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癌痛消联合热疗及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吗啡缓释片及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癌痛消外敷治疗。观察每天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情况、骨转移癌痛每天爆发痛次数、每天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结果:随着病情进展,2组每天吗啡缓释片使用量均逐步增加,治疗第7、14天,治疗组当天吗啡缓释片递增量均比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天,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治疗组没有变化,对照组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当天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增加较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有所增加,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有所减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癌痛消联合热疗及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吗啡缓释片使用的递增量,减少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奇正消痛膏外用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转移癌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味奇正消痛膏外用)和对照组(氨酚羟考酮口服),比较两组在用药24小时、用药48小时后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用药24小时后有效例数24(36)例,有效率率66.7%,用药48小时后有效例数26(36)例,有效率为72.2%;对照组用药24小时后有效例数24(34)例,有效率为70.6%,用药48小时后有效例数22(34)倒,有效率64.7%。结论加味奇正消痛膏外用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短期疗效优于氨酚羟考酮,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外治法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本文拟通过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初步探讨中药止痛贴对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血阻络证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其中癌症骨转移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病例各24例,随机分为中药止痛贴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连用7天。结果轻度癌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数学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静止)分别下降(1.500±1.167)和(0.168±0.577)分,NRS评分(运动)分别下降(2.083±1.379)和(0.583±1.379)分,镇痛满意度分别提高(1.833±0.825)和(0.333±1.231)分;中重度疼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NRS评分下降程度、镇痛满意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用量分别减少(63.274±12.235)和(86.143±30.219mg),爆发痛减少(0.416±0.923)和(1.600±1.174)次,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镇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在治疗骨转移癌痛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增强吗啡的止痛效果,减轻吗啡的用量,同时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饶爱华  许建新  王燕山 《新中医》2015,47(4):231-232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癌痛消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为治疗方案,采用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吗啡缓释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癌痛消外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第7、14天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及每天癌痛发作次数,并以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7、14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Karnofsk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癌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癌痛消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止痛方外用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三阶梯止痛法选择阿片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补肾通络止痛方外用,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KPS评分均增加,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止痛方外用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能明显缓解骨转移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生存质量,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许金 《北京中医药》2017,36(8):744-746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健骨消痛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在增强止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疼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口服氨酚羟考酮片加用热疗联合健骨消痛方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口服氨酚羟考酮片组)30例。14天后对2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氨酚羟考酮片的用量、体力状况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止痛有效率70.0%,对照组止痛有效率4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健骨消痛方可以显著控制骨转移癌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马芹  刘清磊  王苗  张亮  张萌 《四川中医》2022,(3):145-148
目的:应用解毒定痛方中药制剂,观察对骨转移瘤患者热毒蕴结证放疗爆发痛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102例,按照骨转移瘤患者放疗爆发痛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癌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癌痛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解毒定痛方中药制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RS疼痛评分、KPS功能状态评分、爆发痛频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价及血清β-EP、PGE2、5-HT、NPY水平的差异。结果:总体有效率治疗组94.12%,对照组80.39%,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疼痛评分、爆发痛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GE2、5-HT、NP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功能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解毒定痛方治疗骨转移瘤放疗爆发痛热毒蕴结证患者,可显著减少爆发痛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不同部位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通络止痛外敷散超微颗粒外敷,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改善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疗效更优(P0.05);在降低血清ALP水平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8月肿瘤科收诊的癌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参照组给予单纯三阶梯止痛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观察两组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N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癌痛患者联合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受,提高治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频离子导入癌痛消结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三阶梯止痛法(中度疼痛予盐酸布桂嗪,重度疼痛予吗啡);治疗组在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采用离子导入仪中频导入癌痛消。