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生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和心理资本的现状以及关系。方法:从山东某医学院校中选取在校四年制本科生,随机抽取249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533,F=15.095;P0.01);医学生的专业承诺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2.563,F=10.738,P0.01;t=2.082,P0.05);医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8.156,F=6.950,P0.01;t=2.498,P0.05)。医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心理资本呈现显著负相关(r=-0.282,-0.225;P0.01)。结论:心理资本和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成都医学院238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1医学院贫困生心理压力总体偏高;2男贫困生和女贫困生在心理压力水平上(t=2.289,P0.05)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学习、就业方面(t=2.513,3.131,2.221;P0.05);3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198,P0.01);4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被试压力得分显著高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被试压力得分(t=4.744,P0.001);5高自我效能感被试和低自我效能感被试在人际交往(t=-3.41,P0.01)、经济与地位(t=-2.587,P0.05)、学习(t=-2.583,P0.01)、就业(t=-3.189,P0.01)和心理压力总分上(t=-3.504,P0.01)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源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学习、经济与地位、就业、体能与生活、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生不同恋爱状态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应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恋爱状况调查表对泸州医学院2006~2008级的临床、中西医、非医专业的455名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结果①医学生总体的幸福感指数水平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常模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9.90,P〈0.05);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维度上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t=-0.39,P〉0.05;F=2.28,1.16;P〉0.05);③总体上正在恋爱与未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t=-0.460,P〉0.05);但大二学生恋爱与未恋爱的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t=2.09,P〈0.05);④不同性别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t=-0.74,P〉0.05);⑤不同年级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F=2.25,P〉0.05);⑥不同专业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F=2.64,P〉0.05)。结论医学生幸福感总体水平偏低。大二正在恋爱与未恋爱的医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余维度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正在恋爱的医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压力感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恋爱状况的大学生心理求助存在显著差异(t=2.73,P<0.01;F=4.74,P<0.01);②不同年级、性别、性格的大学生压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68,P<0.01;t=2.45,P<0.05;F=7.205,P<0.01);③大学生的心理求助和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194,P<0.01)。结论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的心理求助意愿较强。在人际关系、就业方面压力大的学生倾向于心理求助,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不易对大学生的心理求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成就动机、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力的关系。方法:利用成就动机、择业效能感和就业力量表对261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就业力自评分为(3.58±0.42),高于量表中间值3;医学生就业力总分及自我发展、人际沟通、就业自信、实践力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P0.05),医学生就业适应力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t=2.48,2.09;P0.05);医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28,3.68;P0.05);择业效能感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t=2.11,2.02;P0.05);就业力及各维度与择业效能感、成就动机总分追求成功显著正相关(P0.01),与避免失败显著负相关(P0.01);择业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显著预测就业力(P0.05),预测量达45%。结论:人口学因素对医学生就业力的影响甚小,高成就动机和择业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孤独体验水平并进行差异比较。方法本文使用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对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体验普遍,其中情感孤独高于社会孤独(12.6310.95);2总体孤独感(t=2.394,P0.01)、情感孤独(t=2.292,P0.01)在性别上,总体孤独感(t=7.640,P0.001)、社会孤独(t=1.96,P0.05)、情感孤独(t=9.959,P0.001)在恋爱与否上,总体孤独感(F=2.959,P0.05)、社会孤独(F=3.631,P0.05)在家庭经济水平上,社会孤独(F=2.336,P0.01)在健康情况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孤独感(t=1.638,P0.05)在性别上,情感孤独(F=1.207,P0.05)在家庭经济水平上,总体孤独感(t=0.567,P0.05)、社会孤独(t=0.785,P0.05)、情感孤独(t=0.241,P0.05)在是否独生子上,总体孤独感(t=1.127,P0.05)、社会孤独(t=1.502,P0.05)、情感孤独(t=0.521,P0.05)在生源地上,总体孤独感(F=0.216,P0.05)、情感孤独(F=0.266,P0.05)在健康情况上,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校硕士研究生存在较普遍的孤独感,且情感孤独较为严重;性别、恋爱与否、家庭经济水平、健康情况等方面孤独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生源方面尽管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学生幸福感现状以及性别、专业、生源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的437名被试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有88.3%的学生认为自己时常能体验到幸福;②医学生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3.017,P<0.01),临床专业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非临床专业(t=2.533,P<0.05),城镇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农村(t=3.503,P<0.01)。结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使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学习满意度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4个年级的2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3.44±0.61),性别(t=-2.770,P0.01)、学科(t=2.770,P0.01)、相对成绩(F=5.997,P0.01)、学习条件(F=11.054,P0.001)等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均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r=0.149,P0.05),与学习满意度也存在显著相关(r=0.671,P0.001),成就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具有正向显著性预测。