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11-1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52例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52例患者在随访第1、6、24个月期间局部均未发现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0例(88.2%),感觉异常4例(11.8%);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8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洪运  张凤 《淮海医药》2009,27(6):515-5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乳腺癌根治术有目的地保护肋间臂神经,保留32例,切除3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1例(96.8%),有感觉异常1例(3.12%),切除肋间臂神经3例均有感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访1~2年,35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10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7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9例。术后对108例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08例患者在随访第l、3、12、24个月期间局部均未发现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79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7例(84.8%),感觉异常12例(15.2%),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9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劲  钱蛟  邬颖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514-15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术中游离并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断肋间臂神经32例(其中5例因与腋淋巴结粘连而无法保留).术后测试患侧胸壁、腋窝和上臂内侧等部位的感觉功能变化(疼痛、麻木和感觉障碍).结果 保留ICBN的40例患者中,患侧胸壁、腋窝和上臂内侧等部位皮肤感觉正常37例(92.50%),感觉异常3例(7.50%);而切除ICBN的32例中,术后感觉正常7例(21.88%),感觉异常25例(78.12%).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的感觉异常均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患者的感觉异常1年后仍很难完全恢复.所有病例随访均无腋下或胸壁肿瘤复发.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胸壁、腋窝和上臂内侧等部位的感觉障碍及疼痛.在不影响肿瘤治疗的情况下,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倪青  魏娜  易亮 《贵州医药》2007,31(4):322-324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在85例乳癌腋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56例,保留肋间臂神经上支5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56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3例(94.6%),感觉异常3例(5.4%);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2例病人术后均有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肋间臂神经缺如2例.随访1~4年85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留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改善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2例患者,其中70例保留肋间臂神经,5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及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患者中有63例(90%)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切除肋间臂神经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严重者有疼痛或烧灼感。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5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改良根治术8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中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70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3例,感觉异常7例,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2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防止术后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岩  李檀  石家堃 《中国医药》2010,5(4):359-36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Ⅰ、Ⅱ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3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2例。保留肋间臂神经53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9例(92.45%),感觉异常4例(7.55%)。2部分患者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2例患者中术后感觉正常2例(16.67%),感觉异常10例(83.33%)。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应成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标准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5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结果保留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56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间臂神经38例与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比较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亦是必要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沈铁骁 《淮海医药》2005,23(3):182-183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2 0 0 4年在5 7例、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9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3例(86 .8% ) ,感觉异常5例(13.2 % ) ;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9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5 7例中2例远处转移死亡。结论 在 、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及乳腺癌复发情况。结果6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临床治愈出院。观察组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5例(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100.0%)(χ2=19.27,P〈0.05)。平均随访1年,观察组中上臂皮肤感党异常患者5例,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对照组感觉异常均未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黎洪  吴黎敏  陈晓 《医药世界》2010,(11):1398-1399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仿根治术,分成两组:试验组48例,清扫腋淋巴结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17例,清扫腋淋巴结时予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48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6例、感觉异常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7例均有感觉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3,P〈0.001)。结论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防止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在6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时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切除30例。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皮肤感觉功能进行检查。结果保留ICBN的病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正常24例(75%),感觉异常8例(25%),而切除ICBN的病例中术后感觉正常6例(20%),感觉异常24例(80%).两组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1年无一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预防术后上臂及腋窝区感觉异常的发生,不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应成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标准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98例和切除肋间臂神经组82例.比较两组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等情况.结果 接受Auchincloss手术后1、6个月,保留组患者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3%、14.3%,显著低于切除组70.7%、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36个月随访,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Auchinclos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预后的前提下,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2年3月-2009年2月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3年保留该神经的45例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保留肋间臂神经的4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41例(91.1%),有4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8.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16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疼痛(88.9%)。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7例实施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46例作为保留ICBN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1例作为切除ICBN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留ICBN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0.87%,切除ICBN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为76.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取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方式既保存了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崔志超  王宇  赵亚婷  胡继卫  马杰 《河北医药》2012,34(21):3247-3248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乳腺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1年内对2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5.4%,而对照组高达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腋下均未见复发。结论对于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光云  王平  田景中  朱永 《淮海医药》2013,31(5):384-386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2例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和35例切除肋间臂神经(切除组)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组及切除组术后1、3、6、12个月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8%、71.4%、9.3%、54.3%与6.3%、60.0%、3.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1~4年无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熊秋云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3):104-105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6例,术中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术后并发症和局部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2.00%(6/50),而对照组高达67.39%(31/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10~30个月两组手术的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町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乳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壁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76例,其中,观察组42例,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34例,术中切除ICBN,术后1年内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时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67%、7.14%、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65%、52.94%、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隆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