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组织受损伤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普遍存在的反应蛋白,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干预方法,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以及血脂、血清NO的水平,探讨ACI患者hsCRP的致病作用以及调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长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06-107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在UA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40mg,一疗程后测定CRP浓度,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UAP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浓度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效抑制UAP患者斑块内炎症反应,并且存在量效关系,使用相对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UAP患者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右室内径、肺动脉压。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入院后6 h、3 d、15 d均略高于对照组[(83.25±10.01)mm Hg比(77.40±12.11)mm Hg,(90.34±4.01)mm Hg比(86.16±4.11)mm Hg,(89.59±3.05)mm Hg比(93.63±3.55)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入院后6 h、15 d低于对照组[(20.53±7.66)μg/L比(25.50±7.91)μg/L,(11.58±5.61)μg/L比(15.36±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阿托伐他汀组右室内径[(23.1±5.5)mm比(28.4±6.3)mm]、肺动脉压平均值[(30.4±6.3)mm Hg比(36.6±8.5)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可成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敬  张良兵 《安徽医学》2012,33(6):741-743
目的测定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防治颈动脉狭窄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内动脉粥样斑块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2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20例)。干预前1d、干预2、8、16周后,采用免疫透射化浊法测定血浆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组与B组两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16周后A组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颈内动脉粥样斑块中能降低血浆CRP水平,起到抗炎作用和稳定斑块的作用,为防治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杨守忠 《海南医学》2007,18(4):122-12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UAP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对照组饮食控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血脂及CRP的变化,分析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R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月  王艳 《四川医学》2009,30(8):1265-126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标准降脂治疗与强化降脂治疗对降脂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75例AMI患者,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10mg/d.连续使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4周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40mg/d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10mg/d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仍获得很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琴  姚震 《广州医药》2007,38(4):10-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顾申红  姚震 《海南医学》2007,18(2):46-4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0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0例(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天1次。所有患者次日晨化验血CRP、TC、LDL-C,并且病情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结论:CHF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R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4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常规组(40例)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同治疗组。结果 C-反应蛋白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治疗组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有良好的降C-反应蛋白作用,同时还有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颅内支架术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预防患者颅内支架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 将42例颅内支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1).对照组口服玻立维75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术前7d开始)+玻立维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术前7 d及1 d,术后7 d、3个月、6个月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术前1d(7.44±0.73)mg/L、术后7 d(27.61±1.81)mg/L、术后3个月(36.46±1.67)mg/L、术后6个月(26.84±0.76)mg/L比较,治疗组同期的CRP明显下降(P<0.05);与术后7 d(12.05±0.55 mg/L)比较,治疗组术前1 d(6.22±0.57)mg/L、术后3个月(6.03±0.46)mg/L、6个月(6.12±0.77)mg/L,下降明显(P<0.01);术前1d、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栗明星 《吉林医学》2012,(34):7483-748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Hs-CRP和血脂的影响,探讨AMI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40 mg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另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低密度载脂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2组hs-CRP的水平分别从(20.02+6.74)、(19.87+5.69)降到(12.52+5.69)、(5.89+0.74)(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有抗炎、降脂作用,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同时他汀的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罗晓菡 《中原医刊》2007,34(16):85-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脂及hs-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