结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孤独感状况下的新生应对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孤独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5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新生孤独感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城乡变量上有显著差异(t =-2.203,P<0.05);②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以及是否独生变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t=-4.948,P<0.001;t=2.462,P<0.05;t=2.082,P<0.05);③新生孤独感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1,-0.368;P<0.01),而与不成熟型以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6,0.232,0.268,0.180;P<0.01);④3种不同孤独感状况在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上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解决问题F=19.170;自责F=30.082;求助F=29.612;幻想F=9.163;退避F=12.743;合理化F=-6.085;P<0.001),孤独感高的个体较低孤独感个体更倾向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结论 农村大学新生的孤独感感高于城市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相关,孤独感高的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9名广州大学城某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性别间毕业生在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存在差异(t=2.61,2.24;P<0.05);②医学毕业生与非医学毕业生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中存在差异(t=-1.71,1.74;P<0.05);③毕业生与非毕业生除焦虑、敌对、恐怖外,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93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张林等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肖水源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张建新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①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77,-0.366;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269,P<0.05);②心理压力中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经济压力因子与社会支持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2.735,-7.941,-3.014,1.948;P<0.05或P<0.01);心理压力中的学习、父母期望、理想前途因子与自我效能感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 =-4.644,-4.098,2.135;P<0.05或P<0.01);③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中的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父母期望因子以及自我效能感之间有中介作用(c'/b=-0.389,-0.302,-0.390;P<0.01).结论 可通过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焦虑、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4个变量在人口学因素的差异;验证4个变量之间的假设模型。方法以1331名高校教师为被试,发放问卷测量,用SPSS 11.5分析数据、AM OS 7.0验证假设模型。结果①不同受教育程度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显著差异(F=2.864,P<0.05);②不同性别(t=2.066,P<0.05)、年龄(F=6.417,P<0.001)、职称(F=5.289,P<0.01)和任课科目(F=4.339,P<0.05)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受教育程度(F=4.058,P<0.01)和任课科目(F=6.846,p<0.01)的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④不同性别(t=6.212,P<0.01)、婚姻状况(F=4.557,P<0.01)和职称(F=0.422,P<0.01)的高校教师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⑤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焦虑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⑥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4个变量在人口学因素上存在差异,假设模型得到部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简版工作压力源量表(OSI-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6名铁路技术和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职务铁路员工的人际关系(F=29.12,P<0.01)、工作家庭冲突(F=33.78,P<0.01)、组织结构与气氛(F=10.92,P<0.01)存在显著差异;②线性回归分析证明,此3个变量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1)。结论工作家庭冲突是铁路技术和管理员工的主要工作压力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校风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校风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②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③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9,2.619,3.043,2.419;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t=3.265,3.446;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t=3.719,3.441;P<0.001);④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866,-2.954;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85,-3.870,-3.853,-4.524,-3.565;P<0.001)。结论校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法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 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t=-2.917,P<0.01),专业(F=3.237...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方法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①大学生的焦虑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t=1.697,P>0.05),但在年级和出身地上的差异明显(t=4.179,4.813;P<0.05);②大学生的年级、出生地和性别在家庭支持上没有显著差异(t=4.172,2.714,3.797;P>0.05),在朋友支持上也是如此(t=4.639,0.157,3.392;P>0.05),但性别在其他人的支持上存在差异(t=3.221,P<0.05);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降低,应重视和加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情绪智力团体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学生进行情绪智力团体培训并探讨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式抽取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二年级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施测,实验组接受10次的情绪智力团体培训,对照组不做干预,对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经过团体培训与对照组学生相比,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医学院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关系进行调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张秋凌等人修订的自我控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526名医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总分显著高于医学专业大学生(t=-2.38,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总分有显著的组间差异(F=3.54,P0.01);冲动冒险性与自我情绪性维度在性别、层次、专业及年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自我控制总分与症状自评量的强迫症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恐怖因子得分有显著的正相关(r=0.095,P0.05)。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冲动冒险控制和自我情绪的控制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冲动冒险和自我情绪的控制对强迫和恐怖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效应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42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t=4.29,P<0.001)、情感温暖(t=-3.17,P<0.01)、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