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前列腺MRI检查的患者169例。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MRI检查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2WI和T1WI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检查前列腺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其中诊断前列腺增生116例,前列腺癌45例,未见明显异常8例。结论MRI是诊断前列腺疾病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是扫描成功的要素,也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MRI动态增强及脂肪抑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BCS患者32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 T1WI/TFE IP)、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附加频率选择性脂肪抑制(TSE T2WI/SPIR)、平衡式稳态进动磁化准备超快速场回波序列(B-FFE)及三维动态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TSE T1WI/TFE IP、TSE T2WI/SPIR、B-FFE、3D DCE MRA对32例BCS的检出率分别为56.7%、59.4%、87.5%和93.7%。结论:B-FFE、3D DCE MRA对BCS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综合应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0年7月对31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行磁共振检查(MRI),49共振检查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短T1反转恢复成像(Short TI Inversion-Recovery,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急性隐匿性骨损伤的MRI表现、成像方法 及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1例23个膝关节急性隐匿性骨损伤病例资料,均有外伤史,扫描方法 采用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脂肪抑制(IR)、梯度回波(GR3D)等序列成像,行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必要时辅以横断位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骨挫伤15例,隐匿性骨折7例,软骨骨折3例.结论 膝关节急性隐匿性骨损伤X线平片及CT检查难以发现,MRI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清楚显示该病变,成为该病的最佳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SSFSE序列的成像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检查中,评价其图像.结果 应用SSFSE序列成像可以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结论 SSFSE序列应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具有广泛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5岁以上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38例患者,均行磁共振轴、矢、冠位扫描,运用盆腔相控线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加或不加脂肪抑制技术。结果38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29例经MRI检查提示前列腺癌,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和临床综合诊断得到证实35例,MRI假阴性6例,无假阳性。结论MRI是前列腺癌及其分期的最有效影像手段,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结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 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腕关节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病例(男20例,女15例),应用矩形表面小线圈(CP Flex small coil)作患侧关节的快速双回波自旋序列(Pd+T2_tse)扫描、T1加权序列扫描(T1_se)、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成像(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加脂肪抑制(fat suppress)(T2_fl2d+fs)序列扫描、多回波(Multiple echo 2 dimension,Me_2d)序列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腕关节的冠状位、轴位。结果优片率达到90%以上。35例中,三角纤维软骨板复合体(TFCC)损伤18例,关节炎症改变4例,腕关节骨折或骨挫伤8例,肌腱和韧带损伤10例,舟状骨坏死3例,关节积液3例,良性病变和占位各1例,腕关节退行性变3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腕关节的磁共振检查,Pd+T2_tse、T2_fl2d+fs、Me_2d作为冠状位的常规序列,辅以横断位的T1_tse序列扫描,即可满足腕关节损伤和病变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操作的检查方法及MRI表现.方法应用SIEMENS MAGNETON 1.0超导MR系统,采用膝线圈,自旋回波(SE)序列,脂肪抑制序列,膝关节外旋15-20度,对40例膝关节损伤行T1、T2加权、质子加权、脂肪抑制矢状位、冠状位扫描.结果检查发现半月板损伤24例(占60%),其中内侧半月板损伤11例,外侧13例,前角损伤10例,后角损伤14例,前后角损伤6例,十字韧带损伤15例占(37.5%),侧副韧带损伤11例,占(27.5%).关节软骨损伤8例占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成像序列对脊柱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STIR序列在椎体骨折、骨挫伤,脊髓、软组织损伤、肿胀等脊椎损伤性病变中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采用FSE序列能够显示脊髓,脊柱损伤性病变。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脂肪高信号的干扰能够被STIR序列所抑制,从而能够发现和明确对X线,CT及FSE序列成像上没有或可疑的病灶。特别是能够鉴别椎体骨折为新鲜或陈旧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7例髓核游离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结果病变椎间盘t2-tse序列信号减低或呈低信号,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与病变椎间盘信号比较,游离髓核t1-tse7例、t2-tse及t2-tirm序列5例均为等信号,t2-tse和t2-tirm序列2例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6例游离髓核远离病变椎间盘,1例位于病变椎间盘后缘;2例增强扫描游离髓核无强化,仅周边软组织轻度强化。手术所见游离髓核大小、位置与硬膜囊、神经根关系和MRI表现一致。病理主要为纤维软骨。结论游离髓核MRI的典型征象是各个序列其信号与病变椎间盘相同。游离髓核可远离病变椎间盘,形成椎管内占位,有时须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 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经穿刺病理证实的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3.0T MRI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DCE)及弥撒加权成像(DWI),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3.0T MRI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经MRI检查发现存在28例前列腺癌,29例为前列腺增生,其他13例,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6.32%,准确率为81.43%,阳性预测值为75.68%,阴性预测值为87.88%;前列腺癌患者DCE各参数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者(P<0.05);前列腺癌患者在b值为50、80s/mm2时DWI信号强度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者(P<0.05)。结论3.0T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佳,其中DCE参数、DWI信号强度还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医院98例PSA水平异常升高或者DRE异常的可疑PCa患者,入组患者接受TRTE联合MRI检查,分析TRTE联合MRI检查在前列腺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8例可疑PCa患者均经病理诊断发现,48.98%(48/98)患者为PCa,51.02%(50/90)患者为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PCa患者TRTE病灶部位以蓝色为主,或者整个病灶大部分呈现蓝色,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RTE整个病灶呈现均匀的绿色,或者局部出现少许蓝色,但病灶以绿色为主;48例PCa患者的T2WI图像上结节状或者片状低信号,TiWI图像上周边脂肪不对称或者消失,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15例T2WI图像表现为弥漫性混杂信号,18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者结节状高信号,17例表现为结节状低信号;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TRTE定性诊断前列腺病灶的特异性明显高于MRI诊断(P<0.05),TRTE+MRI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RI诊断(P<0.05),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RI诊断(P<0.05)。结论TRTE联合MRI检查在前列腺病灶定性诊断中敏感性高,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前列腺病灶定性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PCa治疗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及半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9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38例,前列腺增生(BPH)60例。