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影像学诊断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对比分析16例患者的B超、静脉及逆行肾盂造影、泌尿系MRI水成像及CT等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16例B超检查均显示肾盂积水;静脉肾盂造影有10例不显影或显影不清;逆行肾盂造影和泌尿系MRI水成像11例均显影清楚;CT检查3例能显示积水。结论:B超适于该病的初筛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作为常规检查,MRI水成像适于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及有禁忌证者;逆行肾盂造影不宜作为常规检查;CT检查只适于做为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
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R(computed radiography)系统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价值。方法 对两组各5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检查的患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放射摄影(CR组)与屏/胶系统摄影(传统组)所摄取的患者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CR图像明显优于传统图像(P〈0.001)。与传统相比,其最大优点经CR系统后处理的图像能得到改善,并且对泌尿系的结石与微小钙化的显示能力明显提高。其次,CR组所做的IVP检查不仅用片量少,而且还能对图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结论 CR系统较传统摄影能提高IVP质量,并能更好显示泌尿细微结构和病变,对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静脉肾盂造影(intralenous pyelography,IVP)一直是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其衍生的方法还有大剂量IVP、逆行肾盂造影等。放射科在实行数字化的变革中,逐步出现了采用计算机放射摄影(CR)[1]和数字放射摄影(DR)[2]的设备进行泌尿系统的造影。本研究收集了我院用DR设备和数字胃肠机设备进行IVP的资料,从而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宋登浩  张友  孙浩  刘峥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9):750-750,760
目的 探讨高KV和普通KV摄影在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过程中,患者受到X线辐射的剂量。方法 本文共监测了60例IV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患者均使用LiF(氟化锂)个人剂量测量牌分别置3个部位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前和注射造影剂后15min、45min进行高KV摄影;对照组患者于注射造影剂前和注射造影剂后15min、45min进行普通KV摄影。结果 下肢和生殖器两个部位,观察组患者吸收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高KV摄影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普通KV摄影,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选择高KV摄影。  相似文献   

5.
对肾重复畸形的B超、IVP、SPECT三种检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例肾重复畸形做了B超、IVP、SPECT检查。结果:B超检查35例,26例做出诊断;iVP检查50例,20例做出诊断;而SPECT检查22例,16例做出诊断。重肾显影率的高低,与其分型有关),发育型各法所获阳性率高,而发育不良型则低。比较三种检查方法B超为优,它安全、迅速,患儿易于接受,影像具有直观感强,与术中所见相一致等特点,其显像条件不依赖于重肾的功能.IVP是常规使用方法,但显影率低,系重肾功能低下所致,值得今后探讨。SPECT灵敏度高于IVP,对积水型显影者多,目前不能普及,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樊祥奎  于洪存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92-4093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IVP)过程中影响肾异常显影临床影像技术因素,提高静脉肾盂造影临床诊断率。方法:对68例肾异常显影CR静脉肾盂造影过程中的图像质量,根据显影情况,对影响肾脏显影排泄功能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方法,进行技术因素调整,达到正确显影,提高成功率。结果:本组68例病例中有57例肾异常显影属于病理因素所致肾异常显影,技术操作正确,占83.8%;排除了11例由于造影剂剂量的大小、腹部加压力的大小、机器因素等其他技术因素影响的异常显影,占16.1%。结论:影响肾功能显影情况的技术因素,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肾功能的评定价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肾盂积水患者的尿路造影中,俯臣位摄片能对常规卧位尿路造影检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选择56例病例,年龄23-72岁,先行常规爷卧位摄影,当肾盂、输尿管显影不明显时,加做俯卧摄影。使仰卧位时未显影的肾盂、肾盏和输尿管被造影剂充盈,最大程度地显示尿路和病变。  相似文献   

8.
董明德 《吉林医学》2011,32(15):3088-3089
目的:提高肾积水影像检查表现,分析其检查价值。方法:112例B超检查提示肾结合系统有不同程度分离,之后全部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5例行CT扫描检查,18例行MR检查,15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对影像学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112例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结合系统分离、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双肾盂肾盏显影85例,右侧不显影12例,左侧不显影10例,其中轻度肾盂积水45例,中度肾盂肾盏积水25例,重度肾盂肾盏积水18例,不显影14例。所有肾盂肾盏积水均有相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不同的原因。结论: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有助于提高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及直线断层功能解决在常规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因图像质量不理想而影响诊断的问题。方法:220例造影患者均进行体层摄影,应用直线轨迹8°/0.4 s,8°/0.8 s的小角度断层法,在常规采集数字图像的同时,适时进行肾脏体层摄影,通过断层以尽量短的时间获得满意的造影图像,从而缩短造影流程。结果:220例造影患者中,8例重度肾积水未显影(延时4~12 h后显影),1例糖尿病肾损害,肾功能差而无显影,其余均能较好的显示双肾外界轮廓及肾盂肾盏,有效率96%。发现泌尿系结石112例,合并肾积水72例,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瘢痕、肾萎缩等内科肾病22例;肾占位病变13例。结论:数字化体层摄影对于IVP检查能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检查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造影中的摄影体位,显示最佳的造影效果。方法对50例泌尿系梗阻伴积水患者,在IVP中采取先传统仰卧位,必要时俯卧位的造影方法,对其先后两种方法的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先仰卧位再俯卧位摄影后,肾盂肾盏显影率提高20%,P<0.05;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及各段显影率提高18%,P<0.05。结论排泄性尿路造影,必要时采取俯卧位摄影,能弥补传统造影体位的不足,使梗阻部位在仰卧前后位无法显示的解剖机构和病变满意显示出来,是泌尿系梗阻时,肾盂肾盏及解压后输尿管全程显影最好的补充体位。方法简便,值得常规鉴用。  相似文献   

