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肝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技术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门胆管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诊断困难,而一旦出现阻塞性黄疸等临床表现可获确诊时多半已属中晚期,并因常合并肝门组织包括血管、神经和淋巴的侵犯,而使根治性手术难度相当大,有时需联合肝叶、半肝、肝门部血管甚至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而手术切除的扩大化和根治性已成当前的趋势,肝门胆管癌扩大的根治性切除术不仅提高了切除  相似文献   

2.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又称高位(high cholangiocarcinoma,HCCA)或近端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肝管的上1/3肝外胆管,并常累及胆管汇合部和单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Klatskin于1965年首次全面的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故又称Klatskin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CA)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方法。然而,由于HCCA发生部位特殊、肿瘤局部浸润性生长,加之与肝门部重要血管的关系密切,故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一般仅达三分之一,即使行根治性切除,其5年生存率也仅为20%~35%。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外科专家们尝试了扩大切除、围肝门切除、姑息性切除等,但都各有其弊端,术后死亡率高,也难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点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切除仍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由于肝门区紧邻重要血管.操作空间狭小.加之癌细胞特殊生物学行为.常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并沿胆管黏膜下向近侧胆管扩展.侵犯高位胆管和肝实质.发生肝十二指肠韧带或更远处的淋巴结转移。为了获得组织学阴性的切缘,需要实施大范围侵袭性手术.除了胰腺以上的肝外胆管骨骼化切除外,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是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又称为高位胆管癌、Klatskin瘤,是最常见的胆管癌类型,约占胆管癌的60%~70%[1]。HC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在其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总体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不佳。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指南,围绕该病的诊治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系指起源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恶性肿瘤。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随着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手术技能的提高及影像学的发展,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后复发率仍高达42%~76%,复发后2年内多数病人死于肝门部胆管癌复发或复发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和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部,其肿瘤生长的特殊之处在于肿瘤很容易侵犯至邻近的肝脏,并沿着胆管向深部肝实质内浸润,肿瘤亦常累及与之毗邻的门静脉和肝动脉。根治性肿瘤切除不仅要争取彻底切除肿瘤病灶。做到手术切缘无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上段的恶性肿瘤。由于最先由Klatskin[1]在1965年报道,故又称为Klatskin瘤。最初的治疗仅停留在通过引流梗阻性胆管来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上,如今由于多学科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已从非手术治疗转变为手术治疗,最有效地治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国内外科治疗40年回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国内文献多称为HCC。回顾历史,早在1957年Ahemeier等报道3例硬化性胆管癌,指出该病发展缓慢,有时难以与硬化性胆管炎相鉴别。1965年Klatskin着重描述了肝门部肝管分叉处癌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血供较差,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对术前可切除性的判断是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的关键。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情况,结合个人的经验加以综合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90%以上肝门部胆管癌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极为少见,约占2%。以往认为肝门部胆管癌是以高分化腺癌为主,体积小且生长缓慢的肿瘤,现认为以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也称为Klatskin瘤,定义为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处及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的60%~7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肝门区域解剖结构复杂,脉管的汇合方式及位置关系变异较多.肿瘤呈纵、横两种方向浸润性生长,易早期向周围神经、血管、淋巴及肝组织侵犯,为达到R0切除的根治性目的,手术往往需要联合肝脏切除和(或)血管切除重建,若肿瘤侵犯至下端胆管,则可能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的特殊解剖学位置和生物学特性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根治性手术切除目前仍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能治愈或改善预后的唯一手段,但其术后5年生存率<30%,而手术病死率可达3%~18%,可见,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苏  张中林 《腹部外科》2005,18(5):262-263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肝总管上1/3段的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K lat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其是胆管癌的一个独立临床类型,与起源于肝内细小胆管的胆管癌(包括那些侵犯肝门部的肝内胆管癌)和胆囊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和预后等方面都完全不同。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达到可能治愈的唯一选择,即便是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纯的置管减轻黄疸。但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位置深在、容易侵犯肝门区主要血管及尾叶胆管等因素,手术切除客观上存在相当的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1988~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癌26例中肝门部胆管癌16例占61.5%.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0~76岁,平均58.6岁.切除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岁.全组病例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平均134.7 μmol/L(27.9~238.9 μmol/L).  相似文献   

15.
1970~1990年,我院共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39例。手术切除28例,切除率72%。其中行根治性切除并肝切除16例,随访3~8年均存活,8例已生存5年;姑息性手术及探查11例,存活均不满100天。本组结果表明,对肝门部胆管癌,应采取积极手术态度。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系指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易向肝内及十二指肠韧带浸润,病程发展快,手术切除率低。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我院2000年3月-2009年3月收治45例手术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以往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差。近年来联合肝叶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手术理念被广泛接受和采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肝门胆管癌手术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胆管癌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诊断,就诊时多半已进入中晚期,且该肿瘤与肝门区重要结构密切相关,常合并神经、淋巴侵犯,因而手术切除相当困难,有时需联合肝叶、半肝、肝门部血管甚至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切 除的扩大化是当前的趋势[1,2]。为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术后顺利恢复,应充分认识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肝门的显露第一肝门结构复杂,各种管道相互交错。胆道肿瘤的浸润可使肝十二指肠韧带挛缩,病变深入肝门直至肝内,使术中暴露肝门困难,难以解剖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在此情况下如何显露肝门和探查…  相似文献   

19.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年因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手术切除病人中行根治性切除(R0)31例,非根治切除52例(R1,R2),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死亡5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3%和25.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近5年本院根治性切除率达44.8%,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根治性切除可更好延长病人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Klatskin tumor),是指位于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处至二级胆管范围内肝外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60%左右。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唯一获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2个月,而获R0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46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25%~40%~([1-2])。由于肝门部胆管癌解剖部位特殊,肿瘤易沿胆管轴向和管周组织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