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孟焕新  郑麟蕃  吴奇光 《口腔医学》1987,7(2):89-89,111
<正> 近年来口腔粘膜(包括牙龈)的结核性病损日趋少见,并且由于表现不同,患者往往不能提供明确的病史,临床上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我们在2485例龈活检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中检出结核性龈病损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范围15~81岁。病期1个半月至2年。临床表现为龈弥漫充血、肿胀增生呈结节状或颗粒状的有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发生于口腔的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例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前牙区牙周手术治疗后,牙龈形态得到改善。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该病可在幼儿时就发病,一般发生在恒牙萌出后,表现为牙龈广泛地逐渐增生,可累及全口的牙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甚至达膜龈联合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牙龈上皮的棘层增厚,上皮钉突明显增长,结缔组织体积增大,充满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大量成纤维细胞,血管相对较少,炎症不明显。在临床上需与药物性牙龈增生、以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龈炎等疾病相鉴别。目前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治疗以牙龈切除术为主。该病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与口腔卫生维护有关,复发后可再次手术治疗。结论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较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牙周临床治疗Ⅱ.牙龈肥大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肥大(gingival enlargement)是指牙龈体积的增加。由于牙龈肥大的病理学改变并非仅为牙龈组织的实质性增生,作为诊断名词,侧重于形态描述的牙龈肥大更具有普遍意义。牙龈肥大包括多种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遗传性纤维瘤病、白血病的牙龈病损、Kaposi肉瘤等。  相似文献   

4.
牙龈转移性腺癌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瑞庆  张瑛  黄胜春 《口腔医学》2000,20(3):137-138
目的 :探讨牙龈转移性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 :对 2例牙龈转移性腺癌的报道 ,结合对国内外 49例文献报道的复习。结果 :牙龈转移性癌临床上易于血管性龈瘤、周边性巨细胞肉芽肿、肉芽肿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相混淆 ,但有其独特性。结论 :牙龈转移性癌的预后较差 ,故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浆细胞龈炎     
<正> 牙龈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各种类型的龈炎中,浆细胞龈炎有其独特的表现,本文就如下4例作一讨论: 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5岁。临床表现: 1.4例牙龈病损均呈现局限性,多见于上下前牙。 2.口腔卫生良好,牙石(+)。 3.病损以龈缘为主,呈鲜红色,海绵状,触之易出血,无痛。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液氮低温治疗了24例剥脱性牙龈病损的患者,其中原因不明的剥脱性牙龈病损11例,扁平苔藓所致的剥脱性牙龈病损13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作者强调重复冷冻治疗是治愈剥脱性牙龈病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牙龈成形术塞治剂治疗肾移植术后牙龈增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开展牙龈成形术塞治剂治疗肾移植术后牙龈增生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19~ 42岁 ,平均2 4.3岁 ,为门诊或住院患者。肾移植术后 1年以上 ,移植肾功能稳定 ,无手术禁忌症。牙龈红肿 ,呈桑椹状 ,牙冠大部分及全口牙被牙龈覆盖 ,严重影响咀嚼 ,易出血 ,口臭 ,有龈袋、牙周袋形成 ,牙齿有松动 ,行全身药物治疗无好转。1.2 手术方法1%利多卡因 +1∶10 0 0 0 0肾上腺素 10ml全口粘膜下浸润麻醉后 ,使用薄叶手术刀或斧形切龈刀 ,按设计好的外形斜行向龈缘进行龈切除 ,不…  相似文献   

8.
龈增生是牙龈组织中细胞成分的增生和分化,其中最常见的是增生性龈炎,相对常见的有龈纤维瘤病和苯妥英龈增生。本研究观察了增生性龈炎、苯妥英龈增生、龈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结合临床表现,着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龈增生的实质和发病机制;2、临床和病理上区别各种增生性龈病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锥形束CT(CBCT)法在不同牙位、不同牙龈生物型及不同牙龈退缩类型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CBCT检查的40例患者(225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测量上颌前牙区龈缘下2 mm各患牙的牙龈厚度,比较其在不同牙位、牙龈生物型、牙龈退缩类型的差异。结果 中切牙的牙龈厚度(1.56±0.32) mm>侧切牙的牙龈厚度(1.34±0.28) mm>尖牙的牙龈厚度(1.13±0.24) mm;无退缩牙龈厚度(1.42±0.38) mm>退缩牙龈厚度(1.19±0.37) mm,退缩程度越深,牙龈厚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切牙多为厚龈型,侧切牙和尖牙多为薄龈型;大部分患者为薄龈生物型,薄龈型相比厚龈型更容易发生牙龈退缩。CBCT法测量牙龈厚度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结论 CBCT法在上颌前牙区不同牙位、牙龈生物型及牙龈退缩类型上评估牙龈厚度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有助于牙科医生选择牙周治疗方案、评估美学修复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kgp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特异kgp基因型,评估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查并记录青春期龈炎组与牙龈健康组各36例的牙周临床指数,收集龈下菌斑样本,提取染色体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编码牙龈蛋白酶K(KGP)催化域的序列片段。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Mse I消化。结果 P.gingivalis有毒株W83表现为kgp-A型,而无毒株ATCC33277表现为kgp-B型。所有P.gingivalis阳性个体的龈下菌斑中只检测到一种kgp基因型。kgp-A型在青春期龈炎组P.gingivalis阳性个体中的检出率为79.0%,在牙龈健康组为22.2%,两组kgp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青春期龈炎组有P.gingivalis定植的个体中,牙周临床指数与kgp的基因型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春期龈炎个体定植的Pgingivalis的kgp基因型多与有毒株P.gingivalis W83的表现相同,有必要监测kgp-A型阳性的个体,因其个体发展为牙周疾病的危险度可能会增高。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牙龈瘘管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诊断部分病例疗程长,久治不愈的牙龈瘘管。