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对异氟烷浓度从MACawake至病人完全清醒阶段的吸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全麻手术病人,在固定潮气量、呼吸频率的条件下,分别在常规流量(2L/min)和高流量(10L/min),关闭挥发罐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着重观察回路内异氟烷浓度从0.35%降至0.1%所需的时间。结果发现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显著加快呼出气中麻醉气体的排出,在同样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时,常规流量组效果较高流量组更明显。结论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显著加快呼出气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有利于病人快速彻底的清醒,有利于减少手术室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和常规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对全麻病人苏醒时间、气道压力、血气等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人苏醒时是否使用吸附器将其分为吸附器组(氧流量为1L·-1min)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按氧流量1、2、4、6L·min-1再各分几个亚组。在苏醒过程中测定并记录病人的pH、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力。结果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无需改变新鲜气体流量,同样可达到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的苏醒效果,而且对病人的pH、PCO2、PetCO2及气道压力无影响。结论麻醉气体吸附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全麻苏醒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和常规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对全麻病人苏醒时间、气道压力、血气等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人苏醒时是否使用吸附器将其分为吸附器组(氧流量为1L.min^-1)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按氧流量1、2、4、6L.min^-1再各分几个亚组,在苏醒过程中测定并记录病人的pH、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tCO2)及气道压力。结果: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无需改变新鲜气体流量,同样可达到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的苏醒效果,而且对病人的pH、PaCO2、PetCO2及气道压力无影响。结论:麻醉气体吸附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全麻苏醒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麻醉气体吸附器在全麻苏醒期对回路内麻醉气体浓度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均采用低流量循环密闭麻醉 (O2 :N2 O =2 :3) ,随机分为 3组 ,Ⅰ组关闭Enf挥发罐后接吸附器、Ⅱ组关闭Enf挥发罐后不接吸附器、Ⅲ组关闭Enf挥发罐后不接吸附器 ,加大O2 和N2 O流量至 5L/min ,监测关闭Enf挥发罐后 0、 3、 6、 9、 12、 15、 18、 2 1分钟 ,拔管前的呼气末二气化碳分压 (PetCO2 )、吸入气安氟醚浓度 (FiEnf)、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关闭N2 O前 6、 3分钟、关闭时、关闭后 3、 6分钟吸入氧化亚氮浓度 (FiN2 O)的变化以及关闭Enf挥发罐至呼吸恢复时间 ,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结果 Ⅰ、Ⅲ组与Ⅱ组比较FiEnf有极明显差异 (P <0 0 1) ,Ⅰ、Ⅱ组与Ⅲ组比较PetCO2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SBP、DBP、HR、SPO2 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各组关闭N2 O前FiN2 O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关闭N2 O后FiN2 O明显下降 (P <0 0 1) ,且Ⅲ组比Ⅰ、Ⅱ组更明显 (P <0 0 1) ;关闭Enf挥发罐后至呼吸恢复时间和手术结束后至拔管时间Ⅰ、Ⅲ组比Ⅱ组明显缩短 (P <0 0 5 ) ,Ⅰ、Ⅲ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麻醉气体吸附器可以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4名伴有中度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的慢阻肺病人,接受上腹部或胸腔内手术,随机分成单纯全身麻醉(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Ga组)两组。术后采用VRS法评定镇痛效果。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血气分析和床旁肺功能测定评估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前1d和术后3d内评估和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术毕,GA组病人平均(34±16)min苏醒,(67±22)min拔除气管导管;Epi-G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2±4)和(32±12)min。术后第1天和第2天,Epi-Ga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GA组(P<0.01)。术后第1天,Epi-Ga组病人的FVC、FEV1/FVC%和FEF25%-75%下降不如GA组显著(P<0.05)。GA组有4例需要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吸痰,而Epi-Ga组则无一例需要。两组病人术后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麻药加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自控镇痛使病人术后更加舒适,且能够改善病人术后肺功能。尽管两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确实能够方便慢阻肺病人的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降低患儿手术疼痛感.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儿46例,将所有患儿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实验组2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盐酸芬太尼以及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手段,实验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时间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术后对照组患儿MAP指标为(81.9±8.8)mmHg、心率指标为(101.9±8.5)次/min、苏醒时间为(12.7±3.7)min、诱导时间为(4.9±0.4)min、拔管时间为(19.8±5.5)min;实验组患儿MAP指标为(72.5±7.9)mmHg、心率指标为(93.7±6.3)次/min、苏醒时间为(8.8±2.4)min、诱导时间为(1.6±0.5)min、拔管时间为(14.7±3.6)min.即实验组患儿麻醉指标优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39.13%,两组患儿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手术时,七氟烷麻醉药物的应用,具有诱导快、麻醉时间短、苏醒时间快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及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Ⅱ组),均以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后Ⅰ组以丙泊酚TCI维持麻醉至缝皮前,靶浓度为3 μg/mL,Ⅱ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氧流量为2 L/min)至缝皮前,关闭吸入麻醉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促进苏醒.