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非传染性皮肤病,以皮肤起疱疹、剧痛为特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皮损愈合、结痂脱落后,遗留自觉皮损部位神经痛的病症,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此病发生率约10%,50岁以上的患者有2/3发生后遗神经痛。笔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本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选穴主要为华佗夹脊穴,药物为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治疗两个疗程。结果: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利于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调气血,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2。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疼痛VAS评分、焦虑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消炎痛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疗法。7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夹脊穴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相应部位夹脊穴加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注射,2次/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McGill疼痛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次后评估疼痛程度;在各次治疗后都记录持续镇痛时间;采用抑郁症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状态.结果 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持续镇痛时间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第5次治疗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持续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6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和住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电针夹脊穴疗法的疗效:结果:66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5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研究,比较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各种疗法,试图找到一种简单易控、效佳、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比较发现,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能有效减轻疼痛,并能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致的精神症状,副作用及生理干扰少,操作简单易控,易于推广,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在给予火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洛芬待因和维生素B1,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73%,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夹脊为主穴位注射与口服药物治疗躯干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药物组,每组65例.穴位注射组根据带状疱疹所侵犯的部位,选择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及风池、天柱、肺俞、膈关等皮损区域经穴,用复方倍他米松(仅首次使用)、维生素B<,12>、碳酸利多卡因混合溶液进...  相似文献   

11.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但电针刺激强度随机分别设定为1 mA、3 mA、5 mA,共治疗15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在第7次和第15次电针治疗后,3 mA和5 mA电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明显低于1 mA电针组(P<0.05、P<0.01),而3 mA和5 mA电针组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当电针强度达到3 mA时即可发挥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疼痛区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第1天(T1)、第7天(T2)、第14天(T3)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和T3组内VAS评分降低,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T0和T1时的VAS评分差距没有统计意义(P > 0.05),T2和T3时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 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上优于对照组。与T0比较,T1、T2和T3组内HAMA评分均下降,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T0和T1时HAMA评分组间差别没有统计意义(P > 0.05),T2和T3时治疗组HAMA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 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临床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查阅1979年~2013年1月间已公开发表并收录于中国知网( CNKI)的关于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文献,对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92篇文献中,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涉及14条经脉的95个穴位,最常使用的前10个穴位大多数分布在阳明经和太阳经。结论:目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取穴方面虽然较为繁多,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和评价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服用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寻求一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运用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超微针刀隔日1次,每周3次,加巴喷丁每日服用。对照组运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整体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治疗前后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整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结束后IL-2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治疗能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L-2值,较单纯服用加巴喷丁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根据其带状疱疹期和后遗症期及中医辨证分型,选择合适针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6.7%。结论:针灸具有显著的活血、通络、止痛作用,合理选择应用是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法。方法应用电水针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并与单纯针刺30例对照。结果电水针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愈率与单纯针刺组差异明显。结论电水针配合针刺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PH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每组观察40例,总样本量为120例,试验周期为4个月,其中治疗4周,随访3个月。结果: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87.50%、55.00%。结论: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效果、治疗前后情绪评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及止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情绪改善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