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巨大儿产前预测及诊断方法,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巨大儿母婴并发症,笔者将203例巨大儿及同期分娩的203例非巨大儿作对照,就孕妇体重、孕周、宫高加腹围值、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以及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示:孕期孕妇体重过度增长及过期妊娠为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产前测腹围加宫高≥140cm,双顶径≥96mm,股骨长≥80mm,应作为巨大儿的诊断依据;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11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重儿105例作为对照组,对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妊娠合并症、胎儿性别、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观察组分娩并发症及难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及胎儿性别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测量宫高、腹围及B超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对诊断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1100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惠敏  周桂菊 《安徽医学》2010,31(7):739-741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选取经过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巨大儿1 100例作为观察组(巨大儿组),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1 00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体质量儿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胎儿腹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按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胎儿腹围≥192 cm预测巨大儿的可信度达90%以上。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经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产妇分娩时的宫高、腹围、超声检测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对产前预测巨大儿有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的结局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进行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产妇正常体重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9.6cm、股骨长≥7.6em、腹围≥37cm、肥胖、体重增加≥20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软产道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非糖尿病孕妇围生期的保健管理工作,产前正确地预测巨大儿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恒君  苏晋蓉  高竞 《四川医学》2006,27(10):1081-1082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识别巨大儿,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分娩的具有完整资料的巨大儿114例与同期分娩的单胎非巨大儿110例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高、腹围及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孕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身高、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高+腹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巨大儿组剖宫产率79.19%,非巨大儿组49.10%,两组比较P〈0.01,产时并发症比较P〉0.05。结论巨大儿与孕妇的体重指数、身高、宫高、腹围、孕产次、孕周有关。孕妇体重指数≥27,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9.5cm,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较大。适当放宽巨大儿剖宫产指征,对母婴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姚军  于江 《华夏医学》2002,15(6):752-754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53例巨大胎儿的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的体重,身高,孕周有关,巨大胎儿中双顶径(BPF)+股骨长度(FL)>16.5cm者占87.41%,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降低,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儿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结论:BPD+FL>16.5cm可做为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一项可靠指标,对巨大胎儿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孙霞 《海南医学》2009,20(3):39-41
目的探讨经产妇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79例发生巨大儿的产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以(1)双顶径(BPD)+股骨长(FL)≥16.5em;(2)宫高+腹围≥140cm;(3)宫高X腹围+200≥4000g三种方法综合预测巨大儿,并对其中分娩的经产妇巨大儿76例与随机选择的同期分娩的经产妇正常体重儿78例作对照分析及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203例做比较分析。结果3种方法预测巨大儿其准确率分别为78.52%、54.49%、50.75%,综合方法准确率高达90.29%,经产妇巨大儿综合方法预测准确率达81.72%。经产妇巨大儿组剖宫产率、异常产程、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与初产妇巨大儿比较正规产检比例明显降低,过期妊娠增加,剖宫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综合方法预测巨大儿可信度高,值得推广;加强经产妇围产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秦德芳 《中外医疗》2008,27(13):18-19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通过306例巨大儿的临床验证,以宫高>36cm,胎儿双顶径(HPI))≥9.5cm及股骨长(FL)≥7.5cm.胎儿腹圈≥36cm,综合考虑,预测巨大儿.结果 诊断符合率高速81.4%.剥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及肩难产的机率明显降低.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相比,剖宫产效率与产钳助产率明显升高.结论 综合分析法预测巨大儿可信度较高,值得推广.对巨大儿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71例巨大儿(观察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40周,孕妇身高≥165cm,体重增长指数>0.28,分娩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出现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60.9%与对照组27.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观察组经阴道正常分娩占19.9%,对照组占63%;剖宫产占69%,对照组占28.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必须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巨大儿的诊断准确率,综合分析相关因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巨大儿引起的母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寻找预测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周期(2日内)分娩的153例正常足月胎儿(出生体重<4000g)作对照;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产次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身高、分娩前体重指数(BMI)、腹围、宫高、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率为70.6%,高于对照组39.9%,结论:产妇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孕产次对产前诊断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71例巨大儿(观察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40周,孕妇身高≥165cm,体重增长指数>0.28,分娩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出现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60.9%与对照组27.