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阿曲库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术前,术中1、5、10 min及术后MAP和HR;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麻醉用药量及术后d1随访有无恶心呕吐(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术始后1 min有所下降(P<0.05)外,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术后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之短小手术,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术后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及PONV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ASAⅠ Ⅱ级 ,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 (Ⅰ组 )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 (Ⅱ组 ) ,均以丙泊酚 -芬太尼 -阿曲库铵诱导 ,插管后Ⅰ组以丙泊酚TCI维持麻醉至缝皮前 ,靶浓度为 3μg/mL ,Ⅱ组持续吸入 2 %异氟醚 (氧流量为2L/min)至缝皮前 ,关闭吸入麻醉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促进苏醒。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阿曲库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 :术前 ,术中 1、5、10min及术后MAP和HR ;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 ;麻醉用药量及术后d1随访有无恶心呕吐 (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 ,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术始后 1min有所下降 (P<0 .0 5 )外 ,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 ,术后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 (均P <0 .0 5 )。结论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之短小手术 ,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术后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吸附器的吸附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基本相同的麻醉条件下,60例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安氟醚组,每组根据氧流量再分为a、b、c3个组,氧流量分别为0.5、1.2L/min。观察并记录麻醉气体吸附器对异氟醚、安氟醚的吸附率,同时观察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在呼出麻醉气体浓度基本一致时,氧流量越大,吸附器维持99%以上吸附率的时间越短,并随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步下降。同时,维持相同吸附率的时间和病人年龄呈反比,和体重呈正比,与病人的性别、身高无关。吸附器对异氟醚和安氟醚的吸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吸入麻醉中保持较小氧流量,应用麻醉气体吸附器时,维持高吸附率的时间较长。同时,可以根据氧流量、患者性别、身高等估计麻醉气体吸附器的更换时间,减少麻醉气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异丙酚、硫喷妥钠4 种麻醉药物对实验家兔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12 只健康的实验家兔分为4 组,每组3 只,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0%,4 ml/kg)、戊 巴比妥钠(0.7%,1 ml/kg)、异丙酚(1.0%,1 ml/kg)、硫喷妥钠(2.5%,0.6 ml/kg)。记录各组呼吸频率、心 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乌拉坦组、戊巴比妥钠组、异丙酚组、 硫喷妥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9.0±0.6)、(7.7±0.3)和(3.1±0.5)min,麻醉维持时间分 别为(32.2±3.7)、(40.1±6.5)、(43.4±3.9)和(30.6±3.7)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2±3.7)、(13.6±6.4)、 (12.1±3.9)、(5.1±1.4)min。结论 采用2.5% 硫喷妥钠对实验家兔进行麻醉起效最快;1.0% 异丙酚麻醉时 间最长,适用于较长时间观察的动物实验;20.0% 乌拉坦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 术后要处死动物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换瓣术患者围术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 9)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预处理组(异氟烷组,n=15)和对照组(n=15),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CPB前吸入1.1%~1.2%(呼气末浓度)的异氟烷30 min,洗脱15 min,对照组不吸入异氟烷,其余用药两组无区别。分别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30 min(T1),6 h(T2),12 h(T3)及24 h(T4)经桡动脉取血测血浆MMP 9浓度,分别于CPB前后取部分右心耳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血浆MMP 9浓度在T1-T3显著增加,异氟烷组血浆MMP 9浓度只在T1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血浆MMP 9浓度在T2显著降低(P<0.01),在T1-T3各时点与T0的差值均显著降低(P<0.01)。电镜下可见对照组CPB后心肌细胞损伤比异氟烷组严重。结论:异氟烷预处理能显著抑制心脏换瓣术患者CPB后MMP 9的分泌增多,这可能是其对心脏换瓣术患者心肌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辅助全麻对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耳鼻喉科难治性鼻窦炎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与术后加用氟比洛芬酯抗炎止痛,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7 d的临床表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对主要症状改善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达标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采用手术术野评分表(SSFQ)评价术野质量,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表评价复苏质量.观察术后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为9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仅为14.71%,而观察组为41.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达标所需时间为(15.26±2.47)min,少于对照组的(17.39±3.10)min,术后拔管时间为(12.09±2.3)min,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74±2.61)min,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49.53±21.26)mL,明显多于观察组的(122.43±18.7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SFQ评分为(1.76±0.47)分,低于对照组的(2.69±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为(2.03±0.58)分,也低于对照组的(3.47±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92±1.