11.
非加压法静脉肾盂造影方法的评价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获取高质量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影像资料的最佳技术方法以保障全面、准确的诊断.方法:研究组为非加压法IVP 300例,其中头低足高位100例,动态头低足高体位100例、低张常规位100例;100例常规加压法VIP作为对照组.由高年资技术人员与副高级职称医生对两组显影效果、图像质量、诊断要求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300例因无加压痛苦,全部顺利完成符合诊断要求的VIP检查;对照组100例因年老、体弱、肥胖、下腹部病变等不能承受腹部加压而于检查中途解压以至于无法达到诊断要求者达5%(5/100)、图像欠佳影响诊断者13%(13/100).研究组300例.肾盂肾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输尿管全程清晰显示为93.7%(281/300),显示欠佳但达到诊断要求6.3%(19/300).研究组因诊断要求需改变体位多角度摄片以显示病变细节11.7%(35/300);对照组需要多角度摄片而无法完成7%(7/100).尿路全程显影率:研究组93.7%(281/300),对照组43%(43/1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检验意义(P<0.01).结论:非加压法IVP具有免除加压痛苦、清晰显示解剖、病变细节、尿路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加压法等优点,优于加压法.  相似文献   

12.
8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8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UJO)静脉肾盂造影(IVU)结果,为早期诊断PUJO提出确切依据。方法:88例病人均进行IVU或逆行造影,手术治疗83例共98侧,58例术后病理切片。结果;88例术前后诊断均完全符合。提出了早、中期PUJO在IVU上独特的影像学表现是以肾盂饱满或扩张为主,而肾盏扩张多不明显为特点,与肾结石所致肾积水有明显区别。结论:治疗仍以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为好。  相似文献   

13.
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的肾结核表现及其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肾结核患者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检查,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肾功能、有无钙化等方面对肾结核做出诊断;其中21例经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分别用3种影像学方法对其显示的典型肾结核特点(包括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53.3%,62.8%和90.7%。CT对中晚期肾结核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结论:CT能够对肾结核病变范围、程度、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可作为肾结核治疗前进行评价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土康  彭晓欣 《河北医学》2008,14(7):772-774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与B超检查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经IVP、CT和B超诊断的肾囊肿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IVP发现6例(21.43%),CT发现1例(3.57%),B超未发现(0%),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明显高于CT、B超(P<0.05)。结论:IVP能明显提高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对于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必须要进行IVP检查,了解肾囊肿是否与肾盂相通的。  相似文献   

15.
尿路梗阻与扩张的IVP延迟摄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00例尿路梗阻所致的病理性肾盂,肾盏扩张的病例均曾行常规IVP检查。本文目的是欲寻求不同程度肾盂积水病例的最佳摄影时间。结果所有程度较重的病例,在90分、120分、180分延时拍片中均显示了尿路扩张8例,发现尿路结石。该方法提高了造影的成功率,为临床提供了有用信息,满足了诊断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KF—200型X线机作胸部亚高千伏摄影共1500例,效果甚好。经与常千伏摄影对照,亚高千伏图像的密度平均值更接近于X线信息量最灵敏的诊断密度区,在显示胸部重要结构与病变方面,亚高千伏都明显优于常千伏(P<0.01)。作者认为,亚高千伏摄影简便而实用,不失为提高低电压设备胸部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重复肾畸形的诊断运用价值。方法对经静脉肾孟造影(IVP)及部分行手术证实的51例重复肾病例进行超声扫描并作系统性分析。结果51例重复肾畸形病例超声显像可分为三类:①增生型重复肾28例,显示重复肾皮质较厚,肾及肾孟形态近似于下肾。②积水型重复肾13例,显示重复肾积水,肾盂增大,下肾受压移位。③萎缩型重复肾10例,显示重复肾积水,皮质少,部分呈囊泡状,贴附于肾上极处,肾孟腔相对较小。结论超声对重复肾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重复肾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单侧上尿路梗阻所致肾积水患者肾孟尿中的成分与肾积水程度和病程之间的关系,为静脉肾盂造影(IVP)判断肾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单侧上尿路不完全性梗阻所致肾积水的病例行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分别取患者的膀胱尿和肾盂尿。检测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钾离子以及内皮素(ET)、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以及尿的酸碱度和电导率;统计分析肾盂尿的成分与积水程度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肾肾盂尿各成分的浓度均大于膀胱尿(P〈0.05);肾积水早期病例肾孟尿各成分的浓度高于肾积水晚期病例(P〈0.05);肾积水1级病例肾盂尿中钠、钾、氯离子的浓度与2级、3级和4级病例比较显著增高(P〈0.05),而积水程度2级、3级和4级病例钠、钾、氯离子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P可以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和评价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除考虑患者肾脏的积水程度,还应考虑病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