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晏黎  赵志宏 《海峡药学》2016,(7):240-241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门诊药房2015年下半年处方干预情况,探讨问题处方解决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15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门诊药房处方干预登记表,对干预记录内容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7~12月的处方55907张(简易门诊处方除外),其中918张不合理处方被干预,不合理处方占比1.64%(918/55907);918张不合理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366张,占比39.87%(366/918),适应症不适宜处方234张,占比25.49%(234/918),其他情况不适宜处方242张,占比26.35%(242/918)。结论存在不合理处方,处方干预有效的促进处方规范性和合理性,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结合医院临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化干预对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7月486例处方作为干预前处方,另选2008年12月-2009年2月512例处方作为干预后处方。对比观察干预前后不合格处方分类情况及处方合格率。结果干预后不合格处方的各类型数量都明显减少,信息记录不全、处方内容不完整、用药与诊断不符、用药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处方抽查合格率为88.9%(32/36)高于干预前的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门诊药房事前干预的不合理处方.结果:2015年7~12月门诊药房共干预不合理处方477例,涉及15类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情况以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较常见.结论:通过处方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事前干预能有效提高处方质量,有效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项处方点评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12月(干预前)和2013年7~12月(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800张,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同期相比,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从82.4%上升到99.1%,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3.0%下降到9.8%,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从64.6%下降到24.8%。结论:专项处方点评联合多种形式的反馈及行政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格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不合理处方(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处方1200张和病区病历1200本,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点评处方(医嘱),对其基本指标及不合理处方(医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1200份门诊处方中,药品平均品种数1.71种,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比率97.80%,处方平均金额为398.02元,抗菌药物处方占6.75%,注射剂处方占41.17%,不合理处方占4.33%。抽查的1200本病历中,不合理病历占7.83%。结论 2012年我院的少部分处方存在多种不规范行为。通过开展处方点评,对处方行为进行事后干预,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质量变化情况,为完善处方点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处方点评4年来4800张门诊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下称《规范》)结合《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结果4年的处方点评实践,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以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处方合格率持续提高。结论处方点评对促进合理用药取得良好的效果,行政干预手段则强化了这种效果,但应该警惕出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实践成效。方法:根据2014年8~12月每月的门诊处方点评报告,对不合格处方的问题分阶段开展PDCA循环,并统计性评价采取PDCA循环对处方合格率的改善效果。结果:经过两个阶段的持续改进,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开展PDCA循环前后某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分别为83.3%(2014年8月)、90.0%(2014年10月)、92.1%(2014年12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不规范处方构成比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构成比,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DCA循环对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有积极作用,成功运用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实施人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门诊儿科处方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现阶段我院门诊儿科处方合理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12月的5 400张门诊儿科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的规定,对各类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点评。结果我院儿科不合理处方比例为9.29%,不规范处方比例为4.74%,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为4.44%,超常处方比例为0.11%。结论我院儿科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医护人员及药学人员应共同努力,以达到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处方点评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进行干预,评价其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7-12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样,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考察干预后(2016年1-6月)的用药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7-12月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为20.67%,干预后下降为10.19%。结论:为了倡导合理用药、规范医师处方,通过定期点评、剖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提高了医生合理用药水平,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0.
姚天赐 《海峡药学》2014,26(2):124-126
对我院2011年7~12月和2012年7~12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并做比较.干预前、后各个科室的处方合格率均有提高,处方合格率由干预前的80.11%上升至90.87%;干预后抗菌药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平均处方金额明显降低.在诊断书写不全、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配伍禁忌及无适应症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钱进  李志勇 《中国药房》2011,(33):3162-3164
目的:改进我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预前(2010年4-6月)和干预后(2010年7-9月)门/急诊处方各1800张,分成干预前、干预后共2组,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合理处方率由干预前的(91.83±3.31)%上升为干预后的(97.11±1.58)%,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7.60±6.27)%下降为(19.70±3.35)%,注射剂使用率由(22.60±3.21)%下降为(13.20±1.95)%;不合理用药处方由干预前的147张下降为干预后的52张,其中无特殊情况门/急诊处方超常用量由41张下降为18张,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由32张下降为6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由22张下降为12张。结论:规范性处方点评使我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郑芝欣  魏简汇 《中国药房》2012,(21):2011-2013
目的:为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随机抽取2010年9月南阳市13家(5家三级医院和8家二级医院)市直属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处方各100张,共1300张,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并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级、三级医院单张处方平均药品品种数分别为4·03、2·7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0·75%、24·92%。不合理处方116张(8·92%),共193例次,其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用药处方分别为71·50%、23·83%、4·66%,共138、46、9例次;不规范处方主要表现为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35例次)和药品数量单位书写不规范(27例次),且药品数量单位书写不规范二级、三级医院分别为21、6例次;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中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18例次)、用法用量不适宜(14例次)和无适应证用药(5例次),且用法用量不适宜二级、三级医院分别为11、3例次,无适应证用药分别为4、1例次。结论:所调查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门诊处方在药品数量单位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等少数项目上存在差异,对此需进一步加强处方书写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3.
