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与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侯积分变化、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侯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量表(FD-QOL)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有利于减少中医证侯积分,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患者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次数计分、粪便性状计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次数计分、粪便性状计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胶囊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胃肠道症状评分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4.
邓润成 《光明中医》2014,29(2):269-271
目的 观察运用自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西药组55例,中药组予益气健脾汤加减口服;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10mg口服.两组治疗持续4周后,将两组的临床症状、症状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的改善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上腹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的改善,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体疗效和证候疗效总积分比较发现,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0.01),且中药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自拟益气健脾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方法 纳入南通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9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2020年6月—2022年6月)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穴位敷贴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穴位敷贴组患者常规治疗+单纯穴位敷贴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穴位敷贴治疗+中药汤剂治疗。观察3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眩晕评分变化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眩晕持续时间变化、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3组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敷贴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眩晕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眩晕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与穴位敷贴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穴位敷贴组(P<0.05);3组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患者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穴位敷贴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采用穴位敷贴、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两者联合疗法,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和膝关节功能积分评定。结果 B组和C组的Lequesne指数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C组的指数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同时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疗法能够改善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在小儿过敏性咳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盐城市中医院儿科就诊的76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积分、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期间小儿过敏性咳嗽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WBC、CRP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半年期间,观察组过敏性咳嗽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药膏方固体化棒棒糖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症状积分,减轻炎症反应,且能减少过敏性咳嗽复发次数,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液润肠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对照1组予以口服增液润肠汤治疗,对照2组予以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5-羟色胺(5-HT)及便秘生存质量量表(PAC-QOL)积分的变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1组为83.3%(25/30),对照2组为70.0%(21/30),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医证候积分、5-HT水平、PAC-QOL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增液润肠汤联合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4):459-460
目的:探究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温肺化痰活血法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小儿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远红外穴位敷贴,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评估两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8~+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CD_4~+/CD_8~+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温肺化痰活血法治疗小儿咳嗽,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穴位贴敷治疗,B组纯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C组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4周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92.1%,B组的总有效率为76.3%,C组的总有效率为63.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香砂六君子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实行黛力新结合中药穴位敷贴,观察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8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行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实行黛力新结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30 d后的疗效、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实行黛力新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痰瘀伏邪理论评价穴位敷贴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痰瘀互结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敷贴组,每组各36例,均予常规治疗,敷贴组加用穴位敷贴.观察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积分.结果 敷贴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SAQ积分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两组相当(P>0.05).结论 穴位敷贴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上腹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以中药(檀香、莪术、川芎)敷贴特定穴位,4周为1疗程。对照组50例予莫沙比利片5 mg/次,分别于早、中、晚餐前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分别早、晚餐前口服;疗程亦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症状积分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中药穴位敷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对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伟华 《新中医》2022,54(20):56-59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98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予以加味左金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2 组均治疗8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 (P<0.05)。治疗后,2 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日记(FDSD) 评分及胃肠道症状积分(GIS)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DSD 评分及GIS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胆囊收缩素(CCK)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GAS、MTL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与对照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较好,可改善症状,调节胃肠激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隔附子饼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心肾阳虚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隔附子饼灸联合穴位敷贴组(A组)、隔附子饼灸组(B组)、穴位敷贴组(C组)及对照组(D组),每组20例,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指标(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远期预防指标(再住院病例数、平均住院天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的再住院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A组、B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和穴位敷贴均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且隔附子饼灸与穴位敷贴合用时效果更佳。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复发及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胃泌素(GAS)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160例脾胃气虚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各40例,A组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疗法,B组采用穴位贴敷疗法,C组给予联合治疗,D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对比四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GAS、胃动素(MTL)水平、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T)、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A组(72.50%)、B组(70.00%)、D组(75.00%)(P0.05);治疗后,C组中医症候积分、GAS水平、NDI指数明显低于A、B、D组(P0.05),且MTL水平、SF-36评分明显高于A、B、D组(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vs 2.50%vs5.00%vs 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气虚型FD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化不良指数及GAS、MTL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中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共和县中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以莫沙必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中消痞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并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更低(t=5.135,P<0.001)。研究组复发率为4.55%(2/44),对照组为20.45%(9/44),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091,P=0.024)。结论:温中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可进一步缓解症状,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腹三针(中脘、天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探讨腹三针在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腹三针组(A组)、穴位对照组(B组)、药物对照组(C组),均治疗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NDI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QLI)、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ND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A组优于B组、C组(P0.01)。治疗后3组NDQL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A组优于B组(P0.05)、C组(P0.01)。在NDQLI具体项目方面,治疗后A组在控制领域、食品领域改善值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干扰领域、睡眠领域改善值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A组优于C组(P0.05)。A组临床疗效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三针组(中脘、天枢)、穴位对照组(建里、滑肉门)、药物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NDS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提高NDQLI评分;腹三针在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苟丽  张婕  苟向华  王冬雨 《新中医》2020,52(16):148-15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CVA 风盛挛急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2 组均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并予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起居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中药穴位贴敷。2 组疗程均为4 周。咳嗽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于治疗前、治疗1 周、2 周、3 周和4 周各评价1 次,记录咳嗽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评定风盛挛急证评分,利用莱塞斯特咳嗽问卷(LCQ) 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周,2 组的咳嗽VAS 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 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经4 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咳嗽消失率分别为80.00%、95.5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2 组风盛挛急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风盛挛急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 组LCQ 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CVA 患儿的咳嗽程度,提高咳嗽消失率,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