方法 观察了120例牙源性瘘管,其病源牙有四种:即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牙髓牙周联合病、创作性根尖周炎、医源性牙病,以第一种牙病引起的龈瘘最常见。每种牙病所致瘘管位置各不相同,可作为病源牙诊断的重要参考。对120例有龈瘘的患牙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率53.3%,有效率92.5%。结论 对牙齿瘘管的治疗,关键是对病源牙应作出准确的诊断,及时采取去除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52例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16SrRNA 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根据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Ⅱ型fimA和Ⅳ型fima菌株的分布。结果:16SrRNA 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中阳性检出率是76.9%。牙周袋PPD〉6mm位点龈下菌斑标本的P.gingivalis检出率高于4〈PPD≤6mm采样的位点,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者的检出率分别是:Ⅱ fimA型为37.5%,ⅣfimA型为22.5%。结论: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高的检出率。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fima毒力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是青少年和35岁以下成年人高发恶性肿瘤。白血病患者常有口腔表现, 其中牙龈出血、肥大、溃疡、瘀点、苍白、加重的感染是白血病龈病损的主要表现。口腔医师发现并诊断白血病龈病损, 及时转诊血液专科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总结白血病龈病损的诊断与鉴别要点, 并结合病例提出白血病龈病损的鉴别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4.
牙列缺损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前牙区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恢复其缺损时,软组织的美观问题仍是一大难题。软组织缺损尽管可通过牙槽骨及牙周手术来进行修复,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接受手术,手术也不能保证达到最佳效果,很多时候仍需要用义龈材料进行修复。因此,有必要对健康牙龈颜色进行系统研究,取得相关数据,为义龈材料的仿色研究提供参考值,同时为牙龈选色、配色提供依据。本文从牙龈解剖特性、测量光源、测量方法、牙龈颜色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健康牙龈颜色的测量问题进行文献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厌氧培养和鉴定技术,分离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菌和中间普氏菌。方法:采集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厌氧培养,分离产黑色素菌。经长波长紫外灯观察,各种生化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离和鉴定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结果:在受检的33例牙周炎患者中,24例患者检出了牙龈卟啉菌,总检出率为72.77%,共分离了79株。18例患者检出了中间普氏菌,总检出率为54.54%。共分离了32株。结论:厌氧培养,生化反应鉴定技术的发展,使牙龈卟啉菌和中间普氏菌的分离与培养准确可靠,为今后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各菌株的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颈缘的不同位置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收集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后牙(包括磨牙和前磨牙)患者50例,69个牙齿,按全冠颈缘位置分为龈上组34例和龈下组35例,修复后1年检查各基牙的牙龈指数,并对发生牙龈炎症的基牙的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龈下组基牙的牙龈指数高于龈上组(P〈0.05),龈下组中发生龈炎有20个牙(发病率57%),是龈上组的10倍(2个牙)。结论:后牙烤瓷全冠修复颈缘位于龈上更有利于基牙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超微结构及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超微结构特征及染色体基因突变的位点。方法:对1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谱系进行分析;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病变龈组织;用微卫星DNA标记诊断遗传病的方法标记基因位点。结果:① 此列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②病变牙龈组织有大量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可见上皮样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分化成熟,但排列紊乱。③微卫星定位标记,疾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13-q22。结论: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可能并非仅由单一的纤维细胞成分构成,本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牙龈组织有类似于“错构瘤”样病理改变;染色体基因定位是确认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波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 ,近年来在口腔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日益增多[2~ 4] 。作者自 1 998年以来治疗各型牙龈增生肥大、冠周龈盲袋切除、迟萌牙切龈助萌时在开展传统牙龈成形术的基础上 ,采用微波热凝固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两种方法的治疗比较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将 2 7例牙龈增生 ,46例 88垂直位冠周龈盲袋 ,1 2例迟萌牙切龈助萌的患者随机分成传统手术组和微波治疗组。手术治疗组 43例 ,男性 1 9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7~ 5 8岁。微波治疗组 42例 ,男性1 7例 ,女性 …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顾文献发现共有4例成人龈囊肿(GCA)显示出牙源性角化囊肿(OKC)的组织学特性。本文根据6例具有OKC组织学表现的龈囊肿资料,探讨区别牙龈OKC和GCA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高频电刀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本文介绍了高频电刀在烤瓷冠、铸造全冠修复临床中的应用。并初步探讨了高频电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高频电刀对需制作烤瓷冠、铸造全冠修复的基牙在牙体预备前或制作修复体后根据牙龈情况分别进行增生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龈沟止血、牙龈成形术等多种牙龈修整手术。结果:对治疗的84例门诊病人84颗牙齿进行评价,医师和患者对牙龈外形、牙功能等满意率高,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对烧瓷冠、铸造全冠修复前或修复后的基牙使用高频电刀行增生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牙龈成形术等牙龈修整手术,可改善由于龈外形线,牙冠较短、龈增生等原因影响牙龈美观、牙周健康疾患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