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超早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 h内),对照组延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6 h),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 h、24 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溶栓组、对照组。溶栓组应用100万U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ml静滴,30min内滴完,溶栓12h后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1次/24h,共5~7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h、2周及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溶栓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 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患者46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于24h内、7d复查头颅CT或MRI,溶栓前后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结果 溶栓组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率为43.5%,对照组为16.7%,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19.56%)的比例,与对照组(9.37%)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脑出血共9例,均发生于溶栓后24h内,其原因与栓子溶解后血液渗出、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再通后灌注损伤等有关.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的,但可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结论: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效果显著,脑出血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血栓科静脉溶栓7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溶栓时间窗(6h内)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80万~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静脉滴注。溶栓24h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者常规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药前、用药后2h、24h、7d、21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75例患者中痊愈(完全康复)3例,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42例,进步20例,无变化2例。溶栓患者中,无继发脑出血发生,有5例脑栓塞患者梗死灶内微渗血,未特殊处理自行吸收。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46例,对照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复查,并记录溶栓组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24 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2周静脉溶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颅内出血、颅外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病例分别占2.2%、6.5%、6.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率低,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适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小时内静脉给予100~150万U尿激酶,观察24h、3d、7d、14dNIHSS评分及出凝血功能。结果2h内6例患者NIHSS评分均大幅减少,其中有2例好转后有所反复,但无一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及过敏。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症和禁忌症,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溶栓组126例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70万单位尿激酶单次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对照组14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溶栓后2h、24h、7d、14dNIHSS评分下降程度及治疗后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溶栓后24h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14dNIHSS下降程度、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相对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溶栓流程,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有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明显减轻,1例患者频发TIA溶栓治疗无效。结论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时间窗的选择及护士的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伴LA患者135例,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组(n=49)、中度组(n=34)、重度组(n=52),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ARWMC评分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LA是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生活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52,95%CI 1.586-6.443,P=0.001)。结论 ACI患者LA及其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密切相关,了解LA程度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对发病7~12h和发病小于6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对比,对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和非溶栓治疗组疗效对比。结果6h内溶栓治疗组有效率80.5%,无效11%,加重8.3%7~12h溶栓治疗组有效率61.1%,无效16.6%,加重22.2%。一般治疗组有效率19.2%,无效率23%,恶化30.7%。结论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察发病6~8h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8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取15mL静脉推注后,余85mL在60min内静脉滴注溶栓。溶栓后予降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营养剂等综合治疗。结果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59%,NDS值(12.6±3.7)和BI值(3.24±0.86)都较溶栓前小。结论发病6~8h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与常规用维脑路通治疗32例急性脑梗塞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尿激酶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总有效率尿激酶组为86.7%,对照组46.9%,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发病在12h内急性脑梗塞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以期改善脑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病人 5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2 6 )与对照组 (n =2 6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 2h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疗程 7d。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 (基本治愈 +显著进步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神经功能平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并且无并发深静脉血栓 (DVT)者 ,未发现自发性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能预防再梗死 ,显著减少梗死病人DVT的发病率。改善病人预后且安全可靠、简便易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及时就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本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与居住区域的关系。了解及早就医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居住区域分为城镇居民组和非城镇居民组来观察就医时间 ,并将 6h内与 6h后就医者在评分相同、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45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6h内就医者仅 14 % ,城镇居民组占本组人口的 3 1% ,非城镇居民组为 4% ,P <0 .0 1;6h内就医者治疗的显效率为 86% ,6h后则为 3 5 % ,P <0 .0 1。结论 :本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 86%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严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8.
姜平舟 《中外医疗》2016,(29):132-134
目的:探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用药阿替普酶进行超早期急诊救治。依救治时间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实验组25例,患者发病3 h内用药;对照组25例,患者发病3~6 h用药,对比分析两组用药疗效。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救治成功率1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9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用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探讨溶栓的时间窗。方法 :对 2 5例发病在 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先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确定闭塞血管后 ,分别进行动脉内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结果 :17例闭塞血管再通 ,再通率为 6 8.0 %。结论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溶栓开始的时间与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东凌克栓酶(DF-521)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设立对照组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DF-521 10U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3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0d,对照组给予红花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大剂量VitC 4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阿斯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VitE 0.1g口服,每日1次,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监测治疗前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FDP)、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血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结果:4周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34.4%)及显著进步率(4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5.1%)及显著进步率(18.2%),治疗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FDP)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东凌克栓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