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应用《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和《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救治猝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5年6月急诊科抢救的112例猝死患者(A组)按《2000年美围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抢救。2005年6月~2007年4月的70例猝死患者按照《2005年美围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抢救:心脏按压与吹气的比例调整为30:2;人工吹气时间要维持2s;按压频率达100次/min.并不间断进行;施行CPR2min即检查一次脉搏;将胺碘酮作为复苏的首选抗心率失常药物:比较两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出院率及5min内复苏成功率。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43%(24/70),显著高于A组[11.6%(13/112),P〈0.05]。B组的存活率为15.7l%(11/70),出院率为14.29%(10/70),均显著高于A组[7.14%(8/112)和6.25%(7/112),均P〈0.05];B组5min内复苏成功率为27.1%(19/70),显著高于A组[9.8%(11/112),P〈0.05]。结论按照《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救治猝死患者,效果优于按《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抢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白云机场发生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提高在机场公共场所发生猝死的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47例机场航站楼和飞机客舱内发生猝死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到达时间、现场抢救的方法、抢救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现场复苏有效率4.26%,成功率2.13%.结论 心肺复苏开始越早,猝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院外心肺复苏的现状,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接诊由120转送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例153例的情况.结果 急诊复苏成功率3.91%,存活率1.96%;院外急救措施缺乏;各种急症从发病呼救至达到医院平均时间34.2 min~116.2 min.结论 普及CPR知识,加强院外急救人员BLSD-ACLS培训和复训,提高现场和转运途中的复苏技术,改善急救没施,缩短呼救至到达医院的时间等是提高院内复苏成功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21例猝死患者院外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非外因直接引起的自然死亡。2006年江西省宜春市急救中心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进行院外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抢救猝死患者共21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在院外这一特殊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现场CPR进行复苏抢救,以及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总结天津市急救中心2004年1月~2006年3月接诊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173例中复苏成功的36例病例,分析其恢复情况及复苏成功相关因素。结果36例复苏成功患者,平均白1主循环恢复时间16.9min、自丰呼吸恢复时间35min。CPR开展得早日质量高,医务人员技术较高,均与心肺复苏成功有关。结论早期高质量的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CPR实施者的个人技术与院外急救单位的整体配合与复苏成功密切相关;缩短反应时间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 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2004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228例猝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并接回急诊科的猝死患者,整个心肺脑复苏抢救均由同一团队完成,B组120例,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中心的猝死患者;采用自主循环恢复、存活等2项指标,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出院率优于传统复苏组.结论 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连贯,猝死患者预后及转归明显优于传统复苏组.  相似文献   

7.
心动过缓的急诊治疗取决于其血流动力学情况。根据需要给予气道、呼吸、循环支持,给氧并且连接好监护仪及除颤器。重新评估患者情况。如果脉搏、循环灌注和呼吸均正常,没必要进行急救处理,只进行监测和跟踪观察评估即可。尽管已经给予有效的有氧通气,患者心率仍然低于60次/min和循环灌注不良,则开始进行胸部按压。给予足够氧、通气和胸部按压的情况下,再次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受损症状是否持续存在,检查支持设备是否有问题,如检查气道、氧源以及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8.
第29届奥运会柔道场馆医疗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柔道场馆就诊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柔道赛事就诊人群的特点,提高赛事保障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3名保障对象的就医主诉等就诊情况。结果以年轻、工作人员为就诊主体,而运动员就诊较少;其中以咽痛和头痛为就医主诉,头颈部及腹部发生疾病较多,大部分患者在医疗站经过简单治疗后均可离开。结论2008北京奥运会柔道场馆内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和咽炎,大部分患者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9.
新指南对2000年指南的大部分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补充了新近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展,并尽量简化操作程序和缩减篇幅。新指南仍然强调:与成人相比,小儿突发性心脏骤停并不常见,而且心脏骤停的原发性疾病多半不是心源性的,更常见的情况是进展性呼吸衰竭或休克的终末期事件,因此也叫窒息性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10.