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镇痛效果、镇痛药使用剂量以及卡氏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止痛作用持续时间长(P〈0.05),且盐酸布桂嗪片及吗啡片每日平均维持量均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中频导人癌痛消结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具有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止痛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且可减少止痛药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及成瘾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消痰通络凝胶外用治疗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消痰通络凝胶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外用消痰通络凝胶)22例、西药组(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24例,评价消痰通络凝胶对癌性疼痛的疗效、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NR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癌性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7%与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起效时间为(10.00±4.50)min,较西药组(30.27±5.26)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用药后较用药前NRS评分、卡氏评分、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分值均下降(P0.05),疗效基本与西药组相当;中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痰通络凝胶对癌性疼痛有明确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止痛贴治疗及联合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转移癌痛、肝癌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84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NRS(静止、运动)评分及主诉疼痛的程度、有痛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累积、即释吗啡的使用总量、爆发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影响评估积分、中医证候、治疗满意度、镇痛满意度。结果:轻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试验组在NRS评分(静止、运动)、主诉疼痛的程度、睡眠时间、有痛时间,中医证候的积分、疼痛影响的评估积分、镇痛及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除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即释吗啡用量、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能缓解轻度癌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提高患者的镇痛和治疗满意度;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由于并用吗啡同时治疗,因此NRS评分等疼痛各项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体相似,但中药止痛贴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即释吗啡的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入组患者按疼痛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疼痛组(42例)及中重度疼痛组(19例),再分别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轻度疼痛对照组/治疗组,中重度疼痛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双柏散或安慰剂外敷治疗7天,通过对比组间治疗后的Numerical RatingScale(NRS)疼痛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及其毒副反应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下降的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KPS评分、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不同处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可减轻患者疼痛,其副作用小,简单易行,是治疗肝癌癌痛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结合"镇痛方"外治阴证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超声电导技术联合镇痛方外贴,对照组予超声电导技术联合安慰剂外贴,疗程7 d,参照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治疗组外治阴证癌性疼痛总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有效率仅有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约为2 d,皮肤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超声电导技术结合中药镇痛方外治阴证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谭文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00-10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radiationenteritis)的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补中益气汤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组配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方法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综合疗效、腹痛VAS评分、生活质量KPS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0%;两纽均能降低VAS评分、提高KPS评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补肾逐瘀止痛汤联合二磷酸盐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就诊并经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42例纳入本研究,按照患者的随机并知情同意原则分为2组:联合组及单药组,每组21例。联合组患者采用补肾逐瘀止痛汤联合二磷酸盐药物治疗,单药组单独采用二磷酸盐药物治疗。在患者用药后7d、15d、30d、60d及90d通过NRS疼痛评分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止痛起效时间并定期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复查,并通过KP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90d后采用KPS评分比较患者的功能状态,治疗前2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的止痛起效时间及止痛效果显示,联合组止痛起效时间提前于单药组(P<0.05),止痛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补肾逐瘀止痛汤联合二磷酸盐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二磷酸盐药物的患者,中西医联合用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中医辨证属瘀血停滞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敷贴,并根据疼痛强度变化,给予适量吗啡滴定;对照组按照“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使用镇痛药物。两组均治疗7d。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爆发痛次数、疼痛评分、等效吗啡耗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剌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优于“三阶梯药物止痛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男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治疗第1~2日将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滴定至NRS评分<4分,第4日给予伊班膦酸钠4 mg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第4~14日服用益肾化痰方;统计分析第2~3日、第13~14日等效吗啡日平均口服量,第1、14日NRS评分,第1、15日Karnofsky评分、ALP(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指数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等效吗啡日平均口服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明显(P<0.01);(2)两组患者第14日NRS评分较第1日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第14日NR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3)两组患者第15日Karnofsky评分均较第1日明显提高,治疗组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P<0.01);(4)两组血清ALP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清ALP指数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3例,便秘3例,呕吐2例;治疗组出现腹泻1例,头晕2例,对症处理后均未再出现,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能明显减轻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ALP,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杜才聚  王同林  郭银素 《河北中医》2010,32(9):1299-1301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12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化疗组40例予单纯化疗治疗,化疗加热疗组40例予化疗加热疗治疗,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组40例予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联合治疗。21 d为1个疗程,3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进行KPS评分、体质量指数(BM I)及EORTC QLQ-C30生存质量核心量表评价。结果化疗加热疗组疾病控制率较化疗组高(P0.05);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组有效(RR)率、疾病控制率均较化疗组、化疗加热疗组高(P0.01)。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组治疗后KPS评分、BM I均较化疗组、化疗加热疗组升高(P0.05)。化疗加热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疼痛、食欲丧失、疲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疼痛、食欲丧失、疲倦评分均较化疗组、化疗加热疗组降低(P0.01)。结论中药结合化疗及热疗能明显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对照组和电针康复组2组,每组各40例。电针组单纯电针治疗,电针康复组进行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侧肢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天后电针康复组NR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电针和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有改善作用,电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