观察并分析各个病灶的影像学特点、绘制SI-T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扫描半定量参数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双参数、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诊断PCa的准确率分别为86.73%、95.92%,多参数成像优于双参数成像;PCa组SI-T曲线以速升缓降型为主,BPH组以持续缓升型及缓升平台型为主。两组患者的SI-T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BPH的半定量值中,除了SIma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示:Tmax对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效能最佳(AUC=0.885)。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0T MRI图像计算机特征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3.0T磁共振检查的前列腺患者330例,进行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T2WI)、多b值的弥散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选取病变最大层面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进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哈尔特征(Haar特征)提取。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得到对应的分类模型,通过不同的分类模型对比选取最具有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图像特征参数,并采用图像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选择的图像特征参数进行评估。鉴别诊断结果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示,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磁共振T2WI、长b值DWI、ADC图中,在Haar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5);在HOG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最大(0.78);在LBP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7);在采用三种特征融合[HOG+LBP+Haar(HLH)]的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较大(0.89),大于ADC图及T2WI序列的AUC值(0.88、0.84)。图像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LBP图像特征区分两种病变的AUC值较大(0.87),大于Haar图像特征(0.85)和HOG图像特征(0.78),HLH融合特征方法的AUC值(0.89)大于其中任一特征,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结果。结论 3.0T MRI的T2WI、DWI/ADC图像计算机特征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长b值的DWI和ADC图对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占有重要地位,而HLH融合的计算机图像特征分析能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05-107
目的探讨MRI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经病理和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60例,均有完整的MRI及临床资料,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52例,前列腺癌8例。结果52例BPH患者中,增生的前列腺结节在T1加权像上呈均匀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在增生的结节周围常可见一环形低信号假包膜。8例PCa患者中,3例横断面T2WI上外周带内可见低信号,2例前列腺形态规则,表面光整;1例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整,边缘模糊,外周带信号一致性减低,与中央区分界不清;其中1例累及精囊腺;骨转移1例。其中局限于一侧的单发病灶为6例,双侧同时累及并弥漫多发的病灶为2例;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87.5%、诊断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92.3%。结论 MRI用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增生27例,前列腺癌2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2WI及MRS检查。T2W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病变累及的范围等。MRS根据穿刺病理结果选择体素,测量相应体素的枸橼酸盐(Citrate,Cit)、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的峰值、(Cho+Cre)/Cit的比值。数据经K-S检验证实为正态分布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2例前列腺癌病例中T2WI序列18例有典型的肿瘤征象,其中4例膀胱受累,12例精囊腺受累,4例直肠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骨盆转移11例。余4例未见明显前列腺癌征象。所有前列腺增生病例T2WI序列均具有典型的增生征象。前列腺癌病例共选取136个体素,MRS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降低甚至消失,Cho峰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前列腺增生病例共选取132个体素,MRS主要表现为Cit峰高耸,Cho峰及Cre峰较低。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平均值为2.05±0.61,前列腺增生组为0.53±0.19,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41,P<0.05)。结论:MRS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PCa)10例,前列腺增生(BPH)17例]的MRI和MRS表现进行研究。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MRS则观察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 Cre)Cit值。结果10例PCa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6例为单侧局灶性,4例为双侧弥漫性;17例BPH在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12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5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PCa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 Cre)Cit值降低,而BPH病灶各代谢物波峰变化不明显,两者间(Cho Cre)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平扫与MRS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MRI平扫联合应用DWI、MRS、DCE-MRI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85岁中老年男性153例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其中正常前列腺病人联合弥散加权像、波谱分析,疑诊前列腺癌和增生病人联合DWI、MRS及DCE-MRI检查,后行DWI和MRS分析,绘制DCE-MRI感兴趣区时间-信号曲线。统计分析正常前列腺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特征,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两种病变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胆碱(Cho)、枸橼酸盐(Cit)、肌酸(Cre)的峰值特征及(Cho+Cre)/Cit均值的比较,以及动态增强分析增生和癌变血液动力学特征,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穿刺或电切活检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3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外周带T1WI呈均匀中等或略偏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中等信号,外周带呈新月形高信号,DWI正常前列腺中央区、外周带信号无显著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增生病变代谢产物峰值比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代谢产物峰值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平扫T2WI对前列腺病变显示敏感性高、特异性低,DCE-MRI、DWI和MRS三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平扫联合功能成像DWI、MRS、DCE-MRI可较大程度提高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甚至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探讨~1H-MRS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癌(Pca)及32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MRS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MRS及DCE图像,测量Pca及BHP的(Cho+Cr)/Cit值。DCE共采集37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SI-T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在DCE-MRI检查中前列腺癌都表现为比正常的前列腺组织明显早期强化,26例PCa病人SI-T曲线24例表现为III型,2例表现为II型曲线,32例BPH病人SI-T曲线16例表现为I型曲线,8例表现为II型曲线,8例表现为III型曲线,DCE-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能达到92%、75%,82%;Pca患者中有4例(Cho+Cr)/Cit0.99,22例(Cho+Cr)/Cit0.99,BPH组有8例(Cho+Cr)/Cit0.99,24例(Cho+Cr)/Cit0.99,MR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能达到85%、89.1%,86%。结论 DCE-MRI对Pca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低,而~1H-MRS对Pca敏感性较低,联合~1H-MRS的量化指标与DCEMRI图像表现的SI-T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转移情况,结合常规MRI对Pca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