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三支冠状动脉痉挛在12导联心电图上的各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冠脉痉挛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和T波改变,R和S波电压改变,出现Q波,改变QT间期及发生心律失常。作者报道4例弥漫性三支冠脉痉挛在心电图上的各种表现,包括无ST段改变。4例皆为男性。例1,47岁。入院后发作严重胸痛时的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上移1—3mm,在IaVL及V_2-V_4导联ST段对应性下移。一周后冠脉造影正常,静注麦角新碱0.4mg后引起左右冠状动脉严重而弥漫的收缩,剧烈胸痛,但当时心电图无变化。例2,44岁。右冠脉造影显示自发的弥漫性痉挛,病人有胸痛但无ST段改变。右冠脉造影显示自发的弥漫性严重痉挛,发作胸痛,心电图示Ⅱ、Ⅲ、aVL导联ST段水平型上移2mm,在Ⅰ、aVF及V_2-V_4呈对应性改变。例3,53岁。左冠脉造影显示自发的弥漫性痉挛,病人有胸痛而心电图无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h入院。患者1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剧烈不缓解,同时伴出汗,就诊当地医院,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_1~V_6导联ST段抬高,T波高尖"(图1),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自行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V_3~V_6导联J点压低,ST段上斜型下移,V_2~V_6导联T波高尖。呈典型的De Winter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图2)。既往体健,否认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查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4岁。因反复发作胸痛半月入院。入院后拟诊冠心病心绞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监测中患者胸痛发作两次,发作时见心电图MV5、MV1、MaVF各导联ST段均抬高。系未发作时心电图ST-T未见异常。患者第一次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示:MV5、MV1、MaVFST段水平抬高0.1~0.5mV。第二次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MV5、MV1、MaVFST段呈下斜型抬高,其中MV5、MaVFST段抬高1.0~2.5mV,并与T波融合呈巨R波样改变,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活动后胸闷1年入院,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Ⅱ、Ⅲ、aVF和V1导联ST段轻度压低,Ⅱ、Ⅲ、aVF和V2~V6导联T波呈负正双向。急性胸痛发作5min,双向的T波变为直立;且Ⅱ、Ⅲ、aVF导联s波消失,J点上抬;V2~V4导联s波加深。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胸痛2个月,黑矇2次人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作性胸痛,以心前区为主,有时向背部放射,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持续约几秒至3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休息及活动均有发作,3~8d发作1次,未介意.近1月患者自觉疼痛发作次数增加,胸痛程度加重.当地医院就诊,多次静态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顺应性下降.入院后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检查,第2天早上6:53休息时发作心前区疼痛,约10 min自行缓解.回放12-AECG发现,心绞痛发作前约1 min(图1)示:心率90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ST段在Ⅲ、aVF导联呈水平型压低0.05 ~0.075 mV,T波无异常;发作时(图1)示:心率65次/min,P-R间期0.12 s,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第2个心搏为房性期前收缩,ST段在Ⅰ、Ⅱ、aVL、aVF、V1~ V3导联呈弓背型抬高0.15 ~0.9 mV;发作后2 min(图1)示:心率53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ST段在V1~V3导联呈弓背型抬高0.1 ~0.4 mV,其余ST段回落至基线.  相似文献   

6.
变异型心绞痛表现一过性宽大畸形R波心电图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2岁。因反复胸痛1个月,再发1h于2003年8月16日入院。近1个月来无诱因下反复发作胸骨后压榨样剧痛,含服救心丸后或自行缓解。1h前休息时又突发胸痛,持续数分钟,入院时疼痛已自行缓解,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V1-2导联呈rS型,V3-4导联呈Rs型。在静脉滴注极化液过程中又突发剧烈胸痛,四肢抽搐,心电图检查(图1B)示:窦性心律,V3-5导联P波不清楚,Ⅱ、Ⅲ、aVF、V1、6导联ST段抬高0.1—0.3mV,V2导联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2岁.发作性胸痛伴大汗,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入院.经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治疗,2天后胸痛缓解,肌酸激酶(CK)2000 IU/L(参考值:25~200IU/L).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女、56岁。因"间歇性左肩、颈及下颌部疼痛3个月"就诊,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清晨洗漱时出现上述症状发作。动态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上移0.10mV,最高达1.20mV,持续9min后,ST-T波逐渐恢复正常(图1)。发作时伴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室速13阵。例2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胸痛半年,加重10天,晕厥2次"入院。患者于住院期间突发晕厥、意识不清,血压90/60mmHg。记录心电图示:Ⅱ、Ⅲ、aVF、V4~V6导联ST段下斜型下移0.2~0.45mV,Ⅰ、aVL导联ST段抬高0.1~0.2mV。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7岁,因"发作性胸痛9 d,晕厥1次"入院.胸痛发作时外院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示心房颤动伴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及V4~V6导联ST段压低.1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因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段抬高,易被误诊为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病、心肌梗死。本文报告一家族4例ERS及随访结果。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干部。因发作性胸痛胸闷,心电图示V_1~V_3,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3~0.5mV,T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82岁。主因"反复发作性胸痛20年,加重h"入院。既往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20年。