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2.
3.
党争程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30(3):265-266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其有很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急性、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心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简要 相似文献
4.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肇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6):26-28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h H-FABP一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5例)及正常组(4例)≤6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h血肌钙蛋白I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各60例,均抽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H-FAB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详细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2,r=0.56,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CHF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CHF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危险分层、预后评价、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着重的论述.分析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对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在判定严重程度、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急性心肌梗死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中毒早期心肌损伤予以血清心肌酶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入院诊治的急性中毒病人10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清心肌酶与心脏性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同时将研究组根据急性中毒至入院诊治时间的不同分组,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A组(0-8 h)(n=54)、研究B组(9-12 h)(n=46),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A组与研究B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指标变化;分析研究A组与研究B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指标阳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指标增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B组相比,研究A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外周血中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晶体停搏液组和含血停搏液组2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间H—FABP的术前水平无差异,2组患者术后血清H—FAB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h达峰值[晶体停搏液组(50.13±3.98)μg/L,含血停搏液组(39.27±4.22)μg/L],冷晶停搏液灌注组升高更明显(P〈0.0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24h逐渐下降趋于术前水平,但术中及术后各时点的水平冷晶体组均高于冷血灌注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hH.FABP水平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晶体停搏液组r=0.901,含血停搏液组r=0.673,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实验指标。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灌注含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减少H—FABP的释放,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栓塞(APE)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早期识别APE并对症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改善预后尤为重要。欧洲心脏病协会(ESC)通过对现阶段APE患者的患病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流程进行总结后认为,寻找一种新的、对APE高度敏感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APE患者大多合并心肌损伤,出现心肌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可用于早期诊断APE。 相似文献
10.
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急诊胸痛(0~6h内)患者即刻行H-FABP及血CTnI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86.96%,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4.72%。结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筛选快速而简便,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H-FABP、c Tn I以及CK-M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H-FABP、c Tn I以及CK-MB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FABP在0~4 h上升,6~8 h达峰值,24~30 h后回至正常;c Tn I在4~8 h上升,10~12 h达峰值,60 h后出现回落;CK-MB在4~8 h上升,10~15 h达高峰,3 d后回至正常。结论采用H-FABP、c Tn I以及CK-MB检测AMI各具优势,H-FABP、c Tn I以及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提倡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32~76(65.4±12.3)岁,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平均随访5~42(21.6±8.3)个月,观察心功能,QRS波宽度,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6min步行距离。结果28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0%,心功能从Ⅲ-Ⅳ级(NYHA分级)改善为Ⅱ-Ⅲ级,QRS波从(165±48)ms缩短至(135±50)ms,(P〈0.01),6min步行距离从(389±175)m提高至(512±145)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分别从(75.4±9.5)mm,(65.5±9.2)mm缩小至(66.4±8.5)mm和(58.2±10.5)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4±0.08提高至0.33±0.10,(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从(9.12±3.25)cm^2减少至(5.12±1.82)cm^2,(P〈0.01)。随访中6例死亡(2例心性猝死、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恶化)。结论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增加其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3.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含有132个氨基酸的可溶性蛋白质,分子质量较低,存在于细胞质中,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可快速释放进入血循环。因此其可以作为心肌损伤早期敏感的生化标志物[1]。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合并右室功能不全时,右心室压力增高可导致右心室扩张、右室 相似文献
14.
王翠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8):222-22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患者心率(83.25±2.71)次/min、血压(90.31±5.17)mm Hg(1mm Hg=0.133 k 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13±2.71)次/min、(104.01±5.03)mm Hg,左室射血分数(40.39±1.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宜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胶体金法检测70例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NYHAⅡ级、Ⅲ级、Ⅳ级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 210±45.7),(2 402±44.9),(3 809±67.1)nmol.L-1对(435±54.1)nmol.L-1,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54,P0.01)。血清NT-proBNP水平对CHF的诊断最适分界点为445 nmol.L-1时,其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8%,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79.8%。结论血清NT-proBNP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CHF患者HRT与心功能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择6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心力衰竭组),44例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组),均行超声心动图(UCG)、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指标为TO、TS、LVEDD、LVEF等。结果:CHF患者TO、TS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或P〈0.001)。CHF患者LVEF越低,LVEDD越大,TS值越低。结论:HRT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价值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行6 min步行实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价心功能及心室结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长,LVEF明显增高,LVESd、LVEDd明显减小,且研究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并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揭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80例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0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与对照组80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应用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卡维地洛组(实验组,45例)、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组(对照组,45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其心功能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NP及6min步行实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各指标包括LVEDD、LVESD、LVEF、BNP改善更为明显[(52.8±3.4)VS(57.4±3.7),P=0.034;(41.3±2.7)vs(46.6±3.9),P=0.021;(42.3±3.4)VS(30.6±3.8),P=0.014;(463.8±56.34)VS(508.3±52.74),P=0.017,特别是患者6min步行实验结果(491.5±6.2VS415.4±5.5,P=0.008]。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更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