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某公司发生的1起可疑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中毒原因。方法收集中毒患者及公司其他人员资料,采集患者肛拭子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凌晨2时,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10日11时,共发生病例15例;病例症状主要为腹痛(15例)、腹泻(15例)、恶心伴呕吐或不伴呕吐(10例)、发热(6例)。病例均为该公司员工,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1—33岁。从6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分离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dh基因,未携带trh基因。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
<正>副溶血性弧菌是无锡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发生次数最高的食物中毒原因菌。2000年全市共发生食物中毒7起,中毒人数254人,无死亡病例,其中3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人数达234人,分别占全市全年食物中毒起数的42.86%和中毒人数的92.13%。现就该3起食物中毒事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20 0 1年 9月 16日 ,崇州市某大酒店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马某、董某家都因侨迁新居 ,于 2 0 0 1年 9月 16日中午 12时 ,在同一家酒店举办宴席 ,共有 3 0 2人就餐 ,次日晨 2时左右 ,部分就餐者陆续出现呕吐、腹痛、低热等症状 ,7时 3 0分崇州市某医院收治首例患者 ,至 19日下午共收治同时就餐的发病者 81例 ,年龄 4~ 73岁。2 临床表现潜伏期 14~ 18h ,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腹痛 ,腹泻(腹泻物多为水样便 ,4~ …  相似文献   

5.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 2 8日晚 ,在我区某公司食堂就餐的 2 6 0名职工中 ,有 16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少数病人有发热、头痛。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病原学检测 ,证实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1 中毒发生经过  2 0 0 0年 8月 2 8日晚 17时 30分 ,2 6 0名职工在公司食堂就餐。菜谱为五香牛肉、油炸咸鱼、茭白肉片、白菜粉丝、花生、雪菜、土豆和菜干汤等。其中除了五香牛肉系从市场上购买外 ,其余均为公司食堂自制。2 9日凌晨 2时至 11时 30分有 16人出现消化道中毒症状。其中…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5月 31日中午 ,楼××在×××大酒店举办喜宴 ,40人就餐 ,2 4人报告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6月 1日中午张××在×××大酒店举办喜宴 ,5 2人就餐 ,2 9人报告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据调查 ,该食物中毒是因食用冷盘菜鸡胗所致。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5月 31日资料 就餐人数 40人 ,报告发病人数 2 4人 ,罹患率 6 0 0 0 % ,其中男 13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的 81岁 ,最小的 2 0岁。首例发病时间是 5月 31日 14:0 0时 ,潜伏期 2~ 2 7小时 ,平均潜伏期 15小时。调查病人 2 0例 ,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痛性质多为脐周或上腹部持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1起旅游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溯源致病因子及可能污染途径。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样本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确定致病因子和污染途径。结果2012年7月8-9日,从某旅游团成员中共搜索到26例病例,罹患率为35.14%(26/74),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占96.15%)、腹泻(占96.15%)、呕吐(占61.54%)等为主。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可疑餐次为7月8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姜葱炒花蟹为可疑食物(OR=10.00,95%C1为1.13—88.49)。共采集各类样本41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8份,阳性率为43.90%。其中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样本16份,捡出阳性12份;采集餐馆砧板、菜刀、餐具、半成品食物、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共25份,检出FEl性6份。12份病例粪便和肛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与1份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茵菌株PFGE图谱相似性达100%;11份病例样本和胶篓拭子样本血清型为03:K6,1份病例样本血清型为OUT:KI。现场卫生学调查提示,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工时间不足导致姜葱炒花蟹未能煮熟煮透。结论根据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副溶血性弧茵食物中毒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花蟹未煮熟导致。  相似文献   

8.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2004年9月1日4:46,瑞金市卫生防疫站接到瑞金市人民医院1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报告,瑞金市卫生防疫站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分析结果,确认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杰  蒋立新  杨梅  李玥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1-1153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暴发情况、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收集辖区为2006—2009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确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4起,中毒人数共115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2月,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人口密度与中毒起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食物中毒集中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熟肉为主,发生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引起食中毒的血清型别主要以O3:K6为主。结论该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加强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7年以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样品的分离根据国标GB/T 4789.7-2003进行,用GNID革兰阴性菌鉴定板进行生化鉴定,用血清玻片凝集实验进行血清学分型,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s酵母菌药敏反应板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8、9月,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血清型主要以O3∶K6型为主,占50.0%。