宋智慧  李荔  王家伟 《中国药房》2013,(46):4355-4357
目的:对某院“医改”后2013年1—5月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抽取该院2013年1—5月中每月第1个连续5个工作日的门诊处方,采取处方四级点评、四级反馈的模式,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共抽取处方186944张,不合理处方总数为648张,平均处方合理率为99.65%,与“医改”前(2012年7—11月)平均处方合理率93.18%比较,处方合理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合理用药类型为适应证不适宜(25.37%)、用法用量不适宜(48.70%)。结论:“医改”后该院处方合理率明显提高,但仍应继续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进一步提高该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基本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12月门诊处方共4320张,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处方点评指标、不合格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我院平均用药品种数1.9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26.76%;处方不合格率占调查总数的1.6%,其中书写不规范占调查总数的0.72%,不合理用药处方占调查总数的0.88%,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结论虽然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基本合理,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议通过完善院内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优势及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来提高门诊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抽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3年第1李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364张,以《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为标准,从书写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角度,判断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1199张,其中书写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分别为1168张(占97.41%)、31张(占2.59%),前者主要表现为医师无指征延长用药疗程、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等,后者主要表现为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比例仍较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药师审方制度,改善合理用药监督反馈管理环节,进一步提高门诊抗茵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16.
朱文玉 《中国药房》2011,(13):1242-1243
目的:评价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制度改进后效果,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随机抽取南京市胸科医院2010年6-8月门诊处方14190张,逐一审核并填写不合理用药项目表和处方点评工作表,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并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比例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6-8月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分别为2.7、2.2、2.1种(改进前为3.1),不合理处方比例分别为56.74%、35.09%、24.22%(改进前为57.4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上半年的31.46%逐渐下降到8月的10%以下。结论:处方点评制度改进初见成效,但不规范处方比例仍较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本院处方点评的总结分析,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本院合理用药。方法随机点评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急诊处方4000张,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其中处方的书写规范化、用药的适宜性指标及有无超常情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合理处方3572张,占总处方数的89%,不合理处方428张,占总处方数的11%。结论加强处方点评,能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世峰 《中国药房》2012,(5):477-479
目的: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前(2008年)、开展后第1年(2009年)及第2年(2010年)的第1季度门诊处方(每月2000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标准,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统计不合格、不合理处方,并对门诊药房同一时期所发生的药患纠纷进行统计。结果:不合格处方常见为药品剂量、规格书写不规范;不合理处方表现为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等;与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前相比,开展后的处方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22.88±0.58)%vs.(14.85±0.43)%、(7.32±0.25)%,P<0.01),因处方质量欠缺所引发的药患纠纷也有显著性下降((19.33±1.15)%vs.(14.00±1.73)%、(6.67±1.53)%,P<0.01)。结论:处方点评具有提高处方质量与减少药患纠纷的双重作用,对提升医院及药师的整体形象、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应当长期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建立不合理用药长效干预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照WHO推荐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处方管理办法》,对该院2009年7~12月(干预前)和2010年7~12月(干预后)门诊患者的处方指标和患者关怀指标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使用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使用合理性分析。结果干预后平均用药2.58种、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25.94%、应用注射剂比例20.89%、每张处方平均药费98·36元、抗菌药物占总药费比例22.80%、注射剂占总药费比例17.80%均低于干预前,使用非专利名的百分率为95·30%和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88.50%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平均就诊时间11.3min、平均调配时间35.2s、药品实际调配比例为98.7%、药物标示完整率为100.0%、患者用药知晓率为98.6%、总体服务满意率为98.6%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处方适应证相符率为92.72%(433/467),干预前为85.66%(448/523)。干预前阿莫西林DUI值为1.57均高于其他抗菌药物,居第1位,干预后DUI值下降,为0.98,但排序仍居第1位。结论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可对干预机制进行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医师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为依据,随机抽取重庆西南铝医院2013年1-5月门诊处方1850张、急诊处方1250张,逐一审核并填写“重庆西南铝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运用Excel2007软件处理数据,对门、急诊处方基本指标、合理性情况及其不合理处方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急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分别为2.17、2.64种,处方合理率分别为88.54%(1638/1850)、89.68%(1121/1250).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超过7d处方量未注明原因、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不合理处方比例仍较高,临床医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