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对养生保健早有系统论述,今初步探讨,望对崇尚养生保健、探究健康长寿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禄颖 《吉林中医药》2011,(10):1028-1029
"因时摄生"是《内经》养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它以"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为基础,重视人体与自然界变化的统一性,根据自然四时、昼夜阴阳消长规律以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来因时调摄身体,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因时摄生"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顺应天之四时而养生、顺应昼夜节律而养生以及顺应人体生命活动周期而养生等3个方面。其中顺应昼夜节律养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睡眠养生。  相似文献   

3.
《内经》对于阳气论述较多,多处条文突出重阳思想,阳气对于人体生理病理起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从《内经》重阳思想角度出发,探讨在养生实践中如何保护机体阳气,以期达到"治未病"目的。  相似文献   

4.
程维克 《山西中医》1996,12(2):37-39
《内经》中的养生方法,对于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和延年益寿;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内经》有关论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内经>吸取道家的养生思想,使中医养生学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内经》养生延缓衰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养生延缓衰老理论初探河南450052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胡兆淇主题词《内经》,养生以朴素唯物思想,强调养生延衰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以“上古天真论篇”冠于卷首,突出了养生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概括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历年十分重视对医家的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而《内经》一书对此内容论述甚丰,且散见于各篇之中,现笔者搜隐索微,核其主要,对《内经》的医德思想,试作探讨如下。一医道精深,勿粗枝大叶《素问·疏五过论》云:医学之道,“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灵枢·灵兰秘典论》亦云:“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内经》认为,医学道理,深奥广博,故要求习医  相似文献   

8.
<正> 《内经》之“治未病”,实指预防和隔离。隔离是在瘟疫流行之时,对健康人群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以免被疫疠之气相染而必须应用的一种方法,在疫病  相似文献   

9.
单健民 《中医杂志》1992,33(3):8-10
本文探讨了物候学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人们应当顺从自然变化,及时作出适应的调节,才能摄生防病,以享天年。  相似文献   

10.
张卫  林净 《国医论坛》2020,(5):58-60
《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丰富的养生内容,如以四时五脏阴阳为理论基础,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养生思想,总结了春捂秋冻、固护阳气,夏养三伏、养阴宣阳,冬养三九、充养阴精的四时养生观,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  相似文献   

11.
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年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丰富的养生学理论,对养生的意义、原则、方法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内经》中明确指明了人是天地间的产物。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有着人类  相似文献   

12.
论《内经》养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长寿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非常向往和关切的问题.生、老、病、已虽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但是通过养生,人们是可以达到强身防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目的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医研究养生的历史相当悠久,<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较为系统的论述,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预防保健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正> 《内经》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古代巨著,《内经》中有关疾病预测的论述,范围很广,内容甚多.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疾病预测学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能认真的加以研究和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很有前途的学利.笔者鉴于目前对这方面的论述甚少,不揣冒昧,试图对内经中有关疾病预测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共同为繁荣发展祖国医学做出贡献.如有谬误,恳请指教.  相似文献   

15.
王淼 《天津中医药》2004,21(4):309-310
《内经》的养生思想是在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为: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指导作用。并与道家思想作比较.提出《内经》的养生观点是在吸收了道家思想有益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同时又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要“治未病”。  相似文献   

16.
张儒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M0007-M0007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在《内经》以前,养生学处于实践阶段,尚无系统的理论形成,《内经》的问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使养生学在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也正是这些《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长与衰老,是一种生理现象。有出生之时,必有衰老死亡之日,这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但是利用医学卫生保健的方法,来预防衰老和延长人的寿命,则完全是可能的。祖国医学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认为防老是可能的,而且提出了许多防  相似文献   

18.
《内经》非平衡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学理论素为“平衡”思想所统治,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施治。“阴阳平衡”所谓健康,“阴阳失衡”即成疾病。治疗亦唯“调整阴阳,使复平衡”是求,似成不易之论。而纵观《内经》等中医古代文献,则绝无此说。“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就认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而阴阳本身,则是经常不断的或‘消’或‘长’地变化着”(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内经》亦认为阴阳消长导致每个事物的阴阳双方处于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19.
<正>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是近几十年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它运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心理、生理的影响,探求人格特征、体质等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冀达到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提供整体性、综合性理论的目的。心身医学的崛起,突破了西方医学界长期忽视心身的整体关系和仅注重疾病的局部细胞病理改变的桎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成为现代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新部门。然而,心身医学思想早在我国古代就已萌芽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源头活水,被尊崇为"医家之宗",它并非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部指导临床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