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治疗中的辨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消渴病除传统的三消辨证外 ,还存在着肝胃郁热证。消渴病中肝胃郁热证有其产主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在消渴病的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辨识肝胃郁热证 ,恰当地运用清泻肝胃郁热法 ,可达到控制消渴病患者病情 ,预防消渴病继发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胃不和型胃炎兼夹证型的准确性,求得治疗合理方药。方法:依据中医理论、临床经验、胃镜、病理检查进行论述。结论:肝胃不和型胃炎兼有血瘀、湿阻、郁热、阴亏、脾虚之兼证。治疗原则有疏肝理气化瘀法,疏肝和胃化湿法,疏肝和胃清热法,疏肝和胃养阴法,疏肝理气健脾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肥胖T2DM的主要证型肝胃郁热证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为探讨肝胃郁热证的科学内涵做一粗浅尝试。方法:通过胰岛素耐量实验,将肥胖T2DM肝胃郁热患者与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检测0点、30min1、20min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和胰岛素原(PI)。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低钝,延迟,早时相分泌远低于正常者;Homa-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的数量、质量及胰岛素分泌的时相性都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证实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及胰岛素抵抗双重因素导致该患者群血糖居高不下。同时本研究提示采用真胰岛素评估β细胞功能结果更真实。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从经典方、经验方、中西医结合及其他疗法论述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彻底根除或在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但同时,建立实用性、客观性、前瞻性的大样本研究,为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患者提供使用中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更具成效地服务于临床,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化肝煎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化肝煎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予以加味化肝煎;对照组33例,予以果胶铋和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化肝煎具有较好的清肝泻热,和胃止痛作用,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拟方清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胃镜下炎症疗效、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显著,该方剂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治疗周期,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胃郁热,气机升降失司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遵叶天士"治胃佐泄肝,制其胜"之意,我们在临床疏肝用四逆散,抑酸用左金丸,两方合用,收到较好的效果。就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8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肝胃郁热证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 Q)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2组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下降(P 0.01),且观察组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8周后,2组Gerd Q评分降低(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Gerd Q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9%,高于对照组的83.53%(P 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升高(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明显,且能上调血清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针对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胃郁热、脾虚痰阻等不同证型,灵活选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汤、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经方加减化裁,治疗本病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0.
从经方入手,搜集了近10年各医家运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记载,从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脾胃虚弱证、寒热错杂证5个常见证型逐条论述经方临床运用,以期扩大经方使用范围,展现经方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之优势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在于脾气亏虚,肝气犯胃,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5个证型,并据此拟益气健脾和胃、疏肝和胃、辛开苦降、理气化瘀、化浊降逆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以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相关信息,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0~60(47.77±13.04)岁;诱发因素主要是饮食;个人嗜好以吸烟、饮酒为主;病程多发于1 a以上为主;多为复发;多发于餐后。(2)经聚类分析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肝热脾虚证、中虚气逆证、肝胃不和证4证,人数分布及比例依次为:65例、39.2%;39例、23.5%;33例、19.8%;29例、17.5%。(3)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得出:中医症状频数大于10次的症状有26项。烧心,反酸为其主要症状,病变部位涉及脏腑肝胆、脾胃、心、肾。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肝胃郁热证人数最多,其次为肝热脾虚证,再者为中虚气逆证,最后为肝胃不和证。症状以实热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査安生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査安生教授认为GERD患者主要病因为现代人易发焦虑和抑郁至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犯胃,或暴饮暴食、饮食厚腻,损伤脾胃;其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治疗强调疏肝健脾和胃。临床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痰瘀互结证五种证型论治。  相似文献   

14.
的:探讨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8 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 治疗组给予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8周为1个疗程,随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及食管黏膜修复作用,及其对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影响,评价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2%; 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1%,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中药对改善嘈杂易饥、神疲乏力、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肝胃郁热症状效果优于对照组。 中药组能更好促进食管黏膜修复作用,达到良好效果。 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可以降低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结论: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清异常激素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记录240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睾酮(T)、促黄体素(LH)、胰岛素、月经情况、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别统计异常激素的证候频次,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异常血清激素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证候有四型,包括肝肾阴虚证、肾阴虚火旺证、肝胃郁热证、脾虚胃热证,其中,高睾酮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肾阴虚火旺证,高促黄体素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肝肾阴虚证,高胰岛素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肝胃郁热证;高睾酮与肾阴虚火旺证、高促黄体素与肝肾阴虚证和肾阴虚火旺证、高胰岛素与肝胃郁热证和脾虚胃热证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诊名囊明笪综合秆异常血清激素与证候有相关性,不同激素的中医病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曹立虎 《河南中医》2020,40(2):196-198
糖尿病患者饥饿感病机有胃火炽盛、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瘀热消谷、痰热消谷等。糖尿病初期,痰热、火热之证常见,患者出现多食易饥表现,应考虑痰热消谷、火热消谷,选用白虎汤、玉女煎、消渴方等加减治疗;病程日久,火热伤阴,壮火食气,出现气阴两虚等表现,此时出现多食易饥症状,则需考虑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等病机,采用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故在使用以上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消谷易饥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瘀热消谷的因素,采用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针对该病机引起的饥饿感,在清热的同时,还应化痰除湿。糖尿病病程日久患者,饥饿感病机复杂,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截止至2011年9月),收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纳入文献37篇,报告病例3 078例,报道证候类型26种,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证候要素16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热、气滞、湿为主,虚证证素以阳虚、阴虚多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证候类型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以实证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FD患者根据不同症状表现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2个亚型组,根据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湿热3个证候组,全部83例患者均给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PDS组有效率87.5%,高于EPS组(71.4%,P0.05);治疗后PDS组及EPS组血清MTL浓度均升高(P0.05),PDS组血清MTL浓度高于EPS组(P0.05)。肝胃不和组有效率94.3%,高于脾胃气虚组(62.5%,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组及脾胃气虚组血清MTL浓度均升高(P0.05),肝胃不和组血清MTL浓度高于脾胃气虚组(P0.05)。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未影响治疗。结论枳术宽中胶囊对FD的近期治疗有良好疗效,尤适合于PDS患者及证属肝胃不和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