2.5.8 双人球囊面罩通气对于有明显的气道梗阻或肺顺应性降低或密封面罩和面部困难的患者,双人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是必要的。一名施救者用双手分别开放气道和扣紧面罩,另一名挤压球囊,两个人都应观察胸廓起伏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气囊反搏-亚低温(ECMO-IABP—MH)”联合应用模式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待为CPCR提供一种新的高级生命支持方法。方法为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抢救中实施体外循环膜肺氧合技术与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联合亚低温支持,经一侧股动脉植入IABP,另一侧股动、静脉植入ECMO,经ECMO管路实施34℃亚低温治疗。结果在IABP与ECMO联合辅助34h时后逐渐降低ECMO流量后停机,IABP继续辅助94h后撤除;患者神经系统无损伤、各脏器功能良好痊愈出院。结论“ECMO—IABP—MH”复苏模式在CPCR过程中实施方便有效,为CPCR提供一种新的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提高急诊抢救效率的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2006年间142例心肺复苏病例。2004年、2005年病例按2000AHA心肺复苏指南抢救;2006年病例按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抢救。病例被分为成功组(42例)和失败组(100例)。用t检验、Х^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复苏过程中35项因素对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失败组外伤病例比例高,2种或以上疾病史少,有先兆病例比例低,冬春季节发病比例低,非递增法用肾上腺素比例低,用肾上腺素总量大,胺碘酮及纳络酮的使用率低。这些因素在两组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上腺素总量是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子;用纳络酮是复苏失败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掌握先兆、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素、胺碘酮、纳络酮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在抢救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应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Thumper组)和58例应用标准CPR(SCPR组)抢救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自主循环(ROSC)、ROSC所需时间以及生存出院率。结果Thumper组ROSC显著高于SCPR组(P〈0.05),复苏时间〈30min时,Thumper组ROSC比例显著高于SCPR组(P〈0.05),ROSC所需时间Thumper组优于SCPR组(P〈0.05)。2组生存出院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Thumper心肺复苏机复苏效率优于标准CPR。  相似文献   

14.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预测急诊科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照标准的2005年国际CPR指南给予患者CPR,连续测定PetCO2。选取复苏即刻(0min、5min、10min、20min)的测定值,依据复苏20min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分为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复苏即刻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在其他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S20min时PetCO2≤10mmHg预测复苏失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ETCO2水平与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相关,标准高级生命支持(ACLS)后20minETCO2水平不超过10mmHg可能能够提示救助者停止进一步复苏努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水平对心脏性猝死(SC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2006—07—01开始对有完整查体资料的预测价值,煤矿职工75788例(男59874例,女15914例,年龄18~86岁)进行3年的观察。发现SCD患者80例。从研究队列健康人群中为每一例入选患者匹配2例对照(共160例)。比较两组间基线1RHR水平,分析RHR水平与SCD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结果SCD患者基线RHR水平为(76.8±10.6)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72.4±8.4)次/min,P〈0.01]。RHR与SCD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RHR水平〉80次/min者发生SCD事件的风险是RHR水平〈80次/min者的2.603倍(95%CI1.195~5.67,P〈0.05)。结论基线RHR对SCD事件风险有预测价值,基线RHR水平较高者(〉80次,min]发生SCD的风除明昂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两种复苏方法对心跳骤停免复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对心跳骤停复苏效果的影响,探讨开腹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时应采取的更为有效选择的复苏方法。方法健康的32只新西兰白兔,于呼气末窒息8min制成心搏骤停模型,分别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比较2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6h后将兔处死,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对比2组的不同,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较常规心脏按压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自主循环恢复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为(12.7±3.4)%,显著低于常规心脏按压组少[(22.5±5.2)%P〈0.05]。结论开腹手术发生心跳骤停时,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较常规胸外按复苏压法更为有效。其原因可能与该方法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ICU急性心肌梗死CPR后的5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25例)和综合治疗对照组(25例),对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CPR后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为(257.81±97.65)h,显著短于对照组[(425.33±81.57)h,P=0.000];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干预组6/25(24%)例,对照组15/25(6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第1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85.13±13.36)U/L,与对照组(183.12±12.57)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3);干预组治疗第3和第5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10.56±12.14)U/L和(39.73±10.37)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35±11.49)U/L和(73.52±10.18)U/L.P〈0.05);治疗前后MODS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干预组明显降低,治疗第5天干预组MODS评分为(1.59±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96±0.23,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改善其心肌酶学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CPR后多脏器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后心肺复苏(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阶段组织微循环变化特点及抗凝溶栓药物对其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在交流电诱发CA后,对照组只进行BLS,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和肝素进行干预。分别于诱发CA前(0min)和CA后每隔3min测定兔耳的微循环血流量,在复苏30min时取心肌和肾脏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兔耳微循环血流量在CA发生后急剧下降(P〈0.05),在BLS阶段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P〈0.05)。实验组兔耳微循环血流量在CA发生后也急剧下降(P〈0.05),在BLS复苏9min后下降速度趋缓。两组相比微循环血流量变化明显不同(P〈0.05),两条变化曲线约在9min时相交,其后实验组的变化曲线趋于平坦,而对照组仍继续下降。对照组心肌和。肾脏组织的微循环内可观察到红细胞聚集,而实验组无此现象。结论CA后在CPR的BLS阶段微循环血流量下降,有血细胞聚集现象,给予溶栓、抗凝药物的干预可以改善BLS阶段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防止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篮球赛事患者特点,为大型体育赛事医疗服务提供经验。方法2008北京奥运会篮球赛设1观众医疗站及2个观众医疗点,篮球赛期间共接诊患者1072人,按身份、国籍及疾病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就诊患者相关特点。结果接诊工作人员673人(62.8%),观众343人(32.0%),官员4人(0.4%)等。中国1018人(95.0%),美国16人(1.5%),澳大利亚4人(0.4%),英国4人(0.4%),西班牙4人(0.4%)等。上感或咽痛279人(26.0%),感冒、头痛或头晕170人(15.8%),胃肠炎或消化不良154人(14.4%),皮肤擦伤120人(11.2%),外伤106人(9.9%),高血压36人(3.4%),眼部疾病或结膜炎29人(2.7%)等。结论奥运会在中国举行,篮球赛事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就诊患者主要为中国工作人员,多为疲劳或饮食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