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AMP)、替卡西林(TIC)、头孢唑啉(KZ)的耐药率分别为61.5%、50.0%和42.3%。结论要重点防制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治疗时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事件处理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按照国标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做血清分型;应用多重PCR技术进行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测。结果:经检测,3份剩余食品及环境样品检出不同血清型VP,血清型有O3:K6、O1:K56等;11份病例样品检出不同血清型VP,血清型有O3:K6、O1:K56等;14份样品的tdh基因携带率为92.86%。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tdh毒力因子的,血清型为O3:K6、O1:K56等多型别的VP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对1起群宴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结果]该次食物中毒23人,罹患率达17.69%,经实验室采样在9名患者的大便和1份冻虾等10份样品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于海产品冻虾加工不当所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陈斌  周伴群  焦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99-4000,4003
目的 寻找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探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病例定义:自5月22日以来,台湾旅行团成员中出现腹泻(≥3次/24 h,粪便性状异常)或腹痛伴呕吐、发热之一症状者.病例搜索在所有旅游团成员中进行.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病例组选取全部病例,对照组选自旅游团中未发病者.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数据,对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52例病例,76.92% (10/13)的病例标本副溶血弧菌培养阳性.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潜伏期19 h,Logistics回归显示鲜贝OR=4.3,95%CI=1.1~17.结论 这是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危险餐次是5月22日晚餐,危险食物是鲜贝.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强旅游餐饮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沿海地区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 ,由副溶血性弧菌与其它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屡见报道 ,主要是生食或加热不彻底的熟食。 1995年以前检出频率最高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 :K8,1996年以后由产生耐热的直接溶血毒素 (TDH)的O3:K6取而代之。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法有噬菌体裂解法、PCR法、PFGE法。采用免疫磁株法可有效地收集、浓缩神奈川现象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 ,可显著提高环境样品及食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发生经过及原因,为此类事件的预防和监督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食物中毒发病47例,罹患率约为7.12%(47/660);潜伏期8-18 h,平均13 h;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进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所致,具体中毒食物不明。结论:本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出了预防类似食物中毒的监督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一起升学宴食物中毒的原因,确定致病菌,为食物中毒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查找可疑中毒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及食物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致病病原和毒力基因,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鉴定。结果共搜索中毒病例92例,罹患率为46.9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93.48%)、腹痛(86.96%)、恶心(39.13%)、呕吐(34.78%)和发热(17.39%),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7h。从3例患者样本(2份粪便、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rh阳性且PFGE图谱带型相似性系数为97.4%。10份食品样本中未能检测出致病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6种食物为可疑食物(OR值分别为15.75、10.14、8.44、5.93、5.56、4.71,P均<0.05且OR值95%CI>1),其中夫妻肺片、加州鲈鱼暴露的危险度极高(OR值>10)。结论升学宴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由tr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未能确定可疑食品(夫妻肺片和加州鲈鱼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的监督管理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对此次事件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耐药分析、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三餐次腹泻患者总共分离出18株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对头孢唑啉耐药,其中1株为O2抗原群、携带trh毒力基因,其余全为O4抗原群、携带tdh毒力基因,部分分离株PFGE相似度高达100%。结论三餐次同时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餐次内和餐次间分离株通过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食物中毒溯源和科学防控食物中毒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1起166人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所采集样品参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标准进行检验。结果从3份厨工肛拭样品、1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2份病人肛拭样品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从3份病人肛拭样品、3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5份留餐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经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