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5月~2009年5月小儿腹股沟斜疝92例,行经外环投影处皮纹小横切口治疗,并与同期传统方法治疗的92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小横切口组与传统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腹正中小横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3月~2010年3月115例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病例,随机分为三组,下腹正中小横切口组(A组)42例、传统斜切口组(B组)30例和腹腔镜组(C组)43例,观察各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费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25±4.05)min,阴囊肿胀6侧,切口甲级愈合80侧,乙级愈合4侧,切口重度瘢痕增生1侧,平均住院时间(4.25±1.23)d,平均住院费用(3 010.50±50.20)元;B组平均手术时间(65.75±5.50)min,阴囊肿胀18侧,切口甲级愈合50侧,乙级愈合10侧,切口重度瘢痕增生5侧,平均住院时间(6.45±2.15)d,平均住院费用(3 210.80±60.00)元;C组平均手术时间(44.15±3.55)min,阴囊肿胀1侧,切口甲级愈合76侧,乙级愈合9侧,切口重度瘢痕增生1侧,平均住院时间(3.10±1.30)d,平均住院费用(6 115.00±38.20)元。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等级愈合、阴囊肿胀、切口瘢痕增生等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A组低于C组(P〈0.05)。结论:采用下腹正中小横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我科采用横切口治疗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年龄8个月至6岁。单侧28例,双侧4例。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例。19例患儿采用基础加骶管麻醉,8例患儿采用基础加持续硬膜外麻醉,5例患儿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4.
谢兵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4):290-291
目的: 探讨小横切口经外环途径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横切口经外环途径在32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的应用.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术后复发率为1.22%.所有患儿中无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小横切口经外环途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好、易于操作、手术时间短,患儿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小横切口不缝皮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横切口不缝皮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12例.结果 经随访无一例阴囊血肿,无一例疝复发,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该手术方法 切口小、损伤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少,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推广外科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结果 46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5m i 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d,随访无复发.结论 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尤其是4岁以下患者,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小儿易复性腹股沟斜疝410例,均采用"一日外科"下腹横纹小切口进行治疗,行高位疝囊结扎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2年随访复发5例.讨论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而成.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效果好,手术方便,恢复快,对身体影响小,值得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9.
何玉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8):807-808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先天性疾病,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一般无局部肌力薄弱改变,故通常不需做疝修补术。常用方法有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腹壁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腔疝囊高位离断术三种。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改进的经腹壁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5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98例男童腹股沟斜疝采用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疝囊结扎术,观察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刀口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98例患儿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10分钟;出血量极少;术后轻微疼痛,患儿能耐受;术后第1天少数患儿患侧阴囊有轻度肿胀,3天内自行消退;所有切口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天。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愈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且与皮纹一致。结论:微创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美观,应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股沟外环上方皱折处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提到切口外,游离并高位结扎疝囊。结果:所有患儿采用高位结扎,手术均满意,单侧手术时间约20~30 min,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斜疝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行小横切口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实验组)与2005年收治的45例行传统斜疝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4.15±1.19)、平均住院时间(5.79±1.68)、术后瘢痕明显率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及1年后复发率2.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平均切口愈合时间(7.21±2.99)、平均住院时间(10.53±3.64)、术后瘢痕明显率9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及1年后复发率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斜疝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儿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瘢痕不明显、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方法 经外环小横切口行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结果 全组226例病孩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此方法 具有手术切口小,疤痕小,美观,创伤轻,操作简单,副损伤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2年 10月 ,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185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2年 10月 ,收治 185例 ,男 16 3例 ,女 2 2例 ,1岁内 2 6例 ,2~ 3岁6 1例 ,3~ 6岁 5 9例 ,6~ 12岁 38例 ;其中发生嵌顿的有 2 3例 ,左 19例 ,右 16 6例 ,双侧 13例。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局麻或硬外麻醉 ,切口采用下腹部横切口 ,用食指在耻骨上方滑动 ,当触扪到精索时向上延续至摸不清处即外环口 ,以此处为中心作横行切口 ,切口长约 1~ 1.5cm ,切…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斜疝患儿426例。全部采用经腹股沟内环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和缝扎术。结果与传统小儿斜疝斜切口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结论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横断疝囊位置高,术中剥离少,损伤轻,出血少,可节约手术时间,且术后不易发生阴囊血肿,不容易损伤输精管。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骅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3,16(3):138-139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获随防1月~5年的85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复发4例,切口瘢痕疙瘩1例,睾丸萎缩1例,优良844例,优良率99.2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婴幼儿腹股沟的解剖特点,正确解剖处理疝囊,仔细游离邻近组织器官,严密止血,做到高位结扎疝囊,即可治愈本病,亦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73例病人,采用经腹股沟管手术途径者189例,外环途径9l例,腹膜内途径3例。均将近端疝囊剥离到高位内环处,见到黄色的腹膜脂肪组织,用手指配合伸入内环探及腹腔,明确达内环部位,还纳疝内容物,即可疝囊高位结扎,疝颈外缝扎切断或内荷包缝合囊颈外结扎加固。结果 273病例,无一例死亡,全部病人随访3.18个月。疝复发者2例,阴囊血肿3例;鞘膜积液者l例。住院时间均为7d左右。疝复发者为缝合疝颈线较细(4号丝线),断裂所致,再次手术治愈。阴囊血肿均为疝囊较大,分离创面渗血,给予穿刺抽吸、压迫、抗生素应用治愈。鞘膜积液者穿刺抽吸治愈。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仍可沿用传统、经典的手术方法。处理原则基于对局部解剖及病理状态下相应变化的认识,针对性越强,手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生是与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或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有关。如延误治疗,可使疝囊逐渐增大,腹股沟管缺损加重,且有发生嵌顿的可能,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应尽早手术。笔者自2000年8月-2007年7月采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34例,疗效好,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