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梅花针加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中风后遗症的恢复 ,直接影响着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 ,大多数医者只注意患者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及语言能力的恢复 ,而忽略了偏身感觉障碍的恢复治疗 ,使患者在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的情况下 ,仍遗留有偏身或局部的感觉障碍 ,病人自觉偏身或局部有紧束感、蚁行感、酸困、板滞感等 ,并且伴有出汗异常、发凉、发沉等。笔者于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应用梅花针加拔罐共收治此类患者 82人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2例患者为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 ,为脑中风恢复期的患者 ,符合 1986年中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社区76例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梅花针叩刺法并配合拔罐诊疗,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消炎痛片25mg/次,每日2次,共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05%。结论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针疗法和电针疗法加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用头针(2/5运动区,2/5感觉区),电针八邪、十宣、肩三针、曲池、合谷、外关、阳池、阳溪等穴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舒经活络中药,10天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治疗肩手综合征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薛立文  李群  孙敬青 《中国针灸》2007,27(7):491-493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肌注或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急性期内,对照组采用激素、抗病毒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7d后两组均采用同样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痊愈病例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局限性感觉障碍以局部肢体麻木、疼痛 ,甚至感觉缺损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不仁或麻木 ,多因气虚失运 ,血虚不荣 ,风湿痹阻 ,痰瘀阻滞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 ,以致皮肉筋脉失养而致。 1998~ 2 0 0 0年 ,笔者运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局限性感觉障碍 15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女 9例 ,男 6例 ;年龄 56~ 70岁 ;病程 6个月~ 4年 ;病位在大腿 11例 ,臀部 4例 ;4例有高血压病史 ,8例有下肢静脉曲张 ,7例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骨质增生病史 ,3例有腰扭伤史。所有病例均否认糖尿病史 ,血糖、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  相似文献   

8.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黄褐斑59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远实 《中国针灸》1998,18(2):110-110
  相似文献   

9.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厉卫红 《中国针灸》2005,25(11):765-767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在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急性期内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予相同的西药治疗外,在急性期内治疗组采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颈项部酸痛处梅花针叩刺拔罐后TDP照射局部,对照组则只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采用TDP照射.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两组均采用患侧针刺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拔罐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王小兰  余鹏 《江苏中医药》2010,42(12):60-61
近年来,笔者采用齐刺夹脊穴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60例,并设西医组6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单侧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指等肿痛,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血管运动性反应,手指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可引起剧痛。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手功能下降,将严重妨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放血配合拔罐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花针叩刺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梅花针叩刺配合体针治疗脑梗死,并与头针、体针治疗相对照,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足跟痛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在 5 0岁以后发病 ,妇女多见。临床症状主要为足跟或足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 ,并牵连小腿酸痛 ,甚者可致步履艰难 ,其发作时间不定。笔者自 1 987年以来 ,采用下病上取卯时温针法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 4例中 ,男性 1 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7~ 6 2岁 ;病程 1~ 3年 ;其中虚损型 1 7例 ,风湿束骨型1 1例 ,骨质增生型 6例 ;3 4例均经 B超检测排除恶性病变。治疗方法取两侧合上穴施针 ,该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后约 1寸处。将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2 6~ 2 8号毫针直刺 1针 ,得气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15.
丘脑痛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用梅花针治疗丘脑痛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9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3月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5±4.4)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7例。对照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1±4.1)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其中针罐组42例,电针组与药物组均为32例。针罐组采用电针配合走罐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4星期和8星期后复发率。结果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0.5%,电针组为75.0%,药物组为62.5%。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4星期和8星期的复发率分别为15.8%、20.8%、55.0%和18.4%、25.0%、80.0%。结论针罐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针罐组治疗后4星期复发率低于药物组和电针组,治疗后8星期针罐组复发率与电针组相近,但均低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药物治疗Wes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1例West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筋缩、命门、足三里穴位埋线加常规抗痫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痫药物治疗。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纽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常规药物治疗West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舌三针配合梅花针叩刺焦氏语言一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自发谈话流畅性评分、复述评分及阅读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自发谈话流畅性评分、复述评分及阅读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自发谈话流畅性评分、复述评分及阅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梅花针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散偏汤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32例和中医组28例。西医组口服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急性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中医组口服散偏汤,根据病情辨证增减用药,结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及针灸的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未出现与中药或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散偏汤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比用西药效果好,安全性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