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冬香  钱晓莺  赵春华  周宇  张玲玲  陈星 《新中医》2023,55(15):121-126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法联合火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20 例囊肿型痤疮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维胺酯胶囊加火针疗法,观察组给予化痰 散结法加火针疗法。评价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症状体征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血清中炎症因子 水平,采用 Visia 面部图像分析仪对面部区域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 83.33%(P<0.05)。治疗前后,2 组血尿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 子-α (TNF-α)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观察组血清 IL-4、IL-8、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2 组治疗 2 周、4 周、8 周时的面部红色区特征值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面部红色区特征值 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2 组治疗 2 周、4 周、8 周时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 察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散结法联合火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面部皮损状况, 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温和灸法治疗急性期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赞刺法组和毫火针加灸法组各60例,在毫火针点刺的基础上两组分别予以拔罐和温和灸治疗.每个疗程治疗2~6次;若未完全好转,可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观察21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治疗次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次、第6次、最后1次的疼痛程度,过去24h内最痛程度及皮损面积,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局部痛及综合疗效. 结果 毫火针赞刺法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均早于毫火针加灸法组(P<0.01),平均治疗次数少于毫火针加灸法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2次、第6次、最后1次过去24h内最痛程度、皮损面积均较上次治疗时明显减轻(P<0.01);两组各时间点过去24h内最痛程度、皮损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面积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67.8%,毫火针赞刺法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痛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93.3%,毫火针赞刺法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94.9%,毫火针赞刺组总有效率9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温和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均安全有效,毫火针赞刺法相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而毫火针加温和灸法适用于局部疱疹化脓者.  相似文献   

3.
观察报刺法联合火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6例,对照组给予火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火针联合毫针报刺法治疗。 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 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关节晨僵时间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 前后关节肿胀个数以及关节压痛个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 组在改善关节晨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 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 后,2组患者的 VAS及 S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VAS及 S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1.66% (33/36),对照组为 77.78%(28/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报刺法结合火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 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手三阳经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 至 2022 年 12 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卒中患者 9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针刺联合组和毫火针针刺联合组,各 32 例。常规针刺联合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毫火针针刺联合 组患者采用毫火针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选用肌电值、Lindmark 评分、中 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1)治疗后,三组患者肌电值均高于治疗 前,且治疗后常规针刺联合组高于对照组,毫火针针刺联合组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治疗后三组患者 lindmark 腕部、总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常规针刺联合组患者 lindmark 腕部、总分评分高于 对照组,而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针刺联合组及毫火针针 刺联合组患者 lindmark 手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 lindmark 手指评分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抓握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抓握 评分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治疗后三组患者的 C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常规针刺联合组患者 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毫火针针刺联合组低于对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毫火针针刺手三阳经配合生物反馈能有效改善手部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夹脊穴傍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以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和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颈夹脊穴傍针刺法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综合疗效,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比较火刃针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刃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积分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的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McGill疼痛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提示两种疗法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刃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疗效,在临床疗效、镇痛效应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均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联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组给予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火针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1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尿酸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00% (40/40),对照组为80.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毫火针点刺根结穴结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受试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根结穴予毫火针点刺,其余穴位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所有穴位均采用针刺。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视像距离、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视像距离及症状积分分别为(3.17±0.56) cm、(4.98±4.03)分,对照组治疗后复视像距离及症状积分分别为(9.10±0.85) cm、(6.98±5.60)分,观察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显示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显示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毫火针点刺根结穴结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回医脑经针刺法针刺,每日1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体针每日1次,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14天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4天后较治疗前有显差异(P<0.05),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14天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能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疗效优于传统体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30例、对照组(针刺组)30例,治疗后比较2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滑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治疗前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 毫火针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客观评价毫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毫火针组给予毫火针针刺,穴取足三里、中脘等;药物组给予奥美拉唑等药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胃泌素改善情况.结果 毫火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胃泌素分泌明显改善,且毫火针组均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 毫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砭石理督通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砭石理督通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对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单项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治疗组对颈臂疼痛、颈椎活动度、上肢麻木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砭石理督通阳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对视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3例视疲劳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18例,予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125例,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2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症状积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治疗前,治疗组18.23±3.88,对照组18.86±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7.11±2.35,对照组11.8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视疲劳在疗效上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对于视疲劳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痰散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疗加化痰散瘀法基本方加减,对照组仅给予化疗,两组均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肿瘤疗效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KPS评分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肿瘤疗效缓解率为33.33%,稳定率为70.00%,对照组分别为26.67%、43.33%,两组比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化痰散瘀法联合化疗能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肿瘤稳定率,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温针配合闪罐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膝退行性关节炎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合闪罐治疗的治疗组和西乐葆口服的对照组各60例.10d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针配合闪罐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范旭莉  陈秋婉  朱小燕  傅娟 《新中医》2022,54(23):183-187
目的:观察火龙罐联合醒脑开窍法穴位埋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 例缺血性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醒脑开窍法穴位埋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火龙罐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肿胀程度、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肌力情况及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 评分的变化,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肢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组患肢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患肢侧SHSS 评分中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患肢侧SHSS 评分中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为96.77%,对照组为77.4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醒脑开窍法穴位埋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肌力下降、运动受限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卢得健  王谦  梅世伟 《新中医》2011,(10):94-96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脱落6例,实际完成54例。火针组27例,温针组27例。火针组予火针治疗,温针组予温针治疗。观察2组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3项指标。结果:2组治疗4周后活动疼痛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活动疼痛VAS评分比较,火针组比温针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疗法和温针疗法均可以明显减轻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疼痛。火针疗法在缓解KOA患者疼痛方面优于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胃贴联合毫火针或毫针对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脾胃贴+毫针治疗,研究组予以脾胃贴+毫火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治疗8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症状明显缓解,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胃贴联合毫火针治疗能有效缓解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联合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SHSⅠ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组采取浮针联合火针疗法,隔日治疗1次;两组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上肢水肿分级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变化,取治疗前后血液检测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变化,并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均P?0.05),FMA总分较同组治疗后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周后CGRP、S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3周后数值(均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火针可以短时间内调节血液中CGRP及SP水平,明显缓解肩手综合症患者的疼痛、水肿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患侧上肢活动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0.
温伟强  黄胜光  谭宁  朱辉军 《中医杂志》2012,53(14):1219-1222
目的 筛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的有效方剂. 方法 将60例RA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用归脾汤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综合及疾病疗效,进行RA主要症状体征及贫血症状评分,同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及健康指数调查(HAQ),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贫血症状积分及HAQ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而血小板、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指定标准50%改善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6.7%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均能完成临床观察.结论 独活寄生汤治疗RA贫血疗效优于归脾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