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辅助控制性降压在DTR全麻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减少呼吸抑制与通过调节自然非动眼睡眠状态而提高术后的苏醒恢复,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具有抗炎效果,两者联合辅助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出血量以提高手术术野质量,还可以通过减少机体炎症反应而提高术后的恢复情况,近期疗效痊愈率优于常规围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实际价值,探讨其麻醉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案应用在临床中。方法选取42例妇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度外麻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子宫松弛优良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8±11.2)次/分钟、(84.3±8.2)mmHg,对照组分别为(79.1±10.5)次/分钟、(90.7±11.9)mmHg(P<0.05);观察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90.5%,对照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66.7%(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短、用药少,且显著提升子宫松弛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老年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70只雄性老年SD大鼠,断头后取出海马组织,制备厚400 μm的海马脑片。取35张脑片,随机分为5组(n=7):对照组、异氟醚0.062 5、0.125 0、0.250 0和0.500 0 mmol/L组。各组脑片分别灌流人工脑脊液(ACSF)、异氟醚0.062 5、0.125
0、0.250 0、0.500 0 mmol/L。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海马脑片CA1区细胞外群体峰电位(PS)的变化。另取35张脑片,随机分为5组(n=7):LTP组、异氟醚LTP 0.062 5、0.125 0、0.250 0和0.500 0 mmol/L组。各组脑片分别灌流ACSF、异氟醚0.062 5、0.125 0、0.250 0和0.500 0 mmol/L。海马脑片记录PS 30 min后,施以100 Hz的高频强直刺激(HFS),诱发LTP,观察各组脑片HFS后PS幅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氟醚0.062 5 mmol/L组给药后PS幅值无明显改变(P>0.05),异氟醚0.125 0、0.250 0和0.500 0 mmol/L组给药后PS幅值明显降低(P<0.01)。LTP组HFS后PS幅值增高,较刺激前增加了(34±11)% (P<0.01)。与LTP组比较,异氟醚LTP 0.062 5、0.125 0、0.250 0和0.500 0 mmol/L组HFS后其PS幅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异氟醚能够抑制海马LTP的形成而影响老年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镇痛药物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17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芬太尼组(B组)和帕瑞昔布组(C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诱导及维持.关胸前B组患者给予芬太尼0.1 mg,C组患者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停麻醉药后5、10、15、20 min患者动脉血压(MAP)、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测定患者入室5 min动脉血氧分压(Pa02)及血氧饱和度(Sa02%)并记录患者在PACU驻留时间.结果 (1)停麻醉药后10、15及20 min,B、C组MAP明显低于A组(P< 0.05,0.01);与A组相比,B组停药后及C组停药后15、20 min心率明显降低; (2)B组停药后5、10 min BIS值明显低于A、C2组; (3)B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C组PACU驻留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 (4)B、C2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 (5)C组Sa02及Pa02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镇痛药物帕瑞昔布钠可明显改善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通气,缓解循环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商南县人民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为全身麻醉组,B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清醒镇静组,比较3组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变化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情况、手术时间、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切皮时和切皮后30 min SBP、DB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切皮时和切皮后30min的HR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各时段PETCO2[切皮时(39.5±2.4)mmHg,切皮后30 min(39.8±2.0)mmHg]均明显高于术前[(35.3±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呼吸抑制较为明显;B、C组苏醒时间[(12.5±7.1)min,(3.9±4.3)min]和ICU入住时间[(2.1±5.3)d,(0.5±2.6)d]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最短.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或丙泊酚镇静麻醉有助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恢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观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病例硬膜外麻醉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组为24例腹膜炎手术,对照组为20例非腹膜炎手术,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局麻药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分别观测两组的起效时间、切皮不痛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肌松程度,并均于麻醉前测定病员血液PH及血气实验组的起效时间4.63±0.64(min)、切皮不痛时间17.39±1.23(min)、麻醉持续时间38.64±3.43(min)及肌松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分别为:3.12±0.48min、11.90±1.26min、56.17±4.49min);实验组血液PH7.21±0.04亦较对照组7.38±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膜炎病例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较非腹膜炎病例的麻醉效果差,酸中毒、血液PH降低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ASAI-Ⅱ级、择期行颅脑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20)和过度通气组(B组,n=20)。术中控制呼吸,维持PaCO2分别大于(A组)或小于(B组)35mmHg。用加速度仪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反应,观察两组罗库溴铵0.6mg/kg的肌松时效差异。结果:A、B两组起效时间分别为1.26±0.31min和1.18±0.37min,无显著差异;临床时效分别为37.4±7.1min和30.3±6.5min,P<0.05,恢复指数分别为10.4±1.9min和9.2±2.1min,无显著差异。结论:过度通气可使罗库溴铵临床时效缩短,但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