入院时患者的胸痛已缓解,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ST段无偏移,T波正负双向,V4导联T波倒置;心肌肌钙蛋白(cTnT)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主干病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30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对其心绞痛发作时各导联ST段的变化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除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典型心电图演变外,有20例患者ST段广泛压低(5个导联以上)。17例患者胸痛发作的心电图中可见STaVR抬高,其中13例STV1也可见抬高,但是程度均低于aVR导联。结论左主干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广泛导联ST段压低及aVR导联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3例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回旋支为缺血相关血管,而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压低,酷似冠脉前降支病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7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6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6年前诊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予药物治疗,1997年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入院前1天患者发作胸痛,症状发作时心电图示V1~6ST段广泛压低0.3~0.6 mV,缓解后ST段恢复至基线,因患者拒绝急诊介入治疗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仍有反复的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心衰)发作,行冠脉造影,结果示左主干70%狭窄,前降支近端100%闭塞,回旋支开口90%狭窄,第一钝缘支90%狭窄,右冠脉100%闭塞,左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其余桥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年多"于2016年5月20日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入院前1年活动后胸闷、胸痛,经休息可缓解,后反复发作,每次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入院后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6次/min,Ⅰ、Ⅱ、Ⅲ、aV L、aV F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V_2~V_6导联ST段压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在胸痛发作时不出现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可视心电图ST段移位情形而出现不同的演变和预后.病例入选的标准:1.心电图变化限于胸前导联,剔除下壁导联变化;2.病史中至少有二次胸痛记录和心电图ST段的类似移位而未发展为AMI;3.胸痛发作时至少有一次心率不超过发作前的10%,而且不超过100次/分,收、舒压增高也不超过10%;4.他们在同一住院期间发生AMI.UA的诊断依据是新近有心绞痛史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和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出现静息性心绞痛伴ST段抬高或压低>1mm者.AMI的诊断按照胸痛史、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性,16岁。因反复胸痛2周于2011年9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急性胸痛发作,为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疼痛,持续2 h不缓解。外院心电图(ECG)示Ⅱ、Ⅲ、aVF、V_7~V_9导联ST段抬高,V_1~V_4导联ST段压低,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I(cTnI)5.7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0μg/L,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予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营养心肌后症状缓解,此后无规律用药。此次发作前曾有咳嗽、咳痰,无发热、咯血。入院当天零点再次急性胸痛发作,性质同前,发作12h未缓解急诊就诊。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13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的患者,对其静息时、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无aVR、V1导联的ST段抬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痛发作时11例出现了aVR、V1导联典型改变,静息时2例aVR、V1导联改变。结论心电图aVR、V1导联ST段抬高,尤其STaVR〉STV1,V4~V6导联ST段下移,合并Ⅱ、Ⅲ、aVF导联或Ⅰ、Ⅱ导联ST段下移与冠脉左主干、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及三支病变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万俊杰  张莉 《心电学杂志》2004,23(4):231-231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1周就诊。临床诊断:胸痛原因待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9次/min,大致正常心电图。采用Bruce运动方案次极量运动实验,运动至3级8min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伴大汗,不能耐受,心率下降。监护心电图可见V1、V3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2~0.3mY。突然出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又转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  相似文献   

19.
周期性ST段抬高是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病人的显著特征,某些患者可并不伴有胸痛。症状性和无症状性ST段抬高倾向于晚上和清晨发生,有必要用长期心电图监护来探测。本文描述1例60岁老人因休息时心绞痛频发而入院;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暂时性抬高,给硝酸甘油后能缓解。24小时Holter心电图连续监护反复发生症状性和无症状性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端狭窄90%,左心室造影示正常。入院后第十天给地尔硫(艹卓)(Diltiazem,硫氮(艹卓)酮)每6小时30mg后无心绞痛发作,但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突发胸痛22 h”于2018年6月1日14时入住义乌復元医院心血管内科。22 h前,患者突发胸骨中上段压榨样剧烈疼痛,发作时有濒死感,伴出冷汗,疼痛放射至后背部,疼痛一开始呈阵发性发展,最长发作时间持续约20 min,初始未重视,之后胸痛反复发作,无缓解趋势,至当日下午患者仍旧感胸骨中上段压榨样疼痛,急诊来我院就诊。急诊心电图示:V1导联ST段抬高0.6 mV,V2导联ST段抬高0.55 mV,V3导联ST段抬高0.45 mV,V4导联ST段抬高0.3 mV,V5导联ST段抬高0.1 mV(图1)。不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临时予以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瑞舒伐他汀10 mg嚼服,急诊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收住心内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