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 A型2例,其中1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18例。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其中1例加作腹主动脉开窗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先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3d 1例Stanford B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9例健康存活,生存率95%。术后随访1—20个月,各例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均消失,无内漏,各器官灌注良好。结论 血管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Jing ZP  Feng X  Bao JM  Zhao ZQ  Zhao J  Lu QS  Qu LF  Ye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483-486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146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145例,1例移植物无法释放而转行开胸手术。119例仅使用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26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4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个月猝死1例,2例分别于术后14、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手术),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3.
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复杂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A型10例分析;胸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夹层动脉瘤的一期腔内治疗;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体会;四肢骨骼肌血管畸形的分类与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真腔进入困难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u QS  Jing ZP  Bao JM  Zhao ZQ  Feng X  Zh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23-425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中真腔进入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4年2月间施行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均在DSA监视下完成。其中28例出现导丝进入真腔困难,4例出现导丝误入假腔再入真腔。术中使用的进入真腔的方法有:导管沿途造影法,夹层裂口多角度造影法,左肱动脉穿刺近端漂流法,真腔导入动脉选择法,导丝上下贯通法。结果导管沿途造影法应用于32例患者,夹层裂口多角度造影法应用于12例患者,左肱动脉穿刺近端漂流法应用于10例患者,真腔导入动脉选择法应用于28例患者,导丝上下贯通法应用于2例患者。32例患者均成功导入真腔,支架型人造血管成功隔绝夹层裂口。结论导丝进入真腔困难及误入假腔,会导致手术失败及支架型人造血管误放假腔的灾难性后果。利用多种血管腔内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16例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EVGE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术前 CT血管造影 (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显示 :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 6 6 .2± 18.1mm,7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 ,4 4例表现为多裂口。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手术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完成。 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 115例 ,72例单一夹层裂口患者中 6 2例使用单一移植物 ,8例使用 2个移植物 ,2例使用 3个移植物 ,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 I型内漏 ;4 4例多夹层裂口者 ,18例使用 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 ,2 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 ,1例中转开胸手术。平均随访时间 15 .4± 11.2个月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 11个月猝死 1例 ,2例分别于术后 14个月和 2 4个月再发 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而行 Bentall手术 ,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间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9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术前CTA或MRA显示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为6.6mm±1.8mm(4.0~10.0mm);70例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21例表现为多裂口.手术方法为经股动脉或腹主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DSA监视下完成.结果即时手术成功率为98.9%;70例单一夹层裂口病人中,62例使用了单一移植物,7例使用2个移植物,一例使用3个移植物;21例多夹层裂口者,8例使用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12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一例中转开胸手术;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Ⅰ型内漏;3例术后近期死亡,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4个月,一例术后11个月猝死,2例分别于术后14个月和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夹层瘤而行Bentall手术,其余病人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病人术后即期死亡;该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7.
降主动脉瘤的腔内移植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Guo W  Gai L  Li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38-841
目的 探讨腔内移植物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12例降主动脉瘤接受了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包括5例真性动脉瘤、6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及1例假性动脉瘤。13枚支架型血管在局部(n=2)或全身麻醉(n=10)下经一侧股动脉切开安装在病变部位。结果 腔内技术成功率100%。无瘤体破裂、截瘫、脏器及肢体缺血等并发症。早期并发症:3例早期内漏血。CT及MRA随访1-30个月:5例真性动脉瘤4例被完全旷置,1例内漏转化为持续性。6例Stanford B型夹层入口4例一期封堵满意,2例少量内漏血自愈,4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2,例部分形成。1例假性动脉瘤效果满意。结论 腔内移植物治疗降主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新方法。但其远期治疗效果有待继续观察,尤其是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l2例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l2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40~68岁,平均52.1岁。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均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术后内漏1例,3d后漏血停止。其余病例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2例未行腔内治疗的患者,l例因并发呼衰死亡,l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对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如适应证掌握合适,腔内治疗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以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多见,腔内修补是通过封堵内膜裂口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近端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位置成了制约手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被封堵引起的动脉缺血是手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R)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120例,其中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夹层裂口及假腔只侵及降主动脉的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Stanford B型AD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为TEVAR术中支架移植物需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的这部分Stanford B型AD。常见有:(1)夹层近端裂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15 mm,约占B型AD 24.5%~([1]);(2)夹层近端裂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15 mm,但夹层假腔逆撕,使健  相似文献   

12.
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管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TA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8月到2005年9月,我们共收治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均行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Ѫ��ǻ����ֲ������Stanford B�ͼ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应用CTA,MRA,DSA等影像学手段对14例入选对象进行术前评估,选择合理移植物通过微创血管腔内技术对病人第一裂口进行封堵,观察治疗后裂口、假腔血栓状况、移植物状况、脏器供血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4例病人腔内操作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手术、截瘫、脏器及肢体缺血、移植物移位等并发症。早期内漏3例。随诊1个月至3年,2例内漏自愈,1例内漏仍在随访中,12例假腔内血栓形成,1例血栓部分形成,1例无血栓形成,无迟发性内漏、移植物移位及死亡等。结论 血管腔内移植物封堵第一裂口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潜在并发症、无期效果有等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开窗移植物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7岁,因“胸背部疼痛20d,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于2004年12月18日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主裂口位于胸主动脉,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2002年5月起开展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来,成功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间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行了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结果 除1例出现胸背部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全部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前症状.结论 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手术回顾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总结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对病人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以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关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工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术后1周和术后1年,作螺旋CT以观察手术疗效及有无内漏、移位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148例(98.6%)获临床成功。围手术期内,1例(0.67%)死亡,1例(0.67%)发生脑梗死。术后截瘫发生率为零。26例(17.3%)发生内漏。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近期和中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2月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其中男86例,女37例;年龄29~72岁,平均(53.7±13,8)岁。Stanford B型114例、Stanford A型4例,外伤致胸降主动脉破裂3例。4例因主动脉破裂行急诊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以上发热35例,Ⅳ型内漏11例,Ⅰ型内漏1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缓解。术后平均住院(4.0±1.3)d。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少见大动脉疾病的疗效。8例少见大动脉疾病,均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报告其术前,手术及术后的情况。8例大动脉疾病患者(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转流后), 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3例,肾水平腹主动脉瘤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全部存活,随访生活质量良好。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疾病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优点,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近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二十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应用[1-5],多种指南以及多个临床中心的报道中该技术应用的核心步骤是采用覆膜支架及相关辅助器具从主动脉腔内消除主动脉近端的裂口(假腔入口或主裂口),而其他裂口旷置观察[6-8]。众所周知,典型的主动脉B型夹层剥离范围通常起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附近,止于腹部主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