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131例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麻中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灌注,4∶11氧合血冷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结果体外循环时间55~426 min,心肌阻断时间40~191min,平均动脉压50~70 mmHg,转中尿量50~1 800 ml,心脏自动复跳76例。128例患者顺利停机,3例经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后停机。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选用最适宜设备及物品,合理控制血液稀释度,保证有效的组织灌注。术中定时监测各项指标并及时调整,加强心肌保护,注意肾保护,以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总结和分析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CC)的灌注管理经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选择60例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n=32),二尖瓣置换(MVR,n=8),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n=3),MVR+CABG(n=3),二尖瓣成形(MVP,n=12),MVP+CABG(n=2)的患者按其年龄分为老年组(50~73岁,n=36)和成年组(33~49岁,n=24)。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方法等基本相同。对老年患者采用了持续冷血逆行灌注心肌保护、高流量灌注、胰岛素输注方案控制血糖、超滤、低温混合肺保护液行肺灌注等。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性别以及术前一般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51例,占85%;电击复律9例,占15%。老年组与成年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76±3.04)d vs(16.48±5.43)d,P〈0.05];术后房颤发生率降低(36.7%vs 53.3%,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6.7%vs 20%,P〈0.05),围手术期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术中对老年患者采取胰岛素输注方案控制血糖和乌司他丁与氧合机器血混合配成低温肺保护液进行肺保护等特殊方法,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有效及安全的管理方法.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对60~81岁的87例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预充总量1 500~2 000 mL,维持红细胞比容(Hct)24%~27%,晶胶比0.40~0.54.所有患者均使用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高流量灌注方法,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术中监测血液稀释度、平均动脉压、血电解质及血糖等变化,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尿量.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38~19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05 min,自动复跳66例(80%),术中灌注压60~80 mmHg,尿量400~1 800 mL.全组87例中78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5例经过辅助循环顺利脱机,4例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死于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优质的膜式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度,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有效及安全的管理方法。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对60~81岁的87例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预充总量1 500~2 000 mL,维持红细胞比容(Hct)24%~27%,晶胶比0.40~0.54。所有患者均使用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高流量灌注方法,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术中监测血液稀释度、平均动脉压、血电解质及血糖等变化,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尿量。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8~19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05 min,自动复跳66例(80%),术中灌注压60~80 mmHg,尿量400~1 800 mL。全组87例中78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5例经过辅助循环顺利脱机,4例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死于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优质的膜式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度,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
38例患者中 ,男 17例 ,女 2 1例。年龄 60~ 65岁 ,(平均 63± 2 0 9) ,3 8例患者中包括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 4例 ,二尖瓣膜置换术 19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1例 ,主动脉瓣成形术 1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术 1例 ,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 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3 2例 ,Ⅳ级 6例 ,心胸比 0 5 8~ 0 84。 全组均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下手术。预充液以林格氏液为主 ,按体重计算加入氯化钾 ,甘露醇 ,碳酸氢钠 ,地塞米松 ,清蛋白等。血球压积为 2 2 %~ 2 5 % ,晶胶比为 (0 4~ 0 5 )∶1。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需阻断升主动脉 …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60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初步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00年6月完成心内直视手术60例,使用JostraHL-20型心肺机,鼓泡或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低温,预冲用乳酸林格溶液及血浆,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脱机,无1例死亡。体外循环时间53min~18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min~123min,心脏自动复跳41例,电击复跳19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采用合适的温度﹑血液稀释度和灌注流量,及时的监测,加强心肺脑肾等多脏器的保护和血液的保护,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减低手术后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总结≥80岁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月接受心脏手术年龄≥80岁的29例患者,男23例,女6例;平均年龄(81.6±1.94)岁。单纯冠心病21例,主动脉瓣狭窄5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升主动脉瘤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3.4%。术后出血行手术止血1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8例,监护时间(4.2±2.1)d。平均随访(37.3±19.1)个月,随访期死亡9例。结论≥80岁患者仍然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心脏手术。谨慎的患者选择、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密切的多学科协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时间,124例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124例,年龄3个月-10岁,体重4.2kg-40kg,大部分小儿使用国产膜式氧合器,预充总量控制在450ml-850ml,心肌保护主要采用4:1含血心肌保护液,低体重的患儿术中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132(37.85±26.52)min,CPB时间38-258(81.27±56.51)min,95%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CPB相关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脱机。结论根据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尽量减少预充量,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心脏手术克服了传统心脏手术切口损伤大、不美观的缺点,但又缩小了术野,这给手术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手术中合理建立体外循环是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2001年我们对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小切口手术,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体重19kg,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功能Ⅰ级,轻度肺动脉高压,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约0.6cm。1.1手术方法:采用右前外侧小切口,在升主动脉右侧壁行动脉插管,插心脏停跳液灌注管,上下腔静脉插管经右心房插入。术中经右心房切口显露修补缺损,心脏保护应用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2 2例再次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ss,CPB)管理休会。方法 :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插管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18例 ,右前外侧切口经股或髂动、静脉插管建立CPB 4例 ,6例室颤下手术 ,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 ,其余病例均采用中度低温下手术。心肌保护采用 4∶1含血冷停跳液。结果 :本组CPB时间 >12 0min 6例 ,心脏自动复跳 13例 ,采用心内外联合除颤 3例。其中 3例试停机后 ,心脏胀满 ,血压下降 ,左房压高 ,立即行左心转流 10~ 2 0min ,再缓慢停机。术后 1例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均具有病程长 ,心功能明显受损、CPB时间长等特点。因此 ,加强CPB管理以提高手术效果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心脏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手术量相应增加,这类患者往往病史长,心功能差,手术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发生减退,极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加强老年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呼吸道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心肺复苏赖昀,冯蔚芙,张友生,张连惠,肖优芳(赣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41000)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肺复苏为了解除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它心脏病患者的痛苦,我院于1996年率先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现将术后人监护室(I...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5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全组无院内死亡,出院后死亡1例。本文并对手术有准备、手术操作及手术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做好围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小儿心胖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我院对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的肿瘤切除术,男14例,女21例;年龄62~74岁。良性肿瘤32例,其中黏液瘤30例、脂肪瘤和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共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早期有2例因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死亡率为5.71%(2/35例)。结论老年心脏肿瘤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中易发生心房破裂,且多合并有冠心病或其他老年性疾病。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对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能力及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7年3月-2000年4月,我院对48例心脏手术采用了4种不同径路的小切口,对不同径路的手术,我们在体外循环管理中采取了相应的配合措施。取得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