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节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临床上多采用抗炎、排尿酸、抑制尿酸合成等药物治疗,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且不良反应大。笔者采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治疗痛风,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汤剑斌  丁琦 《河北中医》2014,(2):194-195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钠盐(简称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摄入动物蛋白及脂肪不断增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有了明显增多的趋势。而目前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还是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类激素、促进尿酸排泄药及抑制尿酸合成药为主,但是此类药物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影响了日后的治疗。老年患者由于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口服用药方面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或/和尿酸排泄减少,致血中尿酸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西药有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及抗炎镇痛等不同作用,但多数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较难控制复发。中医药治疗痛风有着一定的优势,尤其在慢性缓解期稳定降尿酸和防止关节为复发方面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痛风"内湿致痹"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gout)是长期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uric acid,UA)增高,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而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根据痛风的临床表现,其急性发作期或慢性关节炎期相当于中医"痛痹"、"痛风"、“历节病”、“历节风”、“白虎历节”、“脚气”等范畴。  相似文献   

5.
痛风颗粒对动物尿酸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钠晶体在体内析出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反应,临床和实验均证实,尿酸钠结晶在滑膜组织沉积并脱落是引起急性痛风的病理基础。痛风患者随着病程的改变往往出现血浆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血液流变学改变,属于中医肝郁寒凝型血瘀症。痛风颗粒为纯中药制剂,具祛风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慢性期、缓解期。本实验考察了痛风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动物尿酸代谢的影响和对血瘀症模型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进一步证实其对痛风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环节,为临床提供其实验依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土茯苓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痛风疾病的难愈性和反复发作性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目前使用的抗痛风西药降低尿酸和控制炎性反应在短期内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痛风,其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将土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治疗痛风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为将其研究开发成为抗痛风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琳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69-1170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症,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和慢性间质性肾炎.近年来随着国内饮食的改变,动物性食品摄入的比例增加,我国痛风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虽然目前西药别嘌呤醇、痛风利仙等药物能迅速降低血尿酸,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不能长久坚持服用.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血尿酸过高、排泄减少导致的尿酸盐沉积性疾病。临床研究表明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和肾脏损害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其实发达地区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高蛋白食物及各种饮料和酒类摄入量增加,导致高尿酸血症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逐年增加。此病症毒副作用大,患者常常难以忍受,其表现为刀割、噬咬样症状,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本病还常常伴发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痛风患病率逐年增高,出现年轻化趋势。因此抗痛风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也引起人们重视。降低尿酸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抑生;另一类促排。长期应用这类药物治疗会导致毒副作用增加,安全性下降,因此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药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在降低血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减轻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保护肾脏功能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膳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糖、脂肪等摄入量明显增多,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与年龄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激活固有免疫,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进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急性发作表现。痛风存在自发缓解机制,一方面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为异物的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减少MSU对机体的刺激,另一方面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而促进痛风急性发作的自发缓解。除了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被激活机制外,痛风的炎症机制还涉及补体激活、细胞激活等途径,其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损害、关节破坏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治疗药物多用西药,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疗效,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减少肾脏对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而发挥作用,即使目前研发中的来辛奴拉、曲尼司特等,也是基于抑制尿酸盐重吸收起效,上述药物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在降尿酸、抗炎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痛风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因此,基于痛风的病理机制结合中西医治疗痛风是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增高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病等。目前临床上主要以秋水仙碱、溴苯马龙、别嘌呤醇等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我院风湿科依据多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研制出新制剂——痛风舒宁片,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许宁 《光明中医》2011,26(4):739-739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本研究通过随机选择符合治疗标准的痛风缓解期患者50例,有效防止痛风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使血中尿酸盐浓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组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甚至发展为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痛风”、“痹证”、“历节风”等范畴,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此病大多属于“痹证”中之湿热痹。笔者曾有幸跟随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长期的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中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为主要特征.目前还没有根治痛风的有效药物,而且治疗痛风的西药毒副作用大,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医药对痛风治疗的研究,已经从临床探讨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剂,随着动物实验研究的不断展开,现在不少临床工作者开始对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及慢性的表现如痛风石、关节强直或畸形、肾实质损害、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别嘌醇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降尿酸药物。但其常见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甚者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此时不得不考虑其他治疗方案。自2000年5月~2005年12月间,笔者应用苯溴马隆加中医分型辨治别嘌醇过敏性痛风共35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根据该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等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热痹”、“风湿热痹”范畴。西医对痛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且副作用大。近年来,中医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目前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治及预防调护。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根据血液中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痛风病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 ,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 ,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 ,病程日久常累及肾脏 ,形成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近年来 ,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 ,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多。由于西药治疗痛风存在副作用大的缺点 ,而中医中药治疗则有很好的疗效 ,现将证治体会介绍如下。1 病名及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的症状特点为“疼痛如制掣”、“脚肿如脱”、“不可屈伸”,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临床验证其所…  相似文献   

18.
痛风为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笔者近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痛风1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可达0.3%,特点是血清及体液中的尿酸增加,致尿酸盐结晶而沉着于各种间叶组织内,引起炎症反应。当炎症反应主要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组织,以关节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即为痛风性关节炎。目前,国内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仍以秋水仙碱为首选药物,但由于该药毒副作用较大而不能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金祥 《河北中医》2009,31(9):1311-1312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组慢性疾病,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肾脏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为患者日常所摄入的嘌呤、核酸物质增加,从而使体内尿酸排泄负担过重,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滑囊、肌腱、肾脏、皮下及其它组织,而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和痛风性肾性损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其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西药治疗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如秋水仙碱、保泰松、消炎痛等,且药物毒副反应过大,多造成白细胞计数降低、秃发、血小板计数减少、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皮疹及转氨酶升高等肝、肾功能损害。2005-01—2008-12,笔者运用萆薢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24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