量。注意吐泻物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1.2术后急性后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后24h至2周内,此阶段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原因。持续剧烈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要注意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如术前采取讲解、放录像、发放资料、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体会等方式,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性;告诉患者,术后住CCU,安全。严密心电监护、心绞痛及S—T、T变化。心绞痛复发,预示支架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急性再闭塞,须高度重视。要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胸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总结 12 0例不同部位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结果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并发冠状动脉痉挛、冠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冠脉闭塞、心包填塞、室颤和死亡。结论 :规范的术前准备 ,严密的术中监护和严格的术后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分析8例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因素分为血栓的原因(临床因素、血管病变情况、手术操作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因素、药物支架本身因素、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和血栓的诱因(A型性格导致情绪紧张及药物血药浓度变化)。护理对策为做好健康教育,加强预见性护理,严密病情监护,建立医护技急救团队,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关于慢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致急性左心衰竭的个案报道.主要就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原因,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分期、形成原因、循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同时,就避免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心血管事件发生,提出规范化应用拜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支架内狭窄患者63例,平均随访22个月,观察有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果:63例患者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5%,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事件。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疗效优于金属裸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变严重程度、病变直径、原支架种类及药物支架涂层材料无显著相关。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马欣  慕春言  苏毅 《临床医学》2013,33(2):42-44
目的寻找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仔细观察询问术后患者发病情况,做心电图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病变弥漫,支架置入贴远端夹层;1例术后剧烈活动,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栓形成;1例患有糖尿病,冠状动脉植入长支架后支架贴壁不充分。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其防治措施也应据此多方面展开,选用最佳的治疗策略,从各方面预防和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7例发病3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梗塞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包括雷帕霉素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并于术后(26.5±10.6)个月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必要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血管重建术)。结果125枚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支架90枚,紫杉醇药物支架35枚)植入97个梗塞相关动脉,支架长度(24.4±6.1)mm,支架直径(3.0±0.4)mm;支架植入成功率100%。5例(5.2%)死亡,其中3例死于慢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梗死,1例于术后1月死于可能的血栓形成;1例(1.0%)术后1周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而行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术;1例因非靶血管病变致心绞痛于术后3月转外院行CABG术;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非致死性再梗。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