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观察组经阴道正常分娩占19.9%,对照组占63%;剖宫产占69%,对照组占28.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必须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巨大儿的诊断准确率,综合分析相关因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巨大儿引起的母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预测巨大儿的测量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胎儿生长监测指标进行评价,寻找适于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指标。方法对我院2007年分娩的108例巨大儿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孕妇宫高、腹围测量值,超声测量胎儿径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结果孕妇宫高、胎儿双顶径以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0.6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项指标的诊断指数最高分别为143.5%,138.7%和149.4%。其他测量指标包括孕妇腹围、腹围与宫高之和、胎儿股骨长、腹围、头围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均<0.63,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孕妇的宫高以及B超下胎儿双顶径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是预测巨大儿相对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金霞 《中外医疗》2008,27(21):89-90
目的 提高临产前巨大儿诊断的准确性,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战少母婴的并发症.方法 对143例巨大儿的幄床特点及分娩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巨大儿入院母亲子宫长度加腹围平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娩前1周内B超侧胎头双顶径≥9.8cm,在巨大儿组中占的百分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子宫长度加腹围≥140cm,双顶径≥10.0cm,可作为产前筛查巨大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临产前巨大儿诊断的准确性,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减少母婴的并发症.方法:对143例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43例巨大儿入院时母亲子宫长度加腹围平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娩前1周内B超测胎头双顶径≥9.8 cm,在巨大儿组中占的百分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长度加腹围≥140 cm,双顶径≥10.0 cm,可作为产前筛查巨大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淑霞  常艳 《甘肃医药》2014,(6):424-426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96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204例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巨大儿组产妇的孕末期宫高加腹围、孕末期体重、及胎儿的双顶径及股骨长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巨大儿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孕妇产前充分的评估,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必要时放宽剖宫产指针,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76例巨大儿产前诊断的探讨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6例巨大儿与76例非巨大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巨大儿的经逐年升高、胎儿双顶经十股骨径十腹径≥28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为86.8%;孕妇孕期体重增长〉20kg或孕妇体重≥70kg时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53.1%,68.2%;宫高十腹围≥140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为61.8%,存在以上3项中任何两项时,巨大儿的发生率为77.5%,结果表明,可根据以上指标对巨大儿进行初步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大儿孕妇分娩及诊疗情况,不断提高高危妊娠处置水平.方法:对南郑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的184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一般情况、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巨大儿情况等方面分析.结果;184例巨大儿中初、经产妇分别占44.57%、55.43%;孕妇年龄:>20~≤30岁、>30~≤40岁分别占61.96%、30.98%;孕周:≥37~≤40周、>40~<42周分别占35.33%、53.26%;全部为农民;发生率为3.47%;产前宫高:≥31~≤35 cm、>35~≤40 cm分别占64.13%、33.70%,腹围:>95~≤100 cm、>100~≤105 cm、>105~≤ 110 cm分别占28.80%、32.07%、25.54%,胎儿双顶径:>9.1~≤9.3 cm、>9.3~≤9.5 cm分别占35.79%、54.74%;阴道顺产、剖宫产、阴道手术产分别占52.17%、30.44%、17.39%;巨大儿剖宫产率33.44%明显高于非巨大儿的12.02%(P<0.0001),且有逐年升高趋势;男、女巨大儿分别占64.67%、35.33%,体质量≥4 000~<4 500 g、≥4 500~<5000g分别占92.39%、7.61%;头位、臀位分别占98.91%、1.09%.结论:经产妇发生巨大儿多于初产妇;>20~≤30岁组孕产妇、>40~<42周组和产前宫高在≥31~≤35 cm、腹围>95 cm、胎儿双顶径>9.1 cm时巨大儿比例高;西部农村巨大儿发生率低且各年度变化不大;巨大儿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男巨大儿明显多于女巨大儿,绝大部分巨大儿体质量在≥4 000~<4 500 g.加强产前检查,更准确对巨大儿产前预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对母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娩结局.方法:选取巨大儿100例和正常体重儿10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和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合并糖耐量异常、妊高症以及头盆不称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妇宫高和腹围明显大于对照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大干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丁秀萍 《四川医学》2007,28(6):668-670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减少难产的发生,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我院430例巨大儿及同期出生的430例正常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宫高、腹围以及分娩方式、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孕妇分娩前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径等参数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远较阴道分娩率高。其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增高。结论产前综合判断胎儿体重,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戴常平 《广东医学》2003,24(2):163-164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50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核对孕龄,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特定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GDM中,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优于胎儿股骨长或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r=0.83).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诊断符合率最高87.3%。结论:GDM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是预测胎儿体重较好参数,胎儿腹围≤36